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加强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研究

    时间:2021-01-19 04:01: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主导的问题被提到新的历史日程。因此,当前公立医院只有认清形式、更新观念,深入医疗改革中坚持走公益化道路的策略和途径,才能开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卫生体制改革 医院公益性
      
      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依照公共经济学的原则,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可以按照事业单位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半公益性三大类。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服务是公共产品,实现国家公共目标,能满足公共需要,服务对象即个人的受益与公共利益一致,消费无排他性,如卫生预防保健等。准公益性单位提供的社会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中偏重公共目标的部分,能实现公共需要,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部分排他性。如基本医疗事业。半公益性事业提供的社会服务是准公共产品中偏重私人目标的部分,能实现一定的公共需要,但是主要是为特殊需求服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如较高标准的医疗卫生事业等。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实体并没有严格按照公益性程度进行分类,大多数医院都兼有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半公益性三类医疗服务,甚至是营利性的医疗服务,是一种混和体。
      
      二、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体现
      
      从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属性来看。公立医疗机构作为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是真正具有非政府、非企业和非
      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从公立医院的资产来源和经营费用来看。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建设几乎全部是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性资金,医院建设完成后每年的运营经费中约有不到10%的资金是政府的拨款,其它为医院业务收入作为主要补充。有一些公立医疗机构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模式进行管理,服务价格、员工工资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这种政府投入的方式显示了公益性。从服务对象来看,服务对象是所有群众,公立医疗机构在制度上不会对任何群体有不公平的对待。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规定任何情况下,医院不得拒收病人危急的病人,即使病人没有钱。从服务价格来看。服务价格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卫生部门、药监等部门的文件要求执行,不存在经济学上所谓的“价格歧视”。公立医院在政府的价格体系下运作。卫生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中有很多是对群众是免费的,体现了纯粹的公共产品属性。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半公益性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体现程度不一样。纯公益性医疗机构是完全公益性的,他们提供的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比如一些卫生预防保健部门。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提供的是公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限定基本医疗和基本用药的价格来实现。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部分排他性。半公益性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医疗服务,以满足高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比如公立医院的贵宾病房、特殊检查等等。
      
      三、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不足的原因
      
      目前总的来看公立医院公益性有所淡化,公益性的体现方式是,确保公立医院用比较低的价格向全体公民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体体现在:可及性高、非营利性、价格低、质量优、反应性好几方面。但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目前有所淡化却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数据和有关材料分析,可以看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公立医院存在趋利倾向、医疗机构盲目扩张、医疗服务满意率滑坡等均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表现。
      在回顾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历程,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权力逐步下放的过程,伴随着剩余资产索取权、固定资产购置权等权力的下放,经济激励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公立医院基本上复制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不给钱,给政策”。这一点被看成是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起因。
      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差、“以药养医”等问题降低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再者医疗保障体系并没有让大多数人受到应有的保障,加剧了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不足。
      
      四、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公平正义,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寻找医院发展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更好地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和群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为中国的城乡居民建立起一个公平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认真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把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维护医疗服务公益性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作为重点,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
      2、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卫生制度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使城乡群众公平享有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和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全体城乡居民为对象,以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为手段,免费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按成本收费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于中国能不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中国国情出发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出发,实行免费医疗短期内很难做到,因为这需要一大笔政府开支,如果对于医疗服务没有一个科学的控制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现在强调的是要免费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要按成本收费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不应该营利,不应该牟利,不应该挣钱。
      二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只能根据不同居民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80%的县(市、区),约6亿农民参加,国家财政将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补贴200多亿元。2008年,这项制度要覆盖到中国农村的8亿居民。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使所有城镇企业职工都能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从2008年开始,启动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为城市未就业居民、少年儿童提供大病为主的医疗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基本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多层次、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原则,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通过必要的调控和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大幅度减轻群众药物费用负担。

    推荐访问:公益性 医院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