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在细节捕捉中展现军魂】捕捉细节

    时间:2020-08-13 07:20: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作为一名军队中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江宛柳的笔下没有硝烟战火的凝重,然而,江宛柳以女性的视角来捕捉军人举手投足的动人瞬间,细节感人至深。本文着重从语言细节、环境细节、数字细节等角度,分析江宛柳在灾难报道中细节运用的特点,并对其捕捉到细节的主要原因――深入灾难现场进行评述。
      【关键词】江宛柳 灾难报道 细节 特点
      
      军人的职责是维护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那么像江宛柳这样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军事记者,肩负着记录和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责任。江宛柳用亲身体验和参与,展现了军人在灾难来临时的无畏、乐观和奉献。纵观江宛柳的灾难报道中的细节描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细节,有张有弛
      读江宛柳的作品,尤其是其中人物朴实无华的语言时,我们常会为这样原汁原味的记录拍手称快。的确,江宛柳忠实的语言记录风格给军事新闻带来了一缕春风。她打破了以往人物语言上“高、大、全”的陋习,代之以客观平实的率真记录,给广大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使得她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更有“人情味”。
      例如在《“零感染”是这样创造的》一文中,分管防护工作的医务部副主任李小龙说:“严格遵守防护纪律也需要献身精神,为人妻为人母,谁不惦记家人?但大家都能够以大局为重。”我们更能够体会到“非典”抗战前线的军人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与质朴,也读出了军人那种对小家更是对国家的崇高的责任感。当我们读到刘慧龙苦中作乐赋诗半首:“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被乙酸喷。”却还强忍着疼,淌着鼻涕眼泪把感染的血样做完时,我们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我们感动的是医务人员在危险环境中那种可贵的乐观主义精神;感动的是战友间相互关心、彼此协作的高尚情操。任何一种华美之词来粉饰这样的精神境界实在显得画蛇添足。江宛柳对采访对象的语言着实没有修饰和雕琢过,在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她深入部队,与官兵将士们共同经历风雨,她的语言和思想已经深深地打上了部队的烙印。越是朴实越是能够反映军人的内心,从而越能够感染读者。也正是她这种忠实地客观记录,才让我们的英雄们能够根植于每个读者的心底。
      二、环境细节,细致入微
      江宛柳在刻画军人形象时,注重挖掘人物所处的自然背景,力求使形象塑造充实、饱满。例如《英雄唐家山》一文中,对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恶劣环境的描写,“坝两侧是高山,右岸就是劈下这2000多万方土石的山体,像刀削一样,无数巨石不停从山顶直泻而下,声大如暴雨。余震一来,落石就越发凶猛,真是惊魂慑魄。”“现在湔江被堵成了湖,湖面满是漂浮物,已经严重污染,水呈绿色,专家们说那里的水,手决不能碰。所以先遣队的战士们守着一湖水却渴得要发疯。”这些都为先遣队艰苦卓绝的行动做了大环境上的铺垫,用困境之难反衬了战士的乐观向上、不怕艰苦的精神。“今天早上6点就起来找吃的了,翻山几个小时都找不到水源,地震把山上的水源都破坏了。挖了些土豆回来烤着吃,可没水,吃不下,一点一点往下咽。采了一大包豌豆、野山杏,还有桑葚儿,嚼着当水喝,好吃。”二级士官陈全义说:“昨天中午我和黎佳勇爬山两个多小时找水,发现有处泉水,一滴一滴的,就兜了块塑料布,以为能接好多水。晚上抱了个纯净水大瓶子去,唉,才装了个瓶底。”我们从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战士们所面临的恶劣生活困境,将先遣队伟岸、崇高的英雄形象全景式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表现出将士们面对艰难而复杂环境时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境界。
      三、数字细节,感染情绪
      如《特殊战场见英雄――三零二医院姜素椿教授抗击‘非典’纪实》一文中的数字表述:
      3月7日晚8时多,姜教授接受会诊通知;接着80分钟紧急抢救,失败;连夜讨论疫情,着手尸检准备;/第二天指挥尸解;/第三天,二批病人送到,姜老再进抢救室;/3月14日晚,姜教授被感染“非典”;/第二天姜老高烧39℃;/3月22日,姜素椿注射血清;/4月出康复出院。这样的数字以短句独立成段,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带动受众的情绪起伏。在江宛柳的灾难报道中,这样准确到位的数字随处可见。