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谈第二课堂教学视阈下法科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

    时间:2021-04-16 08:01: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群体共同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当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效果远不及第二课堂教学的影响深刻,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发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增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促成法律信仰的形成并保持教育效果的连贯和长效。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合理确立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育目标、适当选择教育方式、合力提供教育保障,以达到有效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法科大学生;第二课堂;职业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C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2-0138-02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群体共同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影响而为法律职业群体内化了的法律习惯、法律传统和法律信仰。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作为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律职业的发展及司法正义的实现至关重要。著名法律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学问或技术愈高,愈会损害社会,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我们不能否认第一课堂教学在法科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从教育效果来看,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功效远不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伦理体验式教育的影响深刻。因此,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地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之目的,就成为我国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属于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教育方法的失当,当前我国对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存在着实质上的缺失,甚至对能否进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都存在争议,导致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效果实质上的虚无化。
      
      1.教育理念偏离化
      我国法学教育遵从知识传授型理念,使法学教育偏离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初衷甚至与法律职业脱节。即使是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律职业伦理的考核也只停留在书面考试的层面,凡与法律职业思维、法律职业伦理相关的内容几乎全被忽略。法律教育中缺乏法律职业群体的内在控制力教育,也就无法弥补纯粹的法律职业技术理性给法律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2.教育目标空泛化
      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广泛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法学教育目标空泛化的提法,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法学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
      
      3.教育内容知识化
      近年来一些重点院校开设了法律伦理教育课程,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容被当做一般知识在课堂上传授,而不能为学生创造情感体验的时空条件;不能完全将职业伦理知识内化为情感和职业理性,甚至更多法学院校教学内容中根本就没有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师缺乏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系统研究也较为匮乏。
      
      4.教育方式课堂化
      法科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仅仅限制在学校范围内,封闭的教育保障条件使学生无法了解社会道德环境和法律道德环境,只知道法律职业伦理的应然性而无法体验其实然性。影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效果。
      
      5.教育保障封闭化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甚至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律职业伦理的考题设计都采用书面的知识性考试方式,只要求学生记忆这些知识。学生通过理论考试就被认为合格,因此,无法衡量学生真正的法律职业操守。
      
      二、第二课堂教学在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的效用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无法完全通过知识化的教育内容、课堂化的教育方式、封闭化的教育保障和形式化的教育评估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因此,通过开展法学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推进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就成为必然选择。
      
      1.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发挥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言教只能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而不能使受教育者想做、愿做、欲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第一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律伦理道德,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仅能告知学生遵守法律职业伦理应然性要求,而无法满足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强烈的主体体验需求,无法将法律职业伦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实然需求。第二课堂法律职业教育则可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加深其职业道德体验,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发挥学生作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主体的效用,促成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法律品格的塑造,更加符合受教育者参与教育的主体性需求。
      
      2.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增强法科大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法律人应当祟尚法律、崇尚公正。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诊所教育、顶岗实习、法律援助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职业体验,体验法律职业在传播、倡导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成就感,可以增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荣誉感。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法律实践,了解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需求,体验法律职业在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过程中的责任,从而促进准法律人的社会责任道德观的形成。
      
      3.第二课堂教学可以促成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社会法律信仰的确立要求法律人首先要信仰法律。法科学生作为法律职业群体的主要来源,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对其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教学摈弃以工具主义价值为主,导的法学教育,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置于社会的开放性教育情境中,启蒙和唤醒法律信仰,从而将法律信仰内化为学生自身职业伦理需求,推动准法律人法律信仰的形成。
      
      4.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构建开放性的职业伦理教育体系,保持教育结果的连贯、一致和长效
      当代最具影响的道德教育模式之一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McPhail)的体谅模式,该理论模式把道德教育置于人际和社会的开放性教育情境中,不但培养受教育者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而且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和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通过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开展,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置于开放环境中,让学生参与各类社会群体的法律实践活动,增进各层级力量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环境中受到具有长期影响性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实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从外在向内隐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对话的转变,从而保持了教育影响的连贯、一致和长效。
      
      三、第二课堂教学视阈下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
      
      1.合理确立第二课堂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理念
      法律实践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法律

    推荐访问:下法 课堂教学 科大 伦理 职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