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北苏州路:再现“清明上河图”

    时间:2021-01-17 08: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山南路,是黄浦区东南部的一条主干道,北起东门路接中山东二路,南到西藏南路接中山南一路。1905年,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修筑此路,北接法兰西外滩(今中山东二路),南到沪军营,为当时南市区主要交通干道。由于位于外马路的内侧,命名为里马路。抗战结束后更名为中山南路。
      上海大厦 旧上海地标建筑
      位于北苏州路20号,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当年因在百老汇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四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大厦坐北朝南,高21层,77米,解放前是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投资者是英资业广地产公司,由英国建筑师弗雷泽设计,新仁记等六家营造厂承建于1930-1934年,双层铝钢框架结构,总造价500万两。装饰艺术派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立面为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从11层起逐层收进,所有顶部沿口均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轮廓线丰富。外墙底层为暗绿色高级花岗石贴面,上为浅褐色泰山面砖贴面,窗裙部分拼成图案,色调和谐统一。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大厦原为供来华外国人用的旅馆兼公寓,主要接待对象是英、美洋行老板及高级职员等。沦陷时期由日本人经营,成为日本军、政、外交人员和汉奸的住所。抗战胜利后,为“励志社”第七招待所。
      1949年5月2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陈毅市长将大厦命名为“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周恩来、陈毅、江泽民、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陪同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做客大楼,俯瞰上海市容。新装修后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酒店内设豪华,舒适,宽敞的客房共262间,均以古典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风格装饰,设备齐全,全部配备高速英特网接口。
      上海邮政总局 远东最大、最美的邮政局
      上海邮政总局,坐落于四川路桥北堍,门牌为虹口区北苏州路276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造价320万银元,由当时沪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负责设计,本埠知名的余洪记营造厂负责营建。大楼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气势雄伟,现在仍为上海市邮政局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
      邮政总局大楼总建筑面积25291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1.16米,整体建筑为“U”字形,共有地面建筑为4层,地下室为1层,大小房间187间。邮政总局最为标志性的一点,便是耸立于东南角正门处的钟楼和塔楼。其中钟楼高13米,正面镶嵌有直径达3米的大钟,钟楼基座两边各有一座水刷石粉面的火炬台雕塑。而塔楼则建于钟楼之上,高达17米,顶端另设置高8.2米的旗杆,塔楼两旁则各有一对希腊人物雕塑群像。
      大楼除了外部雄伟壮观,同时内部装潢设计也显得极为庄重和典雅。尤其是由正门处经由门厅拾级而上后进入的二楼营业大厅,曾享有“远东第一大厅”的美名。大楼底层和二层为营业厅负责收发国内和国际信件包裹,而三层为邮政总局的相关办公部门,顶层则为高级职员宿舍。
      大楼整体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主体参照英国古典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的大型科林斯立柱和巴洛克式钟楼。其中大楼主立面即南面和东面以及东北转角处共设有19根高数十米的罗马科林斯柱。而主立面上,墙面使用了细粒水刷石粉面,而北墙则是经典的机制红砖墙,整体具有很浓郁的英国风情。
      河滨大楼 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
      位于北苏州路340号,初名河滨公寓。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1935年竣工。占地面积6872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钢混结构八层(现11层),坐北朝南,现代派风格。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布置,不仅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决了大楼地处一块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设计中较难处理的通风采光问题。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开小窗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中间拐角处顶端建八角形塔楼。墙身采用大块防火海绵砖。地下室有长15.5米、宽9米、深2.1米的温水游泳池。楼前有约150平方米绿地。
      大楼为上海单体建筑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其“∽”平面形设计绝无仅有,建筑四面临马路,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早期主要为英美人以及西班牙人租用,1945年后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国电影协会、雷电华影片公司、联美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租用该公寓设立机构。今大门口尚留有“E.D.”(新沙逊洋行Elias David Sassoon的缩写)字样。由于大楼的犹太背景,1938年,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设此。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苏河湾 高端商务商业集聚,打造“黄金一公里”
      国际上的著名城市往往都有几条著名的河流贯穿。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蒙特利尔有圣劳伦斯河,纽约有哈德逊河……这些静静流淌的河流在养育了一座城市的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
      上海,也有这样一条属于自己的母亲河——苏州河。一路的蜿蜒奔流,孕育了上海早期的繁荣,也见证着上海的历史变迁。在流经北苏州路(西藏北路至河南北路段)时,优雅地划出了一道长达千米的亮丽弧线,这道弧线就是今日闸北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苏河湾“黄金一公里”。
      苏河湾上海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脉络,在上世纪初,这里成为上海民族资本集聚地和重要物资集散中心。这里有金城、中南、盐业、大陆、中国实业、浙江兴业等17幢银行和仓库,素有“黄金走廊”之称。还有上海第一家华商丝厂和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家族的第一座工厂——福新面粉厂,以及著名的“天后宫”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河湾”,曾被誉为当时沪上的“清明上河图”。

    推荐访问:苏州 再现 清明上河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