并且她的这些数字“细节”上,还有着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如她的代表作《英雄唐家山》中写到,“目前他们的水文观测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住在堰坝上观测,有2000多万方的堰体堵在那儿,水位以每昼夜2米多的速度上升,上游3000多平米流域的积水随时汇入湖里,一旦溃坝水头60多米高,会危及到整个绵阳地区,绵阳设防是50年一遇,防1.5亿立方的水,湖水已有2个亿立方,形势非常危急”,一连串数据摆在面前,非常直观的向受众说明当时唐家山堰塞湖形势的危急,也通过数据对比让人们对于灾难的危害程度留下了想象空间,表达了作者此时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既紧张忧患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种手法同样在对地震灾难的持续报道中有所运用,譬如《唐家山:跟随先遣队两昼夜》一文中,江宛柳描写了官兵在唐家山一个相对安全的空地上搭建营地的情形,“记者爬上去看官兵们的帐篷,先要抓着100米长的绳子攀上快成90度的陡壁,这样的绳子要攀4根,路不仅陡,山上随处有震开的裂缝,窄的十几厘米,大的1米多宽,可谓险情丛生”,通过5处数字细节,描写出地震灾区恶劣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四、深入现场,捕捉细节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江宛柳热爱军人,理解军人,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来摄取新时代军人的勇敢、坚毅、乐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在灾难到来的危急关头,江宛柳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和职责。也正是江宛柳这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才使她的文字细节能够深入灾难那种特殊战场上,才能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2003年4月下旬,北京非典疫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确诊患者每天以三位数速度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江宛柳接到上级命令:宣传302医院的抗非英雄、被感染后用自己身体做治疗实验的专家、70多岁的姜素椿教授。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到姜素椿教授家去,面对面地进行这一次新闻采访!当时非典的传播途径还没有搞清,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风险的选择。作为北京最早进入前沿的新闻战士之一,江宛柳在没有任何特殊保护装备的条件下,勇敢地走进姜素椿教授家。从姜素椿教授开始,只要是关于非典的报道,江宛柳给出的都是一线新闻。从302医院生活区到309医院非典病区,江宛柳亲眼看到医护人员的昼夜奋战;亲眼看到被感染后又康复的白衣战士向着国旗、党旗、军旗宣誓,要求重返战场;亲眼看到一线医护人员站在隔离区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看远处的亲人……一幕幕感人的场面都被江宛柳忠实地记录下来,以最快速度发出去,一群救死扶伤、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白衣战士形象,又牢牢扎根在国人心中。而在汶川地震灾害后半个小时,江宛柳就主动请缨,在赶往重灾区北川县路上就开始工作,不断发回灾区情况报道。于是便目睹芭蕾女孩李月的截肢手术和贺晨曦被困103小时后成功生还,记录工程部队、消防官兵、白衣天使们的感人事迹……正是因为她能够坚守在一线进行报道,所以才能掌握尽可能多的新闻素材,才能够捕捉到那么多感人肺腑的细节。
      江宛柳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并没有因为女性这相对弱势的身份而忘记军人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灾难让国民陷入恐慌中,而此时激发人们心中希望的那盏明灯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广大部队官兵。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灾难事件的第一线,只为给后方传递最真实的信息。在她采写的一篇篇亲历的灾难报道中,捕捉到的细节整体彰显着军人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源于江宛柳对新闻事业的追求和坚定的价值信仰,源于灾难现场的内心体验。她将这种体验从种种细节中提炼、升华出来,因而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引起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①《江宛柳军事新闻作品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2011
      ②《高艾苏军事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2002
      ③《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2004
      ④《专访江宛柳: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大音无声》,http://www.省略/content/11/0128/00/2593118_89483030.shtml ,2008年10月23日
      ⑤《解放军报记者江宛柳:忠实履行军事记者的职责》,http://www.省略/content/11/0128/00/2593118_89483106.shtml,2008年11月7日
      ⑥《解放军报记者江宛柳:经受考验,也赢得光荣》,http://media.省略/GB/22114/39424/173092/10329926.html,2009年11月6日
      ⑦刘晨、王林,《从思辨的视角开掘报道主题――从江宛柳新闻作品看哲学原理在采写中的运用》,《青年记者》,2008(4)
      ⑧《解放军报社记者江宛柳:抵近前沿》,《中国记者》,2009(2)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传播)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捕捉 展现 细节 在细节捕捉中展现军魂 中华军魂合唱细节 中华军魂合唱指挥视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