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屏东县文化之旅:文化之旅广播稿

    时间:2020-08-15 07:18: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台湾南部旅游业界常把“高高屏”挂在嘴边,这其中的“屏”字,所代表的就是屏东县。在旅游推介方面,屏东县与两个“高”(高雄市、高雄县)有着一种同盟关系。   屏东县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北部和东北部被高雄、台东两县所环抱,东临太平洋,南面台湾海峡。中央山脉迤逦南下,隐没在恒春半岛;西部的屏东平原,活野千里。这里终年长夏,但因有季风的调节,气候并不酷热,是岛内主要农业区之一,又有台湾一等渔港。全县面积为2775平方公里,人口90万,辖屏东市及潮州、东港、恒春3镇和29个乡,县治设于屏东市。环岛铁路、公路在该县呈“U”字形通过,还有南横支线及滨海公路,对外交通方便。东部山区蕴藏着许多山林、瀑布美景,所辖来义乡更有“瀑布之乡”美称。坐落在恒春半岛东侧的牡丹、旭海两乡,则以亮丽的草原和辽阔的海景备受瞩目。著名风景区有垦丁“国家”公园、琉球屿、恒春古城门、万金天主教堂及兴建中的山地文化园区等。
      屏东开发甚早,早期有鲁凯、排湾及西拉雅等原住民族居住在此,接着又有闽,客移民前来拓垦,在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足迹:佳冬萧宅、屏东孔庙、万金天主堂、旧好茶部落、恒春古城、鹅銮鼻灯塔等,皆是著名的古迹。目前,闽南人多分布在平原地带,万峦、佳冬、内埔等乡为客家人聚集区,原住民则多分布在东侧的山区。亲走一遭雾台、三地门,欣赏原住民擅长的手工艺,或深入内埔、万峦体会客家风情,或直驱东港、小琉球来趟水乡之旅,都是不错的选择。
      
      山地风情雾台乡
      
      屏东所辖雾台乡,是“鲁凯族圣地”,地处中央山脉南端的大武山区,海拔100。米左右,境内峰峦叠起,长年白雾缭绕,景色迷人,即使盛夏也凉爽宜人。
      据祖先口传,鲁凯族自古发迹于高雄、屏东,台东三县交界山区,嗣后历经迁徙流离而分为三大支族,其中的一支在云豹和鹰的指引下,翻越北大武山,最后定居在以雾台村为中心的雾台乡。目前全台的鲁凯族大本营即雾台乡,全乡人口约有2850人,居民98%以上为鲁凯族人。
      伊拉是进入雾台乡的第一个村落,村外公路上矗立着板岩构筑的山门,雕塑着百步蛇,人头等图腾:穿过山门,公路继续迂回于水声潺潺,云雾漫漫的山间,之后才抵鲁凯之乡的最大聚落――雾台村。
      处在一片青葱苍翠中的雾台聚落,多数房舍已平地化,偶有改良式石板屋及雕刻图腾点缀其间,洋溢着几许鲁凯风味。路旁山坡梯田栽种最多的是山芋和小米,两者都是鲁凯人的主食。
      鲁凯文化以刺绣和木刻艺术见长,人物,脸谱及百步蛇图案是木雕中常见的题材。将百步蛇图案应用在住屋的木雕,身体的刺青、陶壶的纹饰及服饰的刺绣上,是身份的表征。有的传统服饰编织精细,彩珠,贝壳银饰,针绣构成繁复的图案色彩鲜艳,充分体现他们高超的工艺技巧和创作才华。在服装上配戴饰物,对鲁凯族人而言也是一门学问。山猪牙象征狩猎的骄傲,须亲自猎杀到山猪的族内勇士才能配戴;而象征着纯洁与坚忍不拔的百合花,是鲁凯族人的族花,常可见于当地住家庭院或路旁,但只有善猎的勇士与贞洁的女子才能配戴。这是因为,在鲁凯人眼里,具有坚韧的生命力、散发着清香的百合花,象征着地位荣耀与智慧。
      充分利用山地特产石材搭建的石板屋,是鲁凯族人建筑上的精华,所有的石材都是就地取材,再以人工切凿,搭盖而成,连屋顶围墙、内部也全都是石材。而陶壶则是珍贵的祖传礼器,象征贵族的名分和价值,只有贵族,英雄,望族才能拥有,其形状大小有无耳、有无纹饰,及花纹的样式图案,都代表不同的家族地位,
      雾台乡的旧好茶部落,相传为鲁凯族的发源地,目前虽已无人居住,但因保有全台最大最多的传统石板屋遗迹,被划定为二级古迹,是台湾唯一以保存原住民聚落为主的古迹,展示着鲁凯人独创的“石板屋文化”。其古朴苍劲的石板屋以及旧时村落的原始风貌,体现了真正的鲁凯之美。旧好茶面对鲁凯族的圣山北大武山,部落中除几户依传统形式修复的石板屋外,均为断垣残壁,破落的基石、石板、立柱,散置的古瓮、陶片,无不透着苍苍古意。
      而石板外墙嵌上大片玻璃窗的大鲁凯民宿,则兼具现代的舒适设备及传统风情。主人多年来收藏的鲁凯族衣帽服饰、生活用品,门楣上的人头雕饰,屋内垂挂的草席、木雕的座椅成排的陶壶、狩猎的兽骨、以草绳编成的壁饰在洒进室内的金黄阳光衬托下,更添雅致韵味。
      
