•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刘亚楼运筹帷幄战东北

    时间:2021-05-24 16:01: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林彪打破不出门迎人的常规,握着刘亚楼的手说:“你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
      1946年5月的东北,暂时的风平浪静中酝酿着惊涛骇浪的凶险。国共两党在经历死伤枕藉的四平大血战后,都在喘息、休整,以图再战,一决雌雄,争夺天下。
      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向蒋介石保荐抗战骁将郑洞国为副司令长官,协助自己与黄埔同学林彪逐鹿黑土地。几乎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军委也颁布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任命从苏联回国的红军名将刘亚楼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至此,东北战场上国共两军高层大员已配备齐全,鹿死谁手,还要拭目以待。
      刘亚楼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一职,当年的“东总”老人说起这事,称之为“横空出世”。这4个字颇有意味,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刘亚楼在国内战场消失了近10年之久;二是一回来就突然跻身于东北民主联军的最高层。这4个字当然包含了拥护、赞赏之意。但也有不同说法。有位后来身居高位的领导人在其回忆录中云:林彪趁我不在哈尔滨之际,任命他的亲信、刚从苏联回来的刘亚楼为参谋长。其中,也包含了不服气之意。
      其实,刘亚楼是罗荣桓在大连养病时接上头,并向东北局推荐的。首先是要为司令员林彪所接受,之后还要经过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意。
      说起资历,刘亚楼当然不浅:他18岁参军,19岁当团政委,23岁已是赫赫有名的长征先锋师——红二师的师政委(后任红一师师长)了。到陕北不久,就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抗大第四期开学不久,毛泽东即派刘亚楼远赴素有苏联红军“大脑”之称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毛泽东对刘亚楼的器重和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刘亚楼学到了真本事,得到了苏军高层的赞赏。只是因为他拒绝参加苏军,后来才被苏方授予令人哑然失笑的少校军衔。所以,当刘亚楼所在的苏军驻旅大司令部接到中共中央关于刘亚楼的任命时,着实吃了一惊:一个小小的少校,竟充当了“东总”参谋长!
      刘亚楼赶赴哈尔滨上任时,刚被中央定为东北党政军一把手的林彪亲自屈驾出迎,握着刘亚楼的手,那平时难得一笑的脸上竟有了笑意:“你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带着疲惫之师一路退却在哈尔滨安下营寨的林彪,此时非常需要一个得力的、能跟他很好共事的参谋长。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大兵团作战后的东北战场,也需要一位绝对内行的参谋长。
      自中央苏区共事以来,刘亚楼一直是林彪欣赏、信赖、满意的一员战将。所以,他此时虽然已有了两位参谋长,但还是要来了刘亚楼。当年在“东总”工作过的老人说:“林彪的几任参谋长中,没有一个能够超过刘亚楼的。”“刘亚楼不但有第一流的头脑,具备卓越的军事谋略才能,而且还有很高的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他是解放军第一流的参谋长。”
      刘亚楼到职后堪称贡献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司令部建设成为高效率的领导机关和首长的得力助手。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机关缺乏墓本建设,参谋人员不仅奇缺,而且在职者大多缺乏参谋业务的基本常识,部队就连一张完整的作战地图也找不到,因而没能很好地发挥司令部机关应有的效能。刘亚楼上任后,决心整顿司令部。
      仅两个月后,“东总”及麾下各级司令部就从刘亚楼雷厉风行且卓有成效的作风中得到了“实惠”:由于组建了地图科,办起了印刷厂,印出了第一批军用地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刘亚楼办起了参谋集训队(在哈尔滨连办了3期),多次亲自授课。学员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发结业证书,充实到各级司令部。对通讯部门他也作了大量有效的整顿,指导收集购置了比较先进的器材,组建通讯学校,组织新的通讯网络,严格通讯纪律,建成了一支得心应手的通讯队伍。刘亚楼还着手成立了一所测绘学校,训练绘制军用地图的专门人才,以彻底解决军用地图之需。
