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网:以第一时间传递“两会”信息】 [第一时间]两会财经观察

    时间:2020-07-15 07:25: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中国网副总编张梅芝      中国网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始建于1997年,是一个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韩文和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对外发布信息的“超级网络平台”,其读者分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网坚持以新闻为前导,以国情为基础,向世界及时全面地介绍中国,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网上百科全书”。中国网连续多年成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独家网络直播发布单位,也是获授权进行“两会”直播报道的三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年年报“两会” 年年有创新
      
      多年来,中国网的“两会”报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因此不仅不能有丝毫的满足,而且还要加倍努力,不断创新,把对“两会”的宣传报道做得有声有色。
      2007年“两会”是本届人大和政协最后一次例会,与往年相比,中国网上会名额将有较大增加,预计可以达到28名,既体现了“两会”新闻中心对中国网的重视,也对中国网“两会”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记者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派出人员包括各文种记者、摄影摄像、技术支持等各语种、各个行当的精兵强将,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出色完成前方的各项任务。此外,中国网将在“两会”专题、“两会”访谈、“两会”互动等方面有所创新,争取做出特色,为“两会”报道添彩。
      目前各文版的“两会”专题方案已经出台,相继进入设计制作阶段。除了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丰富翔实的背景资料,还根据今年“两会”的报道重点,针对不同读者群策划选题,如“‘十一五’开局之年”、“物权法的审议过程”、“我当代表这五年”,等等。“中国访谈”将加大力度,增加场次,除了邀请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网,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访谈,还将尝试举办专家学者、网友代表与代表委员面对面的“圆桌”对话形式,使访谈更加生动活泼。
      为了征集网民建议,中国网和平论坛已于年初开通“‘两会’网上调查”,中国网“两会”博客,“两会”记者博客群也将在近日开通。届时,中国网“两会”博客,将以“两会”播报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会议进程、热点新闻,并将连线前方记者,及时发布最新报道。记者博客将真实记录记者采访并报道“两会”的最新进展和所见所闻。总之,中国网希望运用当今最新的传播手段,充分发挥外宣特色,不断出新创意,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力争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
      
      方式多种手段灵活
      
      对于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中国网历来视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2000年中国网第一次参与人大、政协会议报道,至今已六次报道“两会”。六年来,中国网的“两会”报道,参与人员不断增加,报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丰富而有特点,形式和手段则不断创新。“两会”专题、“两会直播”(实时报道)以及在新闻中心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网“两会”的品牌节目,成为各国读者获取“两会”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了解中国的窗口。
      
      多语种“两会”专题
      ――中国网“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利用专题报道“两会”是中国网报道“两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相对集中,围绕主题展开的新闻、资料、服务与互动,互为呼应,层层深入,是“两会”新闻报道与实用信息,热点话题与评论性文章,图片与音视频节目的集大成者。作为对外宣传中国的网站,多语种“两会”专题更让中国网的“两会”报道形成合力,在整个“两会”报道的新闻战中占据优势,成为“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
      每年年初,中国网各文版就开始准备“两会”专题。三月初,即“两会”召开前两三天,中国网11个文版的“两会”专题会同时推出,形成完整的专题网站。作为外宣网站,中国网“两会”专题的设计和内容的构建,都会考虑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专题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1.“两会”新闻。包括会议重要活动,如开幕式、闭幕式、审议和通过文件、重要的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等程序性内容的报道。2.“两会”热点话题。3.背景资料。4.服务性内容以及与“两会”相关的内容。
      “两会”专题也是一个通往中国网其他内容的大门。2006年,在专题里就增设了《数字中国》栏目。该栏目,用图表形式直观地显示最新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外汇储备、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自然环境保护等内容。来自“两会”新闻中心的反馈显示,外国记者在报道“两会”时查询和下载最多的是中国网的资料。
      2006年“两会”报道中,中国网共发布关于“两会”的文字报道近一万篇,其中外文稿件2177篇,1/10是独家采写、编译的稿件;发布图片8100张,其中独家拍摄6000余张。
      
      实时报道――以快取胜的
      “两会”报道品牌
      
      实时报道,或者网上直播是新闻报道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以最快捷的反应,在第一时间将新闻现场发生的事件真实地记录下来,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途径传播开来。因此,在“两会”报道中,直播和实时报道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也受到特别的重视。中国网对“两会”的网上直播从最初的开闭幕式等几次大型活动,到2006年的全方位直播,使互联网新闻报道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2005年中国网“两会”实时报道共进行了16场,其中人大8场,政协8场。实时报道上传文字达30余万字,发布图片500多张。2006年对人大、政协的开幕式、闭幕式、所有全体会议等重要程序性会议,中国网共进行了22场实时报道,直播场次为历年最多。除了以往的文字、图片等平面表现形式,中国网还尝试用立体的形式来丰富“两会”实时报道的内容,重要场次的活动全部实现了视频直播。整个“两会”期间,播出时间20个小时,图片直播实现了全部场次第一时间现场发布,累计发布图片700多张。
      
