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东盟地区论坛

    时间:2020-03-26 07:4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非物质性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实力,它包括文化影响力、国际机制的参与及创设能力、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认同度及国家形象的魅力五个要素。当前,中国在东盟地区展现出强大的软实力,如文化影响力得以复兴、地区合作机制建设能力日益增强、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得以强化、周边外交政策得到认同、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凸显等。应继续加强软实力建设,使软硬实力协调发展,为中国在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实现和平崛起提供强大保障。
      关键词:软实力 中国 东盟
      
      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
      中国学者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对软实力做了不同的界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洁勉先生认为,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它不同于武力威胁或经济制裁等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吸引力与同化力影响他国而实现本国目标的能力;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刘德斌教授认为软权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和规制力;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软实力是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能力。” 受篇幅所限,还有一些观点在此不做一一列举。不难看出,各位学者在软实力的定义上可谓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们提出的见解做一个概括,即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非物质性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实力,具体的说就是一国的价值观、文化、技术、制度、政策等对别国产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它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文化的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而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包含并融合在这三者之中。
      (2)国际机制的参与及创设能力。有效参与国际机制尤其创设国际议程的能力可以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因此,国际机制的参与及创设能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发展模式是“一系列带有明显特征的发展战略、制度和理念”[3]它对别国产生的示范效应及吸引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外交政策的认同度。外交政策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越是得到他国的认同,它享受的国际威望就越高。所以,外交政策的认同度理所当然地成为软实力的要素之一。
      (5)国家形象魅力。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该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历史、生态、国民、领袖等诸方面形成的总体印象、看法、态度。在当前形象制胜的时代,各大国都将国家形象视为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而加以塑造。
      