      战事日趋紧张,东北局决定实行前后方分开,因此要把一部分党政军领导机关由哈尔滨向佳木斯疏散转移,其中也包括一些年迈体弱的同志和干部家属、子女。刘亚楼受东北局委托负责组织车运。
      根据东北局规定,迁往后方的人员只准携带自己的衣物及生活用品,可刘亚楼到车站检查时,发现有些人还搬走了公家的桌椅板凳和床。他皱起了眉头。跟他同去的总部一位科长发现一节闷罐车厢里装着立柜、梳妆台、沙发后,报告了刘亚楼。刘亚楼问:为什么不搬下来?科长诉苦道:那是X领导的,他不让我们搬,还要打人。刘亚楼听后,二话没说,手一挥,叫来几位战土,把这些家具全搬了下来。
      人们在欣赏新任参谋长刘亚楼一丝不苟、干净利索的工作作风之余,也对他的性格逐渐有了了解:这是个办起事来一是一,二是二,坚持原则的人,无论是谁、多高的职务,只要违反规定,他都敢管敢碰。据说他有句名言:“得罪了人怕什么,顶多不选我当中央委员呗。”
      刘亚楼对后方机关的整顿很见成效,博得了林彪、罗荣桓的称赞。鉴于当时中共唯一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航校存在不少问题,东北局决定由刘亚楼兼任航校校长。年富力强的刘亚楼还同时兼任了东北外语学校校长等职。
      
      林彪说他是“天生的军事家”。把参谋长与司令员、政委并提,这在其他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刘亚楼在东北期间,主要是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主帅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6年12月中旬,也就是刘亚楼从佳木斯回到哈尔滨一星期后,他协助林彪部署和指挥了历时3个月的“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
      一个称职的参谋长,不仅要了解敌我双方部队的素质、作战特点、主官姓名、内部关系、武器装备、兵员新老成分和战斗与非战斗人员比例,还要洞察作战地区的地形特点、交通情况、机动能力、群众条件、气候影响等等。当刘亚楼准备好这些材料时,林彪颔首赞许:“我们有了一个得力的司令部。”他还称赞刘亚楼是“天生的军事家”。
      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战役后,东北战场的战局向着有利于联军的方向发展,南满、北满开始协同作战,统一行动。两条溪流汇在一起,东北形势骤变,攻守之势易手。联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年初夏,在联军总部高级作战会议上,刘亚楼向林彪建议: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后,我方总兵力已达46万,敌我兵力基本相等,但就机动兵力而言,我军超过敌军而占优势;为执行军委关于打通南满、北满联系的指示,从根本上改变东北战场的形势,应于适宜时机发起一次攻势。
      林彪同意刘亚楼的意见。当年“东总”的老人都说:刘亚楼很有军事天才,他提出的建议,几乎没有不被林彪采纳的。从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后,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的每次胜利,都有刘亚楼的智慧在闪光。
      夏季攻势开始后,大黑林子一战,民主联军用“口袋战术”全歼敌八十八师全部和九十一师大部,击毙七十一军参谋长冯宗毅、八十八师师长韩增栋等将官。在乘胜收复公主岭时,民主联军曾一度炸坏了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的小汽车轮胎。
      5月22日,联军的铁拳砸向四平。林彪要力雪去年的四平之耻,给夏季攻势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6月14日晚8时20分开始的四平之战,其惨烈、激烈、壮烈程度,在全国战场也是罕见的。经苦苦鏖战,四平大半个城池已经在民主联军手里了。但就在陈明仁确实顶不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时,国民党两路援军南北对进逐渐逼近四平,与民主联军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
      林彪不禁吃惊起来:怎会打成这个结局?
      刘亚楼说:再坚持一两天,战局就会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林彪反问:如果一两天拿不下四平呢?