      
      
      雾台最热闹的时节在一年一度、定期于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的丰年祭,场面盛大隆重。歌舞,秋千大赛、抛物比赛,晚会等,一一表现鲁凯热情豪放的民族个性。每逢这一天,离乡在外的鲁凯族人也回来共襄盛举,感谢上天赐予作物的丰收,并祈求平安。祭典的前一天,村落便笼罩在浓厚的节庆气氛中,家家户户一面忙着缝制传统舞衣,一面忙着用稻米掺小米酿造甜酒;祭典当天,迎灵,献祭、山地歌舞、秋千大赛、抛物比赛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登场,热闹空前,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三地门乡
      
      三地门乡也有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乡内除了常见之石板屋外,还有梯田地景、丰年祭等文化传统祭典以及以“排湾三宝――陶壶、琉璃珠青铜刀”为主要发展重点的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而每年的丰年祭则是当地居民的一大盛事。
      三地门乡地处山地与平原接壤区,景致清丽俊美。乡内德文村的天鹅湖,因形状类似昂头悠游的天鹅而得名。瀑布高约12米,由石缝中喷出,有如天鹅的颈子,碧绿的水潭就像天鹅的身子。附近有一株老榕树,盛传是早年原住民出草猎取人头(这种风俗早已消失)悬挂处,所以又有“吊人树”之称,一方面显示自己族人的威猛,一方面向外人示威,让别族的人不敢欺侮他们。老榕树旁就是登山入口,还有樱花公园。
      三地门乡世居着排湾族与鲁凯族原住民,村落中随处可见族内的传统建材图腾雕刻,充满着浓浓的山地风情。乡里人口多集中于山下的水门村与半山的三地村,两村均有许多排湾,鲁凯族的艺术家,从事石木雕刻、刺绣织艺陶器烧制及琉璃串珠,传承及发扬部族里的传统工艺。这些艺术家们平时除了致力于传统艺术的推广外,在艺术品的创作上更有独到之处,琉璃制作,传统服饰的印染刺绣、陶壶、木雕、石雕等等都结合了现代艺术与原始图腾,融合了原住民的元素,在细腻的工艺作品中多了一份原住民的情感。
      要想更多更全面地领略台湾山地风情,还得到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游览一番。
      
