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析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其处置对策

    时间:2021-05-17 12:03: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对策作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影响;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问题,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广量大,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涉法上访等问题,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案件。因牵涉人员多,影响较大,触及问题敏感复杂,平息难度大,多年来成为政法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中一个最难解的课题。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成因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静坐、冲击、游行、集合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加压力,破坏公私财物,危害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尽管群体性事件的外在呈现出某些对抗性的倾向,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也会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群体性事件既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与处在既定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集群越轨行为。群体性事件的副作用和社会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在客观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是应当肯定的。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群体性事件可能是这样一个机制:“通过它,社会能在面对新环境时进行调整。一个灵活的社会通过冲突行为而受益,因为这种冲突行为通过规范的改进和创造,保证它们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延续。”我们对群体性事件决不能只能看到它的负面效应,还应该看到它可以是社会压力的减压阀和报警器,有利于促使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二)群体性事件成因
      1. 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却一直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标准变化了,群众的需求结构趋向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标准高级化。不同群体之间、代际之间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2.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群众对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养老保障、子女教育、环境卫生、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更加强烈。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少部分占有较多、较好的资源和服务。
      3. 人们渴望公平正义。在需求结构和标准变化中最突出的是人们渴望公平正义。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同方面群众的发展差距在扩大,收入分配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发展机会公平、补偿利益公正、司法公正、执法公正等问题日益成为引发群众不满和群体间冲突的重要原因。
      4. 宗族、宗教势力非法干涉。家族大、人员多,遇事就爱面子,耍性子,占先头,尤其在人身伤亡事件中,一旦某种利益被动摇或者剥夺,便纠集族人,仰仗人多,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从而引发一些事发突然、时间短暂的群体性案件。有些还打着民族、宗教利益的旗号聚众闹事、惹事生非。这类群体性案件一般带有暴力性特征,如果处置不及时,局势进一步恶化升级就会转化为流血冲突案件。
      二、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一)事发的突然性。由于群体事件矛盾症结多,矛盾背后常常有着错综复杂
      的利益关系,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些矛盾纠纷平时被各种因素掩盖,从表面上看比较平静隐蔽。虽然公安机关有预警网络可以做到提前发现,但由于其隐蔽性,往往很难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症结问题如不及时化解,随着矛盾的积累,一旦有“导火索”就会爆发,往往使有关部门措手不及。
      (二)矛盾广泛性
      群体性案件的形成,是各种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这种矛盾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既有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如经济利益上的权属之争,婚姻之争等;也有群众与集体的矛盾,如分配不公、干群关系不和等;还有群众、集体与政府的矛盾,如征地拆迁、移民搬迁等方面的矛盾。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目的性
      随着近年来社会形势变化,群体事件已逐渐由松散纠集向有计划、有组织方面发展,参与者都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会临时形成组织,并常常有为首者或活跃分子在其中酝酿、策划、串联、鼓动、组织和操纵,事件的聚散进退直接受骨干分子或自发组织的控制和影响。有的成立组织策划指挥,在内部进行发动,甚至收取上访资金,专门组织上访闹事活动,使得一些群体性事件由小变大,由对话变为对抗,演化成为数百人、上千人参与的较大规模事件。
      (四)冲突形式多样性
      除了示威、静坐、冲击政府、警民干群肢体直接冲突之外,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集体散步、集体相亲、街头举牌、行为艺术、网上声讨等多种新的抗议和冲突形式。
      (五)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由于群体性事件主体是在特定环境下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无论侵犯了何种社会关系,都极易引起群众围观甚至参与,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行为,造成一定范围的交通堵塞及秩序混乱,社会生活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如果事件不能及时妥善处置,往往会诱发新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导致事态不断扩大、加剧。
      三、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一)维护群众的物质利益,从源头防止群体性事件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解决经济基础问题。减轻群众负担,关注民生问题。 健全社会救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要逐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安全网,实现社会公平。要完善“低保”,建立医疗、教育救助制度。对那些通过自身劳动仍不能解决生活温饱者,国家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困难家庭在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重大事故和灾情等方面的救助。

    推荐访问:浅析 处置 对策 群体性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