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渭河陕西段生态修复与建设问题研究

    时间:2021-03-31 20:0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十三五”期间,渭河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短缺,河道生态基流不足,水质污染情况有所反复,部分渭河沿河景观建设急功近利,以及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对此,应探索制定《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规划》,抓紧落实《陕西省渭河流域“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水权制度,实行水权管理,探索排污权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渭河全线管理体制机制。多措并举,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渭河陕西段生态建设步入新时期。
      【关键词】 渭河;陕西段;生态修复与建设
      一、引言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她的存在不仅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农业灌溉的基础,也是沿岸大中城市现代文明的保障。渭河流域水环境对关中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渭河流域所在的关中地区,不仅是陕西省的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陕西經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流域工业产值占全省90%,农业产值占50%,集中了陕西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65%以上的GDP,其经济社会发展对推动全省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渭河流域曾经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沃野千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过度取水以及沿岸城市无序排污,使得渭河水量减少、污染严重。自2011年始,陕西省启动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到2015年底,渭河全线防洪能力大幅度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沿岸的景观建设带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形成“景美——民富”的良性循环。
      步入“十三五”,渭河治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渭河生态环境治理迎来了新的契机。渭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关系。渭河新一轮整治将以“生态修复”为关键词,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围绕渭河生态区的建设、保护、开发、利用来做工作。
      二、“十三五”期间渭河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短缺,河道生态基流不足
      一定的生态基流是维持河道基本形态,保证河流自净能力和基本的生态环境所必须的最小流量。随着关中地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地面的硬质铺设使得雨水下渗能力降低,地面沟壑、水塘、湿地的消失,造成雨水蓄滞能力下降,对水的时空分布、水循环及水环境产生了多重影响,从而对渭河流域集水区的自然属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九十年代以来,渭河地表水资源量明显下降,这其中既有降水减少、陕西段入境水量减少的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水库蓄水、傍河取水、雨水蓄积、水窖蓄水、水土保持和灌溉工程等。其中,人类活动是造成渭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渭河流域本来就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缺水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对水库的联合调度、合理调度发电引水、加快实施“引汉济渭”、“引红济石”等调水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渭河的缺水问题。但这些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满足渭河陕西段河道的生态需水,供水缺口巨大,缺水量逐年增加,渭河陕西段共有4市41个县缺水,日缺水量达55万吨左右[1]。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渭河水污染及水质恶化。
      2、水质污染情况有所反复
      一直以来,点源控制都是渭河水污染防控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通过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关闭重污染、高排放企业,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渭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渭河重污染支流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渭河全流域消灭劣Ⅴ类水质。但根据省环保厅的抽查,排污口污染物超标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排污口不达标排放、甚至违法排放,使得渭河水质污染的情况有所反复。
      目前,渭河水污染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城镇生活污水。2013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已占到渭河污水排放总量的75%。[1]伴随着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压力逐年增加,来水高峰期污水溢流、排水管道不完善导致雨污合流,甚至污水直排河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工业污染。目前,渭河沿线仍布局有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印染、有色等产业,污水排放量巨大,且存在治理效果不稳定性和少数偷排现象,存在重大环境隐患。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有所增加。随着对渭河点源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大以及控制能力的提高,渭河的面源污染问题很快凸显出来,并且还在不断加剧。渭河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乡结合部无污水管网的城区面源、农田集约化种植以及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氮肥过量施用、滥用农药、大水漫灌、养殖废水处理率低和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四是底泥污染。渭河沿线的污水处理厂每天要产生约1743吨污泥,目前还不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底泥积聚、释放污染物,而治水不治泥,使治污效果大打折扣。
      3、部分渭河景观建设急功近利
      一些渭河景观建设违反“安澜优先”的原则,如宝鸡市渭河公园虽然改善了环境面貌,美化了城市,但公园占去河床三分之一的过水断面,严重影响行洪安全。还有的景观建设存在超出渭河生态承载力、过度开发的问题。一方面,过多的人工建筑和人类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渭河原有的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过度开发,经济投入规模巨大,可能在洪水来临时,使花费巨资修建的景观毁于一旦。毕竟景观带是在渭河沿岸修建的,所以必须考虑到洪涝灾害的风险,符合成本收益原则。
      4、渭河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根据2012年颁布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渭河流域陕西段的管理仍然采用条块分割的区域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对行政区域内的渭河管理负总则,地方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利用、河道管理、防汛抗洪,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省一级渭河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渭河全段的综合协调、管理监督和行政执法。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各地方政府仅从地方利益出发,缺乏从全流域考虑问题的意识,而流域管理机构不是具体的职能部门,更非权力机构,其议事及综合协调能力难以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事权划分不清晰,责权交叉过多,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全国很多省份都在积极探索全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陕西省也应积极创新渭河陕西段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统一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推荐访问:渭河 陕西 修复 生态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