      原住民文化园区
      
      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位于屏东县三地门与玛家乡交界之溪水南岸,整座园区宛如散处山林的户外原住民博物馆,除了展出解说台湾九族的建筑精神衣饰工艺、生活形态等文化传统外,更由于周遭山林优美,溪谷景致壮阔,从1987年正式开园以来,便成为三地 门一带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文化园区占地82.65公顷,主要展现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卑南、排湾、阿美及雅美等九族聚落的生活原貌,主要设施分成综合建筑、特殊展示,传统聚落建筑三大部分,又划分为四个参观区迎宾区,塔玛路湾区,娜麓湾区和富谷湾区。
      迎宾区是游客进入园内的第一站,主要展示台湾原住民食衣宗教、音乐、艺术等传统文物,还有山地工艺品现场制作;特展馆则不定期举办现代原住民艺术家的创作展览。
      塔玛路湾是布农语“祝福”的意思,这里将附近泰雅,赛夏,卑南阿美、雅美等五族的传统建筑物(如住家会所,谷仓,牲畜栏舍等),以聚落形态齐聚一处;其间还有一座即兴演出的小广场,由原住民文化员带领游客亲身体验传统舞乐的乐趣。娜麓湾区则以动静并陈的方式,展现原住民的文化风采,设有歌舞场生活形态展示馆、石板屋餐厅,和以手工艺为主题的“我们的教室’。而位于园区最深处的富谷湾区,则展现布农、邹排湾和鲁凯四族的传统建筑,其中多幢表现排湾、鲁凯头目住家形貌。
      此外,园区并不定期举办多项民俗活动,如丰年祭打耳祭。成年祭等提供游客一趟原住民文化丰盛之旅。
      
      客家民俗内埔乡
      
      内埔乡位于屏东县中部,恰在屏东平原上。
      在大陆最早移民来台开垦的初期,清政府统治力量未逮,遂以自治而维持秩序,六堆组织乃应运而生。六堆组织除自卫外,更兼具推行自治功能,可谓是自卫自治制度,六堆中的”内堆“即为内埔乡,在六堆文化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六堆先民来此地开垦前,这一带原本是平埔族狩猎聚落的所在地。1721年台湾三大民变之一的朱一贵之乱发生后,六堆人在六堆天后宫前誓师成立乡团,合力一起为乡土尽一份心。也就是从那时起,内埔便成为六堆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历经日据时期和光复以后,内埔乡发展成了六堆中最大的乡镇,不仅人口多,且以独特的客家文化建筑等特色成为客家文化重镇。六堆嘉年华是乡内主要的盛事,活动内容有剧团表演,客家演唱会、客家戏剧表演,交响乐团演奏等等,还有关于六堆文化的展览。
      内埔乡除了丰富的六堆客家文化能让来此旅游的人更多了解台湾的客家风情,还有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屏东酒厂台湾青啤龙泉观光啤酒厂、六堆天后宫、昌黎祠和美和村徐家祠堂等等。
      
      万峦乡
      
      在台湾,一提到猪脚,就让人想到万峦。这个以猪脚著称的屏东县客家乡镇,共有七家猪脚专卖店,还有一条很有特色的猪脚街。今年10月24.25日,万峦乡还举办了猪脚节。
      这里很早就创出“万峦猪脚”的品牌。即使平日来到这个客家乡镇,也不难见到卤猪脚这道菜。有意思的是,猪脚又似乎总与面线结合在一起,“猪脚面线”成了台湾人去晦改运必吃的菜肴。
      “万峦猪脚”之所以会脱颖而出,在于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店家以特殊的配方和佐料,使万峦猪脚吃来不油不腻,而且皮、肉和筋皆黏中带脆,蘸酱食用,更为爽口。这道美味的背后,是一个面摊商人转型的意外产物。据说在台湾光复初年,原在万峦市场摆面摊的林海鸿,决定创设海鸿食堂,由卖面转而卖起猪脚,又随着生意逐渐兴隆而改为海鸿饭店,这就是万峦猪脚的创始店家。过了20余年,除了最早的海鸿饭店,万峦街头出现更多的猪脚店家,并形成今天的民和路猪脚街。现在万峦乡七家猪脚专卖店中有五家集中在民和路上。各家猪脚店门前摆着盛满猪脚的大脸盆,不仅有传统口味的万峦猪脚,近年更出现养生口味猪脚,使万峦猪脚呈现多元口味。
      以盛产猪脚享誉全台之万峦,其开发历史可溯至1686年清朝统一台湾,清军中部分客籍青年被安顿下来聚居拓殖。1710―1730年间由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金沙乡来之林钟,陈,黄,李、温,张七姓及梅县来的李、钟、黄等姓组织财团,络绎不绝而来。因人、财兼俱,加上容家先德重视水利工程及水利人才辈出,他们开渠引水,秉持胼手胝足,披荆斩棘之精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终达富饶。先民初垦时见巍峨大武山翠峰绵延如“万座峦峰”,遂以此命名“万峦”。
      
