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贴着地皮”: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

    时间:2020-08-06 07:5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党报、都市报在突发灾难和突发性公共危机发生时,历来被党和政府看作是舆论公开与控制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沟通信息、激励斗志、化解危机中肩负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博客这辆全球通的“公共汽车”谁都能上、恶传谣言仍有市场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主流媒介更应坚持文化自觉,主动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对信息流动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重大突发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在这个大方向规范下,我们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节)目,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避滥用新闻自由与信息公开权利、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发挥民生新闻受众群体广泛、百姓群众爱听想看的优势,促成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笔者结合自身担任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今晚播报》栏目总制片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广播电视民生新闻栏(节)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贴着地皮”。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难以出彩的制约瓶颈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与控制,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总想有作为,但往往会遇到以下几个制约瓶颈:
      1、信息不对称,信源获取权和话语权受央视和省级卫视的冲击。
      一般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对外地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很难获得准确快捷的信息来源。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获得中国地震局的权威消息后,在新闻频道15:00的整点新闻中就以头条形式播出了地震的消息,与地震发生时间仅差32分钟。不久便拉开了以《突发事件・关注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与此同时,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卫视都向四川地震灾区派出记者,报道在各自的卫星频道传播。央视今夏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13亿中国人民和外国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同央视和全国众多省级卫视相比,地方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很少能抽调力量派往地震灾区获取信息,即使去了,往往也会因多种原因不能深入“内围”获取权威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源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级卫视和省电台的强大覆盖能力,使地方广电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很难抵挡强势大媒体的冲击。
      2、实力不容许,人、财、物硬件不足影响快速集结和规模报道。
      报道好重大突发事件必须有人、财、物硬件支撑。央视新闻中心报道汶川特大地震,很快便抽调150多名记者、6辆卫星直播车前往灾区,上海东方卫视也派出几十名记者和卫星直播车。地方市、县级电台、电视台平时常态宣传就因人手不足而疲于奔忙,不少地方台尚未形成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机制和应对策略,加上队伍素质不高和技术装备及采访经费的限制,想去事件现场采访也力不从心。所以一般都不大可能在第一时间采制到先声夺人的报道。即使有些经济实力和人才资源较强的地方台选派记者深入重大突发事件现场,也不大容易形成报道规模,难以出现像央视那样大容量、密集型的震聋发馈的报道声势。
      3、竞争不平等,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的空间相对狭小。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因其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数据,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广大受众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置情况和次生灾难等有强烈的知情欲和表达欲。都想从媒体上获得自己应知、想知、能知的信息。公众也期盼政府能有所作为,并且想把自己的心愿和对事件的态度传递给官方。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外部受中央、省级电台、电视台及网络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和各类纸媒体的挤压,内部受主打栏目――当地新闻节目的同质竞争比拼。资源配置的差别,无疑会造成一定的竞争不对称、不平等,降低民生新闻栏(节)目突发事件报道的公众影响力。
      二、民生新闻栏(节)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突破瓶颈制约的出路在于“贴着地皮”
      从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特点和价值取向来看,宣传报道好重大突发事件应属关注人民生活、生产、生计、生命的范畴,是符合民生新闻栏(节)目创办宗旨的。所以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要根据各自的定位和栏(节)目生存发展空间,突破瓶颈,另辟蹊径,在“贴着地皮”上寻求争夺受众的竞争优势。
      一要紧贴“当地”,围绕当地受众的需求办栏(节)目。
