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春风化雨育英才的意思【春风化雨育英才】

    时间:2020-07-27 07:24: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光荏苒,京郊红山脚下的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转眼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   20年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英才辈出。培养了百余名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将军,600余名师团职领导干部。“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优秀教员”方永刚、主持研发6项获奖成果的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参谋长刘小午、全军第一个博士集团军政委、第一个博士舰长、第一个硕士师长、第一个硕士舰长……军旅精英,灿若星辰。
      
      一代伟人邓小平亲笔题写院名
      
      1988年9月6日,秋高气爽的中南海。
      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研究生院。
      笔落惊风雨。共和国的历史上多了两个新的唯一:同一位领导人为同一所学校两度题名,军委主席为唯一一所二级院校单位题名!
      这位提笔挥毫的老人就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他所题字的单位就是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从此,军委首长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里。
      1990年7月,原军委主席江泽民接见国防大学研究生院首批硕士研究生;2005年10月,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包括研究生院18名代表在内的国防大学党代会代表;1988年,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题词:创造一流业绩,培养一流人才;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词:贯彻军委战略方针,落实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2005年9月,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与国防大学研究生代表座谈;2005年2月、2007年8月,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先后两次在国防大学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报告上作出批示。
      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因肩负培养全军高学历指挥人才的重任而备受军委首长的重视。
      培养军事学研究生,是开国元帅刘伯承老校长的夙愿。1954年他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时,学院招收了两批16名副博士研究生,开始了对军队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项事业中断了。
      风雪摧残了事业,却抹不去梦想,培养强军人才、发展军事科学的理想犹如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伟人心中。这一埋,就是3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的春风吹开了军队改革的大门,为解决各级干部和部队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中央军委果断作出决策:抓部队,先育人。邓小平亲自点将,由张震将军负责组建国防大学,开办军事研究生教育。
      1985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成立国防大学的[1985]139号文件明确规定,国防大学下设研究生院,其任务是培养具有硕士、博士水平的指挥人员、理论研究人员和教员。1988年4月30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招生。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院校里第一所研究生院在一片殷切目光的注视下破土而出,中国军事指挥人才培养事业步入新的时代。
      
      人民军队从此有了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备受殊遇,不仅在于其蒙爱之深,荷任之重,还在于其成长之快,成就之大。回顾研究生院的20年历程,在感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关怀的同时,你不能不为其成长之艰辛而慨叹,也不能不为其进取之气魄而惊羡。
      其业之伟,其始也艰。谈到研究生院初创时的情景,研究生院原政委刘庆久不无感慨:“那是真难啊,什么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按照国家规定,研究生教育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历教育,成立研究生院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国防大学刚刚由主要开展成人教育的三大学院组建而来,要实现向学历教育的转变,有许多条件还不成熟――没有生源、导师力量不足、学科建设不完备……一项项短板像一道道樊篱阻挡着研究生院的成立。
      过河没有桥,就摸着石头趟吧!
      他们一边组织人员到各军地院校调研学习经验,一边到国家教委和军委总部争取政策和支持,一边深入思考学校办学实际确定学科建设重点和招生方案……据刘庆久回忆:那时几乎是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兄弟高校,问遍了所有的相关部委,访遍了所有的相关领导,最后才形成具体的组建方案。
      按照张震将军的心愿,1986年1月国防大学一成立,就实现当年招生。但按照国家教委的工作计划,已经错过了当年招生的机会。同时,组建研究生院也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最后校党委决定:先招生,后办院,突破常规,特事特办。1987年9月,第一批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率先走进国防大学的大门;1988年4月,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才正式成立。
      突破的力量犹如潮水,一发而不可收。借着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以跨越式发展的姿态走在了时间的前面:1990年10月,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被军委总部确定为全军研究生教育重点单位;1996年获准开展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1997年开办师团职领导干部培训班;2000年开办院校长硕士研究生班;2001年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设置军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系列的成就,像一级级阶梯,托着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在人才培养的大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高,而这神话般的发展背后,是一代代拓荒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奋斗。
      “最难的是申请学位授予权工作”――当年参与创建研究生院的刘庆久如是说。
      历史上,军队指挥院校的教育体制与学历教育不同,许多学员并未接受过正规的本科教育和系统的专业训练,加之军事学科自身建设的不完备,有人认为,国防大学开展的是成人教育而不是学历教育,军事指挥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对国防大学申请学位授予权有不同意见。
      申请不了学位,研究生教育怎么搞?
      为抓好学位申请工作,张震校长亲自挂帅,袁俊副校长具体落实。对内,他亲自指导学科建设,亲自参加会议讨论,亲自参加论文答辩,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对外,他努力做工作,讲明军事学科建设特点,争取政策支持。
      刘庆久说:不是我们心急啊!军事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就说导师队伍吧,学校里好多教员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校”,满肚子军事理论和经验,他们不仅是军事学研究的先行者,更是军事学研究的宝藏。这一点,无人能比。但你要求他们外语达到什么水平,职称达到什么标准,不大现实――战场上成就的英雄,哪有机会学外语啊?另一方面,受文革影响,他们都年逾花甲,精力不如从前,如果再不让他们带学生,培养后续人才,我们从血与火中得来的军事学问就要随他们的生命到那边去了。他们都是“老母鸡”,得让他们“孵蛋”啊,这是刻不容缓的事!
      “母鸡孵蛋”,领导搭窝,内外兼修,双管齐下,这就是国防大学改革者的作风和气魄。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一致通过,授予国防大学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梁桂芝在学位授予大会上,对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工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学科覆盖面是比较宽的,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各个环节看,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他们所学的课程比较规范,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他们研究的课题大都是军事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1990年12月15日,国防大学首届硕士学位授予大会召开,30名首批毕业研究生正式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人民军队中有了军事学硕士!
      