      人文胜迹寻踪屏东孔庙
      
      已有180多年历史的屏东书院,即今之屏东孔庙,是屏东县内惟一的书院建筑,台湾三级古迹。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凤山知县吴性诚为振兴地方文教风气,与当地一些人士议定基址,筹划设立书院,当年兴工,当年竣工,但由于经费不足,只初步完成了建筑结构。后又经劝募修建,始成规模。当年的旧址位于现今屏东市中山公园内,有房36问,前为讲堂,后殿奉祀文昌帝君、程子、周子。光绪年间两次重修,并筹款资助兴学,成了当时附近地区的文教中心土子讲学之所、文人墨客考场。1895年日本据台后将屏东书院改为孔庙,但因缺乏经费,日渐荒废,1937年依原样拆迁至胜利路现址。台湾光复后,几度筹款修葺,但修护工作多因陋就简,直到1977年,县长柯文福委托名建筑师汉宝德教授主持修复研究工作,历经三年修复完成,才得以恢复旧观。
      修建后的屏东孔庙,庙堂向前挪移,后殿改为崇圣祠,中堂改为大成殿,仪门之外加筑一面照壁,上书“九仞宫墙”,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均在此举行祭孔大典。
      
      慈凤宫
      
      慈凤宫是屏东市最大的庙宇,位于火车站前,俗称屏东妈庙,草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香火鼎盛,常有慕名远道而来的香客。庙中建筑以描金彩绘藻井装饰最具特色,前殿采小圆藻井,正殿为方形藻井,雕琢精美,富丽堂皇。
      
      万金天主堂
      
      前面提到的万峦乡,除了猪脚,还以万金天主堂而闻名。万金开教始于1861年,由西班牙道明会士郭德刚神父从高雄步行往返传教。1863年建立第一座土块圣堂,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这座著名教堂。教堂之正立面为西正面,中央为主入口,两侧为角塔,是一座典型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建筑不用钢筋而以碎石、石灰、黑糖,蜂蜜,木棉及火砖等物混合代之,坚硬无比。所用建材由福州把福杉结成木筏,随海潮漂流至东港,再以牛车运回。泥水匠、木匠大多来自福州、厦门、澎湖。游行用的“圣母轿”则由福建名雕刻家制作,美仑美奂,百余年后仍完好无缺。
      
      佳冬萧宅
      
      屏东县有乡名佳冬,佳冬乡又有一村同名。佳冬萧宅就位于屏东县佳冬乡的佳冬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四分半,由佳冬萧氏一族所建。此座五落大宅已有百余年历史,为台湾较具规模且保留完整的客家建筑,现属台湾宅第类三级古迹。这栋在台湾难得一见的客家五落大厝,空间组织有别于一般古厝,屋顶以第四堂最高,第一堂最低,起落的层次相当分明,充分表现出传统尊卑次序。其内部陈设非常简单,色系以朱、黑为主,建材、 雕工及格局相当讲究,其中的书卷窗,瓮窗,八卦门等古拙的雕饰造型,也是佳冬萧宅的一大特色。
      
