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新常态下金融包容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1-03-10 12:03: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当前中国新常态大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的新常态。通过对国内外金融包容的文献梳理,对金融包容从金融排斥、金融生态角度进行辨析,详述了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发展过程及两者异同点,分析了金融生态各层面对金融包容水平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改善金融生态各层面提高金融包容水平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未来的金融包容性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新常态; 金融包容; 金融排斥; 金融生态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2-0013-05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指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如落后地区、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被主流金融体系所排斥,无法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的过程。2011年金融包容全球合作伙伴组织(GPFI)统计显示,全世界约25亿劳动适龄成年人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下滑,金融排斥的程度处于恶化状态,而金融排斥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使各国政府和学者对这一现象更加重视,金融包容的概念随之被提出。
      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时首次提出金融包容一词,并将“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构建作为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此后,亚太经合组织(APEC)2013年年会将“提高金融包容性”作为公平、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内也意识到了金融包容的重要性,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发展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作为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包容研究的不断深入,金融包容对经济的正效应逐渐被证实,金融包容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及建设公正、和谐、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的必需手段。
      二、金融排斥与金融包容的理论辨析
      (一)金融排斥的理论及现状
      金融排斥由Ldydhorn & Thrift(1993)首次提出[ 1 ],较早的金融排斥是指地理排斥。英国(Fuller,1998)、美国(Pollard,1996)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金融排斥具有明显的地理倾向性,贫困地区金融分支机构的关闭率相对较高,尤其在多民族地区、蓝领家庭和单亲家庭聚集的地区以及租赁房子的地区最为突出。其后的学者Kempson & Whyley(1999)将金融排斥的研究扩展到人文指向性,在地理排斥之外将金融排斥概括为五个维度: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 2 ]。Sherman Chan (2004)界定金融排斥为: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3 ]。
      国内关于金融排斥的研究时间尚短,最早是2006年田霖在研究金融地理学时引入,田霖(2007)利用我国31个省份数据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金融排斥水平区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贫困地区,而且富裕地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 4 ]。此外,田霖(2007)在国内开创性地对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城乡边缘地区金融排斥非常严重。此后关于农村金融排斥的文献还有王修华(2009),不同于田霖使用综合竞争力模型的测度方法,王修华创新地使用金融排斥的六维度确定计算金融排斥的指标,结果表明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因,推动新农村建设必须破解金融排斥。鉴于中国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灰度较大,胡振(2013)创新地使用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国的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分析。刘长庚、田龙鹏等(2013)则通过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了金融排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所有金融排斥维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度达到了26.1%。焦瑾璞(2015)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排斥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金融排斥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户,其次是低薪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小微企业和失业人员。
      综观以上金融排斥的文献,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排斥的研究基本围绕以下方面展开:金融排斥的内涵分析、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虽然研究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有些问题阐述得还不够深刻。第一,对金融排斥的内涵界定没有达成共识,导致金融排斥的衡量指标较为混乱,造成不同文献的不可比较。第二,对金融排斥的根本原因缺乏深入研究。金融排斥是社会排斥的一个子集,是特定社会制度和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要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就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第三,金融排斥的研究范围偏于狭隘。金融排斥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没有站在供给者的立场考虑。金融排斥激化了金融服务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双方问题的解决,正因为如此,金融包容的概念应运而生。
      (二)金融包容的兴起和研究范畴
      金融包容正是在金融排斥程度愈加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包容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金融包容的内涵研究
      在对金融包容的概念理解上,目前学界大都从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两个层次进行阐述,即要求在接触到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有能力和机会去使用金融服务。鉴于金融排斥首先表现在地理排斥,人们对金融包容一开始的定义表现在产品接触性。如威尔士议会政府将金融包容定义为不论收入水平或社会地位,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有效管理资金。随着对金融包容研究的不断深入,Regan & Paxton(2005)将金融包容的内涵扩展到了需求宽度与参与深度。宽度体现在人们需要在适当时接触到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不仅包括银行账户,也包涵合适的、支付得起的信贷、储蓄及保险工具,使人们能够应付收入波动、管理额外支出及规划未来财务。深度则不仅限于接触,也需要能力及机会去使用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 5 ]。Ardic et al.(2011)也认为金融包容的内涵包括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的使用两个方面,前者取决于金融服务的供给特别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ATM机的分布和密度,后者由供求两方面因素决定。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金融包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包容只研究某些群体,如Fernandez认为应重点关注低收入者、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如何长期稳定地获取基本金融服务,从而帮助他们减少贫困。从广义上讲,金融包容涵盖了所有的社会阶层。如Leeladhar(2006)、Sarma(2011)、Chakravarty(2011)等都认为金融包容是应该让经济体中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以合理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务,不再指向特定群体或者阶层。田霖(2013)认为金融包容实际上是“包容性增长”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破题,指个体、群体、企业、组织或者地区等接触并融入金融系统的过程和状态[ 6 ]。王国红(2015)强调金融包容包括两方面要义,一方面强调经济主体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强调金融机构在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提升竞争性和创新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选择[ 7 ]。

    推荐访问:常态 综述 包容 文献 金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