      所谓“贴着地皮”,说白了就是节目的“本土化”或者“区域性”、“地域性”,这是民生新闻栏(节)目的竞争策略和生存法宝。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江苏盐城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先后选派公安消防、供电供水、急救疾控、工程建设领域共六批五千多人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并与绵竹对口支援。在四川各个受灾严重的市、县、乡镇,数万人民子弟兵救灾大军中,也有数千名盐城籍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官兵。盐城当地的百姓群众对家乡赴川的各类救灾人员十分关心,对在部队服役受命赶赴灾区抢险救灾的亲人更是十分关注,迫切需要了解亲人在救灾一线的各种信息。本地公众的这一需求,在央视和各省级卫视荧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级电台是很难看到、听到的。我们采用选派记者跟进、新闻连线、电话采访、网上回传等方法,大量报道本市受众迫切需求的抗震救灾信息。《今晚播报》栏目从5月14日盐城选派首批公安消防、急救疾控人员出征赴川开始,就启动连线报道。一直到5月底,16天共报道盐城人在抗灾一线稿件100多条。另外,我们还把央视对我市消防、疾控救援队的报道进行再度创作,以《故事会》的节目形式展示消防官兵和疾控人员在灾区进行救援的感人事迹。5月18日央视《爱的奉献――大型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举办以后,盐城各界掀起了捐款、捐物、献血高潮,《今晚播报》每天晚上都报道10多条捐款、捐物、献血信息。尤其是一些故事性强的捐款报道,令当地观众街谈巷议,争相传颂。
      二要紧贴“当前”,围绕处置事件的时序变化讲求报道的时效性。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随着事态进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不断完善,受众也不断追求最新的动态信息。我们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节)目要动脑筋、想办法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公开、透明、客观地向本地受众传播关涉到他们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信息。比如,当汶川周围地区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之时,我市选派首批公安消防、急救疾控人员赴川参加大营救,参加援川大营救的人员亲属普遍处于担心状况。此时,我们《今晚播报》表现出民生新闻栏(节)目特有的似水柔情,请家属代表到栏目组与灾区一线的亲人通电话,有的还把他们的讲话神态和声音录下来用手机短信发给在营救一线的亲人。有位公安消防干部走后不久,爱人生下个白胖儿子,我们便把母子健康状况拍成录像传到这位消防干部的手机上,并和他电话连线。此时,这位消防干部正带领战士在废墟上抢救被埋人员,见到爱人和儿子的画面并听到儿子的哭声,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回大量现场营救的照片,并一鼓作气带领战士们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中连续干了20多小时,成功营救出两名被埋人员。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互动节目在《今晚播报》播出后,业内业外都夸我们用人性美和人性关爱打动了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5月20日后我市9个县(市、区)又派出3000多名建筑人员赴绵竹对口支援建造活动板房,市和各县(市、区)建设局一把手亲自带队,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也亲临现场指挥作战。此时,本地干部群众非常关心援建进度、质量和援建工人的安全问题。我们又及时采用连线方式作了大量现场报道,架设前后方人员沟通交流的桥梁。由于鼓劲、加油到位,前方人员斗志昂扬,结果提前一周完成了援建任务,获得江苏省援建工作评比第一名,我们也受到市领导的表扬。
      三要紧贴“当今”,围绕党和政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决策举措及社会各界执行力的增强,讲求报道的当代性。
      纵观今年各级各类媒体对年初南方多省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两个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报道,与过去不同的是:以往灾难报道是以围绕施救的人开展的报道较多,这次转变为以报道被救者为主;以往的报道强调政治动员,舆论控制为主,这次转变为信息公开和强调媒体在国家整合功能方面发挥作用为主;以往话筒、镜头大多对准各级干部和权威专家、学者,这次转变为大多对准普通灾民、伤残人员和普通营救人员。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发生了效应;另一方面是我们各级媒体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坚持文化自觉,高度重视“民主”、“民生”的结果。媒体在议程设置上越是讲求人性化,对我们民生新闻栏(节)目越有利。因此,我们更要主动“找米下锅”,挖掘和延伸报道题材,从不同侧面下手,努力把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搞深搞活、搞出浓浓的人情味来,尽可能使凝重的灾害性、危机性报道显得相对轻松活泼一些。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不久,我们盐城市就有人报名登记要领养灾区孤儿;有些名牌中、小学校向省里打报告,要求接纳灾区学生创办“汶川班”,有的把接回来的灾区学生安排到最好的班级,还专门配备生活老师和心理教学老师,一切学习生活费用全部免除;有些职业技术学院破例免费招收灾区学生,除学杂费、伙食费全免外,还提供衣被、蚊帐和必须生活用品;电信部门给灾区来的初中以上学生免费送手机,让其与家人保持正常联系;一些大中企业还特地腾出岗位,接受数百名四川地震灾区灾民就业;一些中介机构还特意介绍近千名重灾区的劳务人员来盐城从事家政服务和保洁、保绿工作。这些一连串的举措彰显了盐城人的大爱无垠,也为我们《今晚播报》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富的人性化报道素材。它既充分体现了民生新闻“非常态的常态化”和汶川地震救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与人性关怀。同时也凸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当代性和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地方台民生新闻从小处切口反映重大主题,体现时代精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实践使我们感悟到:地方台民生新闻栏(节)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信息我们抢不到,但事后紧贴当前事态的变化,报道本地派出的事件处置人员的各种动态情况,报道受灾群众对我市营救、援助人员的感激之情与情如手足的融洽关系,还是大有题材可挖的。■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总制片人)

    推荐访问:地皮 突发事件 贴着 报道重大突发事件要“贴着地皮” 浅谈如何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