      万佛寺
      
      垦丁的古寺、道观众多,万佛寺就是其中一座隐藏在大平顶上的寺庙。其大殿内有一尊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右站佛教护法韦驼,左峙民间最爱的关公,整个大殿建筑呈方正格局:而围绕在大殿三面墙上的,就是佛祖一生故事的连环石刻图。在千手千眼观音的背墙上,刻有84尊佛像,这是根据大悲咒的84句咒语,每一句代表一尊佛所刻画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殿内墙上的佛像,全部是以玉石加上汉白玉为材质,采用浮雕手法完成的。主神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还是用整株的千年桧木雕刻出来的,法相庄严,相当罕见。而大殿中间的香炉内,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仅插一炷香。
      万佛寺看起来不像台湾的庙宇,倒是有点像西藏、尼泊尔的寺院,经常有西藏或尼泊尔的喇嘛前来朝山。
      
      车城福安宫
      
      到垦丁旅游,都会先经过车城乡。车城旧名叫“柴城”,顾名思义,这里是古时候先民在开垦途中碰到“汉蕃冲突”时堆柴为城,外竖木栅,共御外侮的地方。车城乡内的福安宫,主奉土地公,古来就是当地人的信仰中心。
      福安宫不但是车城最大的庙,也是全台湾最大的一座土地公庙。它的前身叫“敬圣亭”,始建于明朝永历年间的1662年。根据庙方的记载,先民当年开发至车城,因水土不服,为求平安,乃从泉州府迎奉福德正神尊像来此奉祀。这也是它和台湾绝大多数供奉土地神的福德宫不同,不称“福德宫”,而称“福安宫”的由来。
      还有一点不同,是在台湾各地供奉的土地公中,唯有车城福安宫的土地公穿官服,戴官帽。据说这是由乾隆皇帝亲赐的。
      
      碧云寺
      
      传说清雍正年间,小琉球有一叫田深的,在关亭内养鸡,但多为蛇吃去。田深有一小孩,私塑一土佛跪拜,适观音佛祖南巡到此,见小琉球状似莲花,即附灵于土佛中,并托梦田深,欲改为木装,是为开基大妈。之后乡人集议要以此神为公证佛,田深欣然同意,并捐献田地,于乾隆元年(1736年)立一草庙,名为“观音亭”。后于光绪三年(1877年)改为瓦庙,并改称“碧云寺”,乡人称“观音妈庙”,是小琉球人的信仰中心。
      
      三隆宫
      
      小琉球三隆宫俗称王爷庙,供奉朱府池府吴府三姓王爷,俗称三府千岁。清乾隆初年(1736年),福建省城有一叫陈明山的,携带供奉的三干岁王爷,乘一小船平安抵达小琉球,即搭建草庙一问,是为三隆宫之始。以三隆宫为主的三年一科的迎王,是当地最大的盛事。
      
      石门古战场
      
      石门古战场位于车城乡著名景点四重溪温泉东侧,由于地势险要,俨如门户,因而得名。清同治年间的牡丹社事件,即发生于此。日据时期,日人立“忠魂碑纪念牡丹社事件中被杀的日兵。台湾光复后,则另立”澄清海宇还我河山“石碑,以表彰山胞誓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半岛位于台湾的最南端,地势东陡西缓,沿岸布满珊瑚礁。“鹅銮”一词为排湾族语,有“帆船”之意;鹅銮鼻的地标为鹅銮鼻灯塔,也是台湾尾的标志。灯塔塔身全白,呈圆柱形,高18米,周长110米,分4层,光力可达20海里之远,强度几为亚洲灯塔之冠,乃有“东亚之光”的美誉。鹅銮鼻公园位于灯塔右后方的海岸边,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的风景区,有一条赏景路线贯穿18处胜景。
      
      海洋生物博物馆
      
      海洋生物博物馆也位于车城乡,总面积广达9681公顷,以展现“水的精神与特性为主。馆内规划区域有台湾水域,珊瑚王国,世界水域三大主题展示馆,还有行政与教学中心、水族实验中心,服务设施、研究大楼、维护设施、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学研中心等主要建筑区。
      
