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脑中风后遗症足内翻新疗法 [双针疗法加中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时间:2020-03-18 07:29: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53-02      脑血栓形成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主要发病部位多在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后动脉。常见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低血压等。血栓栓塞的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肿胀、缺血、坏死和软化,坏死组织液化后形成囊腔,最后形成瘢痕等。中国古化文献记载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先确定了“中风”病名,其特点是: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歪,语言困难,昏不识人,并且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我科采用双针疗法加中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其疗效非常显著,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其中男1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者4年,多数在半年以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头针采用运动区、感觉区。
      2.1.1 运动区部位 即顶颞前斜线,该线位置上点在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缘相交处,二点连线即为运动区,其主要作用是 1/5治疗对侧下肢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2.1.2 感觉区部位 该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即是本区,其主要作用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向头部颈部疼痛。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治疗对侧头部麻木、疼痛。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增选其他刺激区。
      2.1.3 体针取穴 上肢取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池、后溪;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风市。
      2.2 方法 头针、体针均采用双针疗法。
      2.2.1 头针方法 可采用在运动区上点、下点各针刺一针,在感觉区上点、下点各针刺一针,在治疗手法上,常规消毒后用30号2寸毫针以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当针尖达帽状腿膜下层时将针缓缓推入1~1.5寸,然后用拇指、食指夹住针柄进行捻针,手捻针要求针体每分钟旋转200次,每次针体前后旋转各二周左右,持续捻转1~2分钟,间隔20~30分钟用同样方法再捻转二次即可起针,一般留针20~30分钟,以棉球稍加揉压针眼以防出血,一般瘫痪患者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2.2 体针方法 采用偏瘫一侧进行针刺,其方法是每次采用上肢、下肢各3~4个穴位,每个穴位针刺2根针,第一根针达到穴位的一定深度,使其针感传到脏腑,激发经气,既能调畅局部经气,又能调节全身之气;第二根针浅部刺入,达到第一根针针身的1/2,使其针感传到经络,刺激患侧体表,通过神经和抑制反应,使局部组织产生生理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点,必要时加电针。针刺体针在于通其经络,活其气血,使全身血协调,以使局部组织的功能活动得到恢复。
      3 中药辨证用药
      3.1 肝阳上亢型 治法:育阳潜阳,化痰通络。方药:天麻、勾藤、石决明、山楂、黄芪、生山药、杜仲、夜交藤、大黄、丹参、姜黄,临症加减。血压偏高者加�签草、臭梧桐、夏枯草、牛膝;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天竺葵;大便秘结者加芒硝、番泻叶;血脂高者加草决明、红花、生山楂等。
      3.2 痰阻络型 治法:去痰湿,宣通窍络。方药采用解语汤加减,白附子、胆南星、枳实、远志、橘红、半夏、竹沥、地龙、金栝楼。
      3.3 气虚血瘀型 治则:补气、活血、养血、通络。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炙黄芪、地龙、党参、赤芍、当归、丹参、鸡血藤、寄生、牛膝。
      3.4 肝肾阴亏 治则:补益肝肾,方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藿香、厚朴、半夏、茯苓、薏苡仁、丹参、鸡血藤加减。言语不利加石菖蒲、炙远志、天竺黄;痰多者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栝楼;口干苦加黄连、竹茹;嗳气加苏梗、佛手。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5岁,退休干部,2006年6月25日初诊。早晨起床时突然晕倒,醒后右侧半身不遂,言语不利,饮食欠佳,头晕,嘴歪向右侧,口角流涎。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在本院西医内科以脑血栓诊治一月,转中医科康复治疗。查体:血压180/100mmHg,体质欠佳,颜面潮红,精神苦闷,脉象沉弦,舌质红,苔厚腻。诊断为“中风,肝阳上亢型”。治疗平肝潜阳,疏瘀通络,采用头针加体针配合中药治疗,半月后右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均恢复正常。3个月随诊,精神状况良好,肢体运动感觉均恢复正常,从事家务劳动比较自如。
      例2,患者,男,63岁,工人,2007年5月19日初诊。该患者病半月余,右侧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患者半月前在打牌时突然感觉右手活动不自如,站立时歪倒,呼之不应,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入院检查:血压170/100mmHg。右侧肌张力0级,头部CT示左侧内囊部脑梗塞。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诊断为“中风”治疗:平肝息风,化痰通络,经用双针治疗法及配合中药治疗,15天后能自理生活,仅余足略外翻,手握力差。
      5 小 结
      中风患者治疗越早越好,否则容易失去治疗机会,并且中风后遗症采用针药并用效果十分显著。现代中医认为,针刺头部穴位可以给神经系一个较强的刺激,引起神经兴奋,使大脑皮层重立新兴奋灶,从而也可影响皮层下神经中枢达到醒脑开窍作用,针刺还可以使局部病灶小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加强了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使局部坏死脑细胞得以恢复。应用运动区及感觉区治疗对侧偏瘫,特别对脑血栓形成早期病侧,不仅疗效较好,而且有见效快的特点。体针采用深刺与浅刺一穴二针的针刺方法,加之中药三者的结合,更能有调和营卫、舒筋活络的功效。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药治疗,能使气虚、血瘀、痰阻等症脉络通畅、气血疏通、瘀祛痰化等,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可使血液流速加快,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对减少和消除微血栓起到非常的疗效。

    推荐访问:后遗症 疗法 脑中风 双针疗法加中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后遗症治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