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国际金融危机语境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法制改革

    时间:2021-03-10 12: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nxs/hnxs200906/hnxs20090603-1-l.jpg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重创世界各国经济,其不利影响仍然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存续了近二十年,其问也发生了很多金融风波和震荡,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而在此次的全球金融风暴中,尽管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缓和,但是进行金融市场的法制改革要求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建立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的制度体系,要正确处理好中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要在金融现代化的条件下,制定符合市场理念的现代金融法制体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立足中国现实,同时更要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其核心在于中国资本市场要符合市场经济的理念,要建立新型的市场创新体制,尤其是市场交易制度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法制改革;现代化;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9)06—0014—07
      收稿日期:2009-04一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相关法律问题研究”(OTJJD8201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安生(1951一),男,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睿(1982),女,安徽安庆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肇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仍然在不断发展。事实上,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着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两家破产、一家被接管、两家改制,这场金融风波愈演愈烈,并对整个国际金融法制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这场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各国的监管部门痛定思痛,正在思索并总结美国金融风暴带给世界各国的教训。但是,在此过程之中,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特点,表现了强大的抵御金融海啸的能力:2008年9月22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集团宣布拟购人摩根士丹利20%的股份,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证实将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欧洲及亚洲地区的业务。一天之内,日本两大金融巨头相继出手风雨飘摇的美国投资银行,成为全球金融媒体瞩目的焦点。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金融强国,为什么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运行中能够安静而巧妙地避开由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除了所持美元国债缩水、少量所购美国次贷证券亏蚀和产品出口受到挤压所受的损失外,其国内的金融资产在海啸的第一波冲击(2008年10月)和第二波冲击(2009年1—2月)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西方狂潮的正面的打击。这其中既有机缘巧合,但更多的是一些必然的因素,因为过去十几年中经历的重重危机给日本金融机构以深刻的教训。从业界到政府,从观念到法律基础,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从而增强了其对泡沫经济的免疫力。
      中国的证券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存续发展了近二十年,其间也曾发生了多次金融风波与震荡,相关的监管部门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教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中国资本市场也必将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战略性转型的良好时机,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推动创新的市场,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全面接轨,又能有效控制风险兼顾安全与收益的双重目标,是伴随中国资本市场转型的重大命题,而这一命题的完成,资本市场转型的成功实现,始终无法离开为战略转型提供基本支撑与运作框架的法制环境。伴随中国资本市场战略转型过程终始的一个重大命题是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推动市场创新和战略转型,又能有效控制风险,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资本市场法律规则体系。本文希望从各国的经验出发,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现存问题的剖析,对金融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金融危机语境下美国金融法制存在的问题述评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次次贷危机在象征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典范的美国首先爆发,除了说明金融市场中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且不断膨胀的风险外,更显现出美国金融法制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次贷危机的经济特征使经济运行中产生风险并逐步加大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那么美国政府的调控与监管法出现的严重问题则是导致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政策与市场不同步
      美国的金融调控政策不能与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同步,导致完全市场化的金融交易没有有效的金融政策指导,自由恣意发展,超出了美国经济承载和控制能力。美国的金融政策鼓励建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美国,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交易比重远大于信贷市场交易比重,这种直接融资活动的发达,对金融当局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没有限制,而是鼓励多次衍生,对于衍生产品的管理不及时、不适当。在证券化过程中,应将部分风险保留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而不能通过证券化将所有金融风险全部转移出去。而它的政策选择使衍生产品的证券化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就产生了潜在的政策风险。
      美国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不同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如美联储只是主要采用利率手段这一市场性杠杆进行调控,行政控制和干预很少,国家的经济调控就完全基于市场需求而调整,使货币政策完全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美国金融宏观政策注重效率大于安全。《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便是金融业追求创新和讲求效率的见证。
      
      (二)法律监管机制存在重大问题
      回顾美国1929年金融大崩溃以来的金融监管演变可见,伴随着经济的起伏,美国金融监管先后经历了自由放任——加强管制——金融创新——放松监管等多次迂回,总体上金融监管力度不断放松,监管法律应对现实反应越来越迟钝,看似完备有效的监管体制却对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无能为力,监管盲区时有暴露,以至于次贷危机爆发前,有的金融监管甚至名存实亡。主要表现在:首先,金融监管范围有真空。由于各金融部门、金融产品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美国各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权限交叉重合的同时,出现许多监管真空。如像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就没有明确的部门进行管理。特别是从次贷发放源头来看,一些金融机构为更多更快地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借款人基本借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其次,金融监管反应延迟。由于各种新型金融衍生品不断涌现,相应的监管法律越来越专业化,监管规则制定越来越细化,但因专业性的提高以及法规执行中的程序性,监管者判断反应的速度下降,最终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监管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导致政府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滞后。再次,金融监管力量不足。“9·11”后美国大幅提高国防安全开支,增

    推荐访问:语境 金融危机 法制 中国资本市场 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