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郑振铎:为公牺牲的作家、学者]学者型作家

    时间:2020-04-01 10:11: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郑振铎(1898年~1958年)先生离开我们53年了。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飞机失事,在前苏联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纳什地区上空殉职。他们乘坐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一架“图-104”客机,乘客和乘务员全部牺牲。      郑振铎殉难时才60岁,是文化人有大建树的年龄段,正在文化部副部长任上。对于他的离去,人们悲痛,人们惋惜。郑振铎对我国文化事业有多方面的贡献,涉及门类广,留下著作多。他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熟悉北京,爱北京。北京是他人生的起跑线和出发点:青年时期来京求学,步入社会,结交同道,积累资源,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中年应邀来京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后来京从政,当官定居,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领导,为保护古都文物尽了心力。起跑点,也是句号。      青年才俊的成长   郑振铎字西谛,福建长乐人。1917年到北京,在铁路管理学校学习(北京交大前身,校址在府右街李阁老胡同,即今力学胡同)。参加过五四运动,经常到东四米市大街路西的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看书,结识了也常去的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1919年,在青年会的资助下,他们办起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新社会》旬刊,郑振铎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1920年,郑振铎和沈雁冰(茅盾)等在来今雨轩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毕业,郑振铎分配到上海铁路上,经沈雁冰介绍进了商务印书馆。他参与创办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1922年1月,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的先河。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与沈雁冰齐名。   五四期间,郑振铎被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干事,是学生集会宣传鼓动的活跃分子。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学生王世瑛,福州人,也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福建学生集会上,郑振铎和王世瑛先后登台演说,两人相识了。郑振铎常到学校找王世瑛,不久向她直白爱慕之情,并望订终身之约。王的父母不予认可,迫使二人分手。炽热的初恋,冰冷的结局。他写下了《枫叶》等诗篇,抒发内心的痛楚。他回忆说:“我那时心绪很恶劣,每每借酒浇愁,酒杯到手便干。”   但他没有为失去爱情而失去理智,愁云散去,满目阳光,蓝天无际。到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第二年,他在神州女中兼课。一位文静的女学生闯进他的心扉。长乐人,高君箴,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的幼女。郑振铎托族祖郑贞文去提亲。高梦旦本就赏识他,来人做媒,父女欣然。1923年10月10日,两人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了婚礼。他们厮守一生。      抢救古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郑振铎领衔写信抗议当局的反动行径,被列入黑名单。抗日战争中,他参与组织了地下党支持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其间,郑振铎最大的功绩是抢救文献典籍。“八一三”战火毁掉了许多著名藏书楼,珍本典籍损失惨重。没被烧毁的藏家为维持生活,只得变卖。北方的书商南下收书,收来的古书堆得像小山,都卖到国外。报纸透露:“珍贵图书,现正源源流入美国……月以千计……即以国会图书馆而论,所藏中国图书,已有20万册。为数且与日俱增。”郑振铎对国宝级文物流失,非常焦急和忧虑。   保护大批古籍文献,个人势薄力单,难以办到。此前,郑振铎已经开始搜购古书,但毕竟有限,必须有依靠、有后盾。郑振铎找到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光华大学校长张咏霓、暨南大学校长何柏丞以及北京大学教授张凤举等人商讨办法。这几位都是著名的文献学者,正为古籍大量流失而心急如焚。他们和郑振铎一拍即合,都认为“抢救”工作必须立即着手。   郑振铎执笔,5人联名给教育部长陈立夫和国民党中宣部长朱家骅发信访电报,要求拨给经费,抢救民族文献典籍。1940年1月5日,他们又联名拍去长电,陈述珍贵文献的危急情势,强烈要求拨款。1月10日回复:“歌(即5日)电敬悉。关心文献,无任钦佩,现正遵嘱筹商进行。谨此奉复。”   当时,南京中央图书馆有100万元扩建费闲置,教育部长陈立夫派馆长蒋复骢秘密去上海落实。1月19日,在张元济家商定,由张咏霓主持运作,对外严格保密。随后成立“文献保存同志会”,明确分工:郑振铎和张凤举负责采访;张元济负责鉴定宋元善本;张咏霓和何柏丞负责保管经费。制定了郑振铎起草的《文献保存同志会办事细则》。重庆当局特派文献学家徐森玉冒险潜赴上海,协助支持。郑振铎有了钱,又有眼力。北方书商争不过,反倒拿古书来卖。郑振铎当然“见好就收”,扭转了古籍散失的局面。之后,著名藏书楼散出的书籍,都被郑振铎他们收了。   用公家拨给的百万元经费,收购大量珍贵典籍。其中“善本”有4000种,是当时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几十年入藏善本书的总数。现今,台湾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几乎都是当年郑振铎他们收购来的。      担任文物局长,捐献古书文物   1949年初,党派人联络郑振铎,安排他绕道香港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络员说:“党了解您,为编书买书,欠了很多债。我们可以代还。”而郑振铎说:“现在是解放战争的决胜关头,正急用钱。我怎么能占党的钱呢?”坚决谢绝。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任文物局长,他提出文物局干部不准收藏文物。带头将耗费钱财精力搜集的陶俑捐献,总数500多件。古籍善本,他做研究要用,当时没捐,但不止一次地向家属说:“我的书是国家的。”他死后,书商登门,高价求购,家属拒绝,后来10万多册藏书,全部捐给了国家。   他的举动感染了一些人,新政府的一些举措得人心,赢得信赖。不少人捐献古书文物,化私为公。收藏家张伯驹就捐了几次,按今天价格计算怕不止几十亿。1950年,文物局总结报告有《一年来人民捐献中央的文物、图书的统计》列为:1. 图书:3万180册。2.省略

    推荐访问:为公 学者 牺牲 郑振铎:为公牺牲的作家、学者 为公牺牲的学者郑振铎 为公牺牲的作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