      东港渔业文化展示馆
      
      东港渔业文化展示馆记录了著名的东港黑鲔鱼,樱花虾、旗鱼等捕捞的整个过程和历史,也纪录了东港的渔村文化,为南台湾第一家渔业文化展示馆。东港镇位于屏东县的西端,为屏东县仅次于潮州的第二大镇。出身渔港的东港,充满渔村独特的文化与景致,日落,海景、蚵田,渔船、海鲜,还有到处可见的寺庙,无不诉说着渔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恒春半岛揽胜
      
      恒春半岛因恒春镇得名。
      恒春镇位于恒春半岛最南端,而恒春古城坐落在镇中央,是目前全省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列为台湾二级古迹。
      恒春旧名琅乔,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建城,至光绪五年完成。城周长880丈,有东西南北四门,后因居住环境改变,城墙多被破坏,只留下四个城门。除北门外,其余皆居交通要道往鹅銮鼻必出南门,由东门可通满州,佳乐水,往车城则走西门。
      
      独特风情
      
      早在清朝时期,恒春半岛即因农渔业的发展,而于今日恒春车城沿海及满州等地建起不少聚落。交通的不便及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使得半岛上的村舍所呈现出的风貌,大异于台湾各地常见的闽式建筑,反因渔事上的往来而与澎湖的传统建筑相近,加上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习性,问或又受日据时期仿欧风格的影响在台湾地区自成一格。
      半岛上的建筑,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间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谓的“一条龙”。一条龙式的屋舍沿着主要街道毗邻排列,呈带状发展,是恒春、车城沿海聚落常见的景观:后因家丁繁衍而增建护龙,再形成“辘轳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论何种形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宽敞的前埕,除了作为农渔时的工作场所外,亦是孩童嬉戏、家人休憩及联络邻里的重要场所。
      随着村落的发展,新的屋舍层叠错落在主街道后方,各住户间有巷道相连,并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由于阻挡了强风,且因接邻各住家而成了闲话家常,联络感情的地方。对造访的游客而言,这也成了走访古聚落风情的最佳漫步途径,目前在恒春万里桐一带仍保留得相当完整。走进巷弄间,恒春半岛的强风炽日顿时隔绝于外,另有一番悠闲感受。
      恒春半岛每逢秋冬便会吹起强劲的落山风,因此建筑上也有不少防风措施,形成恒春古厝的另一重要特征。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内外两堵外墙,兼具防风隔热的功能;为防强风掀顶,此地的出詹短而窄,并多于其上砌一短墙,称为“女儿墙”;“兔耳“的设计,则是为了悬挂木板,提供门窗又一层的保护。此外,屋顶、墙体也因防风而砌得厚实牢靠。
      
      生态休闲
      
      恒春生态休闲农场是这个半岛上的著名观光景点。20年来,秉持着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兼顾生态保护的理念,在48公顷曾经被过度开发利用的土地上,综合农林渔牧的经营,建成了结合休闲游憩生态教育与产业观光的多元化农场,   场区位于赤牛岭上。很早以前,赤牛岭还是“恒春八景”之一,古诗句“牛背躬耕归野径”,指的就是赤牛岭景色。但是,名字叫“岭”,其实是恒春东门外的一块台地,隆起的珊瑚礁和石灰岩地形,高283米。由于居高临下,在此地可以鸟瞰恒春纵谷平原,北至车城南至鹅銮鼻,视野绝佳。
      在赤牛岭山腰下,有一座百年古寺镇南宫,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9年),主奉关圣帝君。据说关公曾经在赤牛岭显灵,化成一团红火,飞走于林间。当地居民于是建庙供奉,祈求平安。镇南宫庙方依传统习俗,在每年农历一月十三日关帝爷圣诞当天,都会准备“平安粥”,供信徒自行取用。久而久之,“平安粥会”就成为恒春镇一大盛事。
      