      刘亚楼分析道:郑洞国和孙立人的援军虽已赶到,但他们被我们的“围城打援”搞怕了,行动肯定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我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给四平守军最后一击。
      “拿不下四平,全军就将陷于被动,趁敌未合围前,快撤。”比郑洞国还要谨慎小心的林彪,像当年的四平保卫战一样,在节骨眼上以撤为上策。
      这一撤,再次救了陈明仁的命。后来表明,如果林彪这次听从刘亚楼的建议,整个东北的局势将提前改变。但不打冒险仗的林彪与历史的机遇失之交臂。
      辽沈战役期间,来往于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间的几十份电报,篇末和篇首大都是“林罗刘”,有时是“林罗刘谭”。“谭”,指的是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谭政。把参谋长与司令员、政委并提,这在其他野战军中是绝无仅有的。
      建国后曾担任大军区和省、部一级领导的一些四野老人,都说自己当年在“林罗刘”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在战斗作风、工作方法上彼此共同的烙印很多。而“林罗刘”在一般军官和士兵中口碑更好: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本事,否则,窝囊不说,死都不知是咋死的。兵有强弱,将有巧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军队能不能打,首先还是取决于为将者的水平。在这点上来说,“林罗刘”堪称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
      司令员对政委是平起平坐,对参谋长却有上下之分,但林彪似乎不大计较这些。与其他野战军明显区别的还有,其他野战军首长都非常重视集体领导,每一次战役前都要集体开会研究,分析敌情,作出判断,决定战役总体原则,然后再由司令部作战部门根据总体作战原则作出具体方案,而东野却有所不同。“林罗刘”三人中,林彪考虑大事,定作战决心,其他事基本撒手不管。他的作战决心一下,罗荣桓在政治工作上保证促使完成,而把林彪定下的作战决心变成计划和命令,并组织部队实施等一套,就几乎由年轻力壮的刘亚楼“承包”了。每逢大事,三人便在林彪家里(有时在办公室)一块讨论。可以说,共产党能在东北取得这么快、这么大的胜利,和这三位黄金搭档密不可分。
      “东总”的许多老人都说:刘参谋长有水平,人也随和,没架子,可他发起火来,批评足轻的,动辄还怕桌子骂娘,没被他骂过的纵队级领导,还真难找。其实,刘亚楼不是那种一见人就骂,走到哪骂到哪的人,他的骂往往事出有因。
      一次,一位老资格的纵队领导领受任务干砸后,刘亚楼召开大会进行批评。那位纵队领导强调有实际困难。刘亚楼听了他列举的那些困难后,更火了:你有困难找我呀!我这个参谋长吃干饭的呀!不就是给你们解决难题的吗?有问题,你提出来嘛,解决不了算我的责任,现在哭爹叫娘算什么?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呀,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还能活!直批得那位纵队领导低头不语。
      哪个纵队好坏,哪个纵队领导好坏,他指名道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该通报的就批评通报,绝不含糊。刘亚楼即使发火,也能发到点子上。不管发火不发火,他都是连讲带比划。同样一句话,从他嘴里讲出来,或是骂出来,味道就和别人不一样。他讲话讲得很有煽动性。有时林彪听了,也笑一笑,随后补充一两句,说:“参谋长讲得不错。”有的领导背地里有意见,罗荣桓就给刘亚楼“撑腰”:“参谋长脾气是大了点,但他说的是对的,你们应该做好。”
      数年来,我曾访问过一些当年的“东总”老人,他们讲起刘亚楼,语含敬意,让“参座”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出:
      “刘参谋长对人严格。谁睡得早了点,他也不说话,进屋把灯打开,再翻一阵抽屉什么的,把对方折腾醒。谁起来晚了,他进屋把窗户打开。
      “刘参谋长严格的工作作风,不只是对别人,他对自己也是这样。真可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每次战役,从准备到结束,他常常是紧张工作十几二十个昼夜。他

    推荐访问:运筹帷幄 刘亚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