      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开始获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与中国硬实力的不断增长紧密相关,但更与中国自觉在该地区注重发挥软实力作用分不开。如今,中国在东盟地区展现出强大的软实力。
      1.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得以复兴
      古代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西方殖民主义东侵使中国国运衰微,在东南亚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挤压到最狭小的空间。在当代,伴随着中国全面迅速的崛起,中国文化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得以强势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影响。而东盟各国作为中国古之藩属,今之邻国必然受到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的波及。新加坡便是吸收儒家文化并运用于国家发展成功的典范。诸如东南亚地区经久不衰的“汉语热”、“中国留学热”、东盟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无不表明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近两三年里,我国在东盟国家建立了21所孔子学院,其中泰国最多,有13所,从曼谷到外府,从中小学到大学,从儿童到成年人,和很多地方一样,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此外,我国在东盟10个国家里还设立了二十几个汉语水平考试点(HSK)。而这些仅仅是个开始,据悉,从2008年开始,孔子学院总部将每年向东盟国家每所孔子学院提供5名全额奖学金名额,帮助优秀学生来中国深造。据教育部的统计,今年有来自世界上188个国家的19500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东盟国家在中国学习的人数有将近30000人,其中有政府奖学金的大概1000人左右。[4]今天的孔子学院犹如法兰西联谊会、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学院一样在世界享有盛誉,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也在东南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2.地区合作机制建设能力日益增强
      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努力,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起合作机制,地区合作机制参与能力尤其是创设能力显著增强。首先是经济领域。2002年11月,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两份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全面建成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第二是政治领域。1997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吉隆坡举行首次非正式会议(“10+1”会议),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面向2l世纪的中国一东盟合作》,确定了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准则和目标。此后,“10+1”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为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社会等领域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同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非东盟国家。第三是安全领域。2002年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出席第六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发表了《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声明》,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会后,双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中国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创始方,该论坛是目前亚太地区唯一的泛地区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论坛。第四是社会文化领域。2003年10月发表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联合宣言》决定双方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将建立“10+1”公共卫生合作基金,启动“10+1”卫生部长会议机制。2005年8月,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在第二届“10+3”文化部长会议期间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官方文件。如今,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用途的协商机制,通过融入和构建这些机制,中国能有效地发挥“影响”、“吸引”和“说服”的同化性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自身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
      3.发展模式示范效应得以强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闯出了一条以“渐进改革开放”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学者称之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已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东盟国家产生强大的示范与溢出效应,大大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胡鞍钢老师总结了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一是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包括政治稳定、宏观经济稳定与社会稳定;二是强大的学习能力,包括向历史学习、向他国学习及在学习中创新;三是不断提高竞争力,包括国家之间的竞争、国内政治竞争及市场竞争;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战略措施,中国摆脱了落后贫穷的面貌,形成了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中国正提倡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崭新发展路径。中国经济近些年取得的高速增长日益影响着东盟各国,中国模式也正在深度影响着东盟的发展,双方也在这种和谐关系中获益。在发展过程中,东盟的许多国家模仿中国模式,越南沿着“中国模式”照亮的道路前行,使这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登过一篇《好学生》文章,直言越南仔改革方面是中国的“好学生”,并认为越南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表现是最佳的。2004年4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迅速崛起,这种发展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至少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另外,泰国等许多东盟国家也在模仿学习中国模式。
      4.周边外交政策得到认同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上,由中国首先提出,由中印、中缅共同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万隆会议达成的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很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与欣赏。进入新世纪,中国领导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之后,中国领导人在很多场合都重申这一方针,并把这一方针具体化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一直用行动庄严履行睦邻外交政策承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南中国海等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无不表明中国坚决贯彻睦邻周边外交方针政策的决心。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也获得东盟国家的认同与称赞。尤其是近来的和谐外交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东盟国家民众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为中国在东盟地区甚至全世界赢得了普遍的好感。 5.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凸显
      在东盟地区,中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国家形象,如妥善解决与越南的边界问题、向缅甸、老挝派遣青年工作者,长期从事社会援助项目等,尤其是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以及印尼海啸后的表现使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大大提升。为了帮助东盟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当然首先是为了使中国经济免受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它采取的方法不是以邻为壑,而是通过帮助东南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来实现这一目的。中国的这种做法恰恰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是这一举动成为中国国际形象真正改变的开始。虽然在这一地区“中国威胁论”并未彻底消除,但是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发生根本改变。2004年年底印尼遭遇海啸之后,中国政府和民间展开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援助行动。中国政府不仅给与印尼以资金援助,更多的是把其最需要的诸如衣物、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救灾前线。而且还承诺帮助东盟国家建立地震海啸预警网络,双方签署了《建立地震海啸预警系统技术平台的行动计划》。如今,在东南亚地区,人们对中国的印象普遍好转。
      
      三
      
      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发展进程中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言,这种作用在将来会进一步凸显。中国政府意识到软实力的这种作用,自觉实施软实力方略,所以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中国开始在东盟地区展现出强大的软实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沾沾自喜而无所作为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在新世纪,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我国核心价值观对东盟国家人民缺乏吸引力、中国-东盟地区合作机制创新能力滞后、国家形象在东盟地区还遭到一定程度扭曲等;如何巩固在东盟地区软实力建设的已有成就,如继续发挥我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增强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扩大周边外交政策在东盟的认同程度等;如何有效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如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优化中国在东盟的国家形象等,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努力。总之,只有深刻认识软实力在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作用,继续自觉加强软实力建设,使软硬实力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为中国在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实现和平崛起提供强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2]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与增进方略[A].门洪华.中国:软实力方略[C].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
      [3]俞可平.“中国模式”:经验与借鉴[A].俞可平.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4]机遇是一面镜子――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引发的思考[N].贵阳日报,2008-07-31.
      [5]温家宝.中国的发展与亚洲的振兴[EB/OL].http://www.fmprc.省略/ce/ceindo/chn/xwdt/t86916.Htm,2003-10-07.

    推荐访问:东盟 中国 实力 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软实力 中国对东盟的软实力外交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