      垦丁公园
      
      位于恒春半岛的垦丁一直是台湾人的热门度假地,近来又因为电影《海角七号》的热映,而引起大陆同胞和其他地区华人的兴趣。
      垦丁公园建于1984年1月,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园区南北长,东西宽均约24公里。陆地面积18084公顷,海域面积15185公顷。内有许多景点和设施。
      垦丁森林游乐区旧称“龟亚角”,原是排湾族“龟亚角”社的部落。海拔约230-300米,面积共435公顷,目前已开发76公顷。全区遍布隆起珊瑚礁岩;植物共有1200多种,共有17处游览据点,其中以银叶板根,仙洞、观海楼、垂榕谷等较为出名。在仙洞银龙洞等天然石灰岩洞内,有各种石钟乳及石笋,都是地下水中所溶蚀的碳酸钙成分凝聚形成的,十分珍贵。
      社顶自然公园是垦丁公园中比较晚开发的景点,以珊瑚礁植物及开阔的视野为主要特色,与垦丁森林游乐区并列为垦丁公园的两大森林区。
      南湾是垦丁最负盛名的海滩之一。大湾(垦丁海水浴场)距离南湾约5公里,拥有台湾最美丽的海水浴场。猫鼻头位于恒春半岛的东南岬,与鹅銮鼻形成台湾最南之两端。大尖山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又是垦丁地标之一。关山是垦丁公园极佳眺望及观赏夕阳西下的地点,“关山夕照”为垦丁著名景色之一。船帆石因看起来像是即将启航的帆船,因而得名。南仁山生态保护区拥有台湾少数仅存之低海拔原始天然热带季风雨林,拥有变化多端的地形地势区内有中央水域、南仁湖及宜兰潭三个终年不枯的湖泊,其中以南仁湖最为出名。佳乐水风景区内“山海瀑”高达30余米,由三条溪流汇流而成,是台湾罕见的临海大瀑布。
      垦丁公园除了拥有珍贵的生态资源外,耀眼的阳光,碧绿的海洋,令台湾北部人们羡慕不已;绵延的沙滩、五彩的珊瑚礁,更洋溢着南太平洋岛屿般的慵懒气氛。加上每年10月于满州、社顶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或冬春二季避寒于龙銮潭的雁鸭,让垦丁更成了名闻遐迩的观乌胜地。
      垦丁大街是垦丁内最热闹的街道。沿路有许多夜间营业的酒吧,舞场,小吃摊等,从白天到深夜,街上颇有南洋度假胜地的风情。除了30多家纪念商品店,还有许多出售饰品及纪念品的店家及小摊位,商品均具有当地特色。
      诚然,垦丁还有许多风光名胜,恒春半岛也不只有垦丁公园,但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尽数。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见本刊2008年第11期《垦丁必玩景点》。
      