      20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在研究生院成立大会上,老校长张震说:“建立军事学科,培养研究生,这在我军指挥院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至于外国是不是这么做,我们还不太了解,苏联是有的,美国目前还没有,我们走我们的路子。”
      走我们的路子――这是改革的号角,也是改革者的座右铭。
      改革开放三十载,研究生院茁壮成长20年,从一个只有几个学科专业、几十名学员的研究生院,到一个拥有4大学科门类、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学员队几百名学员的庞大队伍,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始终抓住改革创新这个法宝不放,始终着眼时代发展和部队需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在改革中酝酿突破,在突破中发展提高。
      成立之初,老校长张震给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了位,即全军第一流的理论研究人才、第一流的高级参谋人才。为保证质量,创出品牌,他提出了“高、新、宽、深”的培养方针,严把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关。对国防大学成立前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招收的两批研究生学员,采取了只接收管理,不负责毕业的办法,到了1990年国防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之后,才允许这些学员回校提交论文,并严格按规定进行答辩评审,授予学位。
      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1995年,军委指出军队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准备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此,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及时调整修订方案,提出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的思路。在招生对象上向作战部队和指挥员队伍倾斜,增加培养类型;在教学内容上,聚焦联合作战,加大应用型课程教学份量,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部队急需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打仗要联合,育人也要联合。1996年,学院提出联合培养、开放办学的思路。一面联合兄弟院校,拓展培养渠道,一面与基层和地方共建,提高培养质量。十几年来,作为全军指挥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领头羊”,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先后与炮兵指挥学院、武警指挥学院等17所指挥院校联合办学,与延安、上海、井冈山3所干部学院共建,安排学员深入基层部队实践,建立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度,以此实现军、地、校三方资源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军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全军培养了大量各类型指挥人才。
      20年风雨一路走来,从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不断更新的办学理念中不难看出,这所全军唯一的指挥专业研究生院,虽然独占军事教育之鳌头,却把教学和育人的根深深扎在了部队建设和时代需求的沃土里,因此这棵大树才如此茁壮,如此茂盛。
      
      20年栉风沐雨英才林立
      
      红山口,背倚巍巍燕山之余脉,脚踏潺潺京密引水渠,堪称卧虎藏龙之风水宝地。青松掩映下,几栋灰色砖瓦小楼,宁静古朴。然而,就在这朴素无华的小楼里,却走出了一批又一批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英才。
      广袤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是全中国最美的地方,那里也驻守着全军最艰苦的部队。当“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那悠扬的歌声响起在国防大学教学楼礼堂时,守护祖国的西沙人和国防大学的研究生有了一个共同的骄傲――陈俨:一个把国防学子风采带给西沙,也把西沙的美丽带给国防学子的人。1998年,顺利完成学业的陈俨告别了北京,立志边防海岛,狠抓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他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政治工作。在西沙,他别开生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事业感,被称为“陈俨现象”。
      在辽东半岛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城里,驻扎着号称全军第一红军团的步兵某团。盛夏时节,美丽的凤凰花云朵般盛开,拥挤的帐篷内,团长王艳良一身迷彩,正站在作战决心图前,做着部队出发前的部署――这是该团参加师作战演习的一个场景。2002年毕业于国防大学作战指挥专业的王艳良,在校学习期间就紧贴部队建设实际思考问题,他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回到部队任团长,他潜心研究步兵训练,注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他根据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收集难、处理传输难的问题,结合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写出了《联合战役信息作战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在全军联合战役信息作战研讨会上获得了二等奖。他还根据建设信息化作战部队的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参谋队伍“六能”素质,并推广形成政治处干部素质“六能”标准,使他所带领的团机关司政干部均达到了六个100%,即100%掌握新老“六会”基本功、100%熟练操作主要武器装备、100%有学术成果或技术革新成果、100%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0%会熟练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100%掌握一门外语。在他的带领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战斗队伍正如蛟龙出海,跃跃欲试,书写着红军团新的业绩。
      20年,弹指一挥间。诞生于改革春风里的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培育了一大批新军事变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他们是真正的军中骄子!
      20年,桃李满三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在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使命的道路上,定会不负重托,为打造雄师劲旅,再创新的辉煌!
      【本栏责任编辑 赵忠范 摄影 贺海宁】

    推荐访问:春风化雨 育英 春风化雨育英才 春风化雨育英桃李 春风化雨育英才上联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