      “中国访谈”――打开一条代表委员与网民互动的通道
      
      2006年,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的“中国访谈”是中国网“两会”报道的又一亮点。会议期间,中国网邀请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网,围绕“两会”热点话题进行15场访谈,并与网民交流互动。这些代表委员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商界名流,访谈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如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互联网发展、环境保护等。此外,为了做好答疑解惑,中国网在“两会”开幕前,邀请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劲松、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卞晋平分别就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为宣传“两会”、普及“两会”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2006年“两会”期间,中国网先后邀请了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人大代表、金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任玉奇等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护人民利益、保障食品安全等“两会”代表关心的热点话题与网民交流,有效地配合了“两会”中心主题的宣传。
      
      手机短信――提供“掌上看‘两会’”的机会
      
      2006年,中国网的手机短信、手机视频栏目开辟了“两会特别节目”专题。节目下设7个板块:快讯、热点、言论、人物、“两会”数字、议案、“两会”进程等。节目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为用户提供了“掌上看‘两会’”方便快捷的服务。2006年共发送“两会”相关的手机短信609条,同样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解答疑问又释惑
      深度报道显特色
      
      作为国家级外宣网站,在如何加强“两会”报道的针对性、突出外宣特点和提高对外报道效果的问题上,中国网同样煞费苦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策划“两会”热点话题的报道。
      以2006年“两会”报道为例。为突出外宣特点,早在“两会”开始前,中国网主要领导和编辑记者等业务人员就对国外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和确定了选题,拟订了相应的报道计划。在全面报道“十一五”规划方面,中国网所有文版都在“两会”专题中设置了《聚焦“十一五”规划》栏目;中、英、俄文配套推出了《“十一五”勾画中国蓝图》大型专题。此外,作为背景资料,所有外文版都制作了《新中国的10个“五年计划”的回顾》,并用图表形式制作了《“九五”和“十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等内容,既形象地向外国读者解释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又活跃了版面。
      2.抓着带有“国”字头的重要议题、议案进行采访报道。
      实践告诉我们,每年的“两会”都有不同的重要议题和议案,它们都是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国计民生的大事和大政方针,也是中国网在新闻报道中称之为 “国”字新闻的内容,是各国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为此,中国网每年都紧紧抓着这些带有“国”字头的重要话题进行全面深入的采访和报道。
      记者上会之前,负责“两会”报道的网站领导和记者们要召开各种形式的策划会,会议进行之中则每天一个通气会,分析会议情况,确定报道重点和选题,选择采访对象,甚至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都要进行探讨。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报道的选题和内容,“前方”的记者和“后方”的编辑均做到了胸有成竹。
      3.根据国外读者和舆论关注点,加强“两会”报道的内容整合。
      面对“两会”中的浩繁信息,中国网根据国外读者和舆论的关注点,对“两会”的大量信息内容进行了遴选和整合,以加强外宣的针对性。比如说,对“两会”期间的多场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国外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在综合多场发布会的基础上,压缩、提炼和编写出新的文章予以发布。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点不同,我们在选题和稿件的处理上注意了各文版的区别。此外,各个文版自己所编译的稿件,也凸显出不同地区读者的关注点。
      4.加大“两会”报道的原创力度,增加独家内容。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宣网站,中国网自然希望在“两会”新闻战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达到发挥优势,显示独特作用,扩大影响力的目的。为此,中国网特别注重“两会”报道中的原创内容的制作,随着中国网上会人数的增加,原创内容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上会记者采写文章,拍摄图片,现场直播,中、外文版分别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编译新闻稿件。此外,还制作了大量独家背景资料性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原创内容的比例。
      
      “去中国网查一下”
      
      “两会”期间,中国网成为在“两会”新闻中心和人民大会堂提供网络信息查询的指定网站,这意味着中国网不仅要参与“两会”报道工作,而且要为“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采访“两会”的新闻记者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在新闻中心,当外国记者向外交部值班人员询问相关事宜时,他们会被告之,“去中国网查一下”。中国网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记者的特别垂爱。
      香港《星岛日报》记者罗绮萍说:“我知道你们中国网和你们的‘两会’报道专题,我采访‘两会’已经多次了,每次都是从你们的专题上查找我需要的信息,你们的专题内容安排得合理,思路很清晰......我可以随时用手机上网,到你们的专题里找,非常方便。”
      与罗绮萍有同感的不止她一人。《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的记者SAIBAL DASGUPTE说:“我经常到中国网上下载资料,有关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事政治的资料在中国网上都能找到。”
      台湾投资中国信息网探访部记者林凌微曾长时间浏览中国网“两会”专题,并进行了大量的摘抄和打印。她对中国网的“两会”专题赞不绝口,称赞“两会”专题“信息全面,分类明确,条理清晰”。香港《文汇报》记者章萝兰对中国网的“两会”专题进行了多次浏览、打印和摘抄。她说:“专题做得很好,我想找的大部分资料在这里都能找到,希望今后做得更深更细,如能增加代表和委员们的简历就更方便了。”俄罗斯网友亚历山大表示,他每年都很关注中国网的“两会”报道,非常感谢中国网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并祝中国网越办越成功。
      从访问量上看,2006年的“两会”期间,中国网的访问量直线上升。2006年3月2日至14日,中国网访问量达到3.7亿(HITS),页面浏览量为1.2亿,最高日访问量超过3200万,最高日页面浏览量1127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很大增长。
      (本文图片由中国网提供)
      责编:戴德忠

    推荐访问:第一时间 中国网 两会 中国网:以第一时间传递“两会”信息 第一时间传递两会热点 全国两会记者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