      琉球屿掠影
      
      从屏东县东港镇大鹏湾乘船往访琉球屿前,一般游客总会先看看旅游地图,会发现琉球屿外形像一只脚印,如果再多一点联想也许会觉得这美丽的小岛像仙人遗落的一只大脚,漂浮在碧海白浪之上。岛上奇岩怪石构成许多天然风景,吸引大批游人。
      琉球屿,又称“小琉球,是一个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小岛,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退潮时为7.4平方公里)。因远离台湾本岛,孤悬海外,好像一个浮在海面上的球,故名“琉球屿”。其位置在屏东东港西南方,是台湾属岛中唯一的一个珊瑚礁岛,由隆起珊瑚礁和泥质页岩构成,表面覆盖红土。岛上多珊瑚礁溶洞,还有高9米多的花瓶岩。山巅平夷而四周突起,最高为部腹山,海拔80米。岛上岩礁四处嶙峋突兀,树丛,房屋与乱石错杂在一起。晓烟暮霭之中峰巅重叠,缥缈云汉,晨曦朝霞,彩如锦绣,“琉球晓霞”之胜景早年列入凤山八景。
      琉球屿东南沿海一带,岸边有绵延不绝的珊瑚裙礁,在裙礁内是大片平坦的海蚀平台,由于受到海水侵蚀,海蚀平台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怪石嶙岣,饶有其趣。在海蚀平台靠近道路的一侧,矗立着几个海蚀柱,其一外型酷似站立的观音,当地居民便以“观音石”命名之。另一个海蚀柱上方有海水侵蚀所形成的凹陷,外型酷似面海的老鼠,也是别有看头。其他尚有远远望之有如栩栩如生的印地安人头,及“红番头”奇石鹦鹉石望海观音石爬山虎石等天然凿塑的艺术奇岩。
      蛤板湾位于琉球西部之海岸线上,白净的沙滩,碧蓝的海水,非常适合浮潜,戏水及潮间带活动,风景之美可媲美夏威夷之恐龙湾。
      龙虾洞在琉球与渔埕尾海岸,为珊瑚构成,浪涛冲击洞底,澜回声动,气象万千。落潮时,游人可进入洞内乘凉憩息。相传百余年前,龙虾洞穴深处藏有大龙虾,日伏夜出,侵扰居民,嗣经人捕捉,大龙虾逃之夭夭,洞因此而得名。洞外沿岸,大多是珊瑚岩礁参差丛聚酷似水族成群,虾兵蟹将遍布,有海龟石石海熊、石龙虾花瓶岩以及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可以与台湾北部野柳海岸相媲美。
      在小琉球西北角、龙虾洞的对面另有一洞名日“美人洞”。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苏州美女随父舟行海上,不幸遇风浪而倾覆,女郎急中生智,抱住船板,随波逐流浮至琉球乡海边,在洞中栖身饥餐野果,渴饮清泉,岁月悠悠,不知其所终。后人为纪念美人,乃取其栖身之所为“美人洞”。洞内奇石陈列花草丛生,洞外碧波万顷,风景区分海滨与山坡两个地带,共有12景。
      岛上还山猪沟,为珊瑚礁岩断裂而成,其深10余米,蜿蜒曲折长达100余米,且有许多支小裂沟。关于山猪沟也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只山猪精在此岩穴之中潜心修行。某一天有个仙女下凡在溪涧裸浴戏水,山猪精恰巧遇见,一见仙女玉体娇态,顿生邪念,遂偷偷地将仙女衣衫窃去。仙女浴罢取衣,一看衣衫不见,急得在林中伤心哭泣。山猪精趁机逼仙女与其成婚,仙女无奈,佯装允诺,待衣衫穿着好时,便升天不归,山猪精哀号不已,终至死亡。
      琉球屿的居民大多数属于闽南籍,以陈、洪两姓居多。居民因多从事海上生产,为求平安,大都信奉海神。位于岛中央的碧云寺,是岛上香火最盛的一座庙宇。另外,近年来岛上还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灵山寺。
      琉球屿上渔产非常丰富,著名特产是龙虾。夏天龙虾盛产季节,渔民在黄昏涨潮前把细网撒在海滨礁岩之上,两端用长绳扎在岩边石角上。夜里满潮,龙虾随潮涨游到海边觅食,潮退时也随潮后退,一旦触网便难以逃脱。盛产龙虾使琉球渔村兴起制作龙虾标本的手工艺,正如盛产蝴蝶的埔里乡制作的蝴蝶标本一样,闻名海内外。琉球屿上还盛产种壳类软体动物,名叫‘夜光螺’。其最大者可达三四斤,其肉是席上佳肴,其壳在夜里若夜明珠般会闪发出阵阵荧光。美丽的夜光螺常被妇女们用来制成各种装饰品,或磨制成家庭用具,亦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岛上有中福村、上福村杉福村天福村等8个村庄,现有居民约15万人,其中90%以捕鱼为生。全岛有近海及远洋渔船500余艘,鱿鱼和鱿鱼干是岛上大宗特产。
      前往小琉球旅游,行程上以两天一夜为佳,除了环岛周,参访各景点外,不妨安排半天时间,乘坐拖曳伞香蕉船,或体验潜水,以海陆空的立体玩法,亲身体验小琉球多彩多姿的世界。

    推荐访问:屏东县 之旅 文化 屏东县文化之旅 屏东县垦丁 屏东县在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