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静以养心】 静心最高境界诗句

    时间:2020-03-18 07:17: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清醒地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从静中观物动,自闲里看人忙”。    宇宙大道,人生至理,只有在宁静涵养下的心灵才能体会。正如水,只有平静时才能映照日月的光辉。
      ――编者
      
      养心明理
      
       心灵修为的最高境界
      人要想在心灵的修为上有所成就,就要在“静”字上多下些工夫。
       古人教人“打扫心地,于静中养出端倪”,即是要人摒除一切杂念,于静中养出一个模样、一个风度、一个气象,不落凡俗,直超圣域。在静定的修炼中,可以使人转愚为智、转迷为悟、转凡为圣。
       千百年来,学者们一直把静坐或静养当做必不可少的功夫之一。为此要做两件事,一是静坐和静养,二是在生活中践履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其中静坐和静养在他们看来尤其重要。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定、静、安、虑、得”的思想;三国时的诸葛亮则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箴言;到了唐宋时期,新儒家学者把佛教中的静坐之法借鉴、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了一个日趋成熟的静坐传统。不仅儒家,道家同样注重静养。老子的《道德经》就有“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之说。庄子也极为推崇“虚静”,声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他还认为圣人之心正是通过虚静,才达到了像明镜一样洞察秋毫的境地,照彻宇宙。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清醒地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就叫“从静中观物动,自闲里看人忙”。
       淡泊和宁静的人,从眼前看可能很平凡,但是如果从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来看,这样的人一生过得可能最快乐,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活得更长寿。
       静不是心情,是心境。宁静如同一面镜子,如同一盏灯,映照出我们真实的面目,照亮我们昏昧的意识,使我们清醒。在宁静中,我们真正与自己面对面,真正与自己相处,真正与自己交流。
       世界上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美好的人只有两种:孩子和看透世事的老者。孩提时代天真快乐是因为他们想得简单,老年人宁静安祥是因为他们站在人生的另一头,参透了生活的真谛。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梅花开于墙隅,不因阳光不照而不香;流水绕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淡定的宁静。高山无语,深水无波,更是绚烂至极归于素净质朴、宁静深沉的境界。真实的淡泊是对自己人格与情操的冶炼,是在纷扰的尘世中物我两忘,是内心的宁静祥和,这种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至。
       至简至淡是大辩若讷的成熟,是超脱无我的禅心。它不是简单的无为无欲,更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它是对物欲事理的一种适度取舍。面对红尘喧嚣,繁华诱惑,用一份平静与从容来面对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人生旅途上,少一份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少一份对功名利禄的执著,便多一份坦然自在。
       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的方式,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不惊荣辱,不计得失,宁静从容,我们就会活得轻松,活得充盈,活得有滋有味。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时光的旅程,有了月白风清的淡定,才会有人淡如菊的从容,才能欣赏到生命过程中至善至美的风景。
      
      心念一束
      
       独处――静所以出
       学会独处,便找到了一种自我救护的良方,也给心灵寻觅了一方宁静的去处。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有太多的喧嚣和嘈杂充斥于心,然而,曲终人散,换来的是更多的落寞。只有那些敢于与自己单独相处的人,才会直面人生、拷问心灵,才会在独处中找到自己,看到人生的来龙去脉,从中获得人生的大气象。
       独处是一种景致。独处时,可以肆意打开五彩斑斓的心灵世界,轻轻舔舐生活带来的伤痛,任凭心底的泪汩汩流泻,无需掩饰,也不必挣扎。独处时,静静地聆听心灵的召唤,慢慢梳理散乱的思绪,不必承受心为形役的苦痛,知道自己魂归何方。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该高兴时高兴,想流泪时流泪,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独处是一种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态度和智慧,将教会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会我们与自己的心守在一起。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独处,散步,爬山,听音乐,看书,那一刻,你整个人生的附着点都在自己身上。没有攀缘,没有拐棍,没有习惯了的那双手,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东西。
       独处,能够让你渐渐地看清楚自己,看看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在被什么所吸附着?是钱?是情?是权?还是其他什么?那个吸附你的东西就是常常让你疼痛的东西。你已经为他疼痛很多年了,能不能把那种吸附推得远一些,让自己暂时不再置身其中,在独处中去体验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你疼痛的感觉。
       独处是一种承担,承担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造成的所有结果。好的,坏的,都是因为自己而招致,即使有外力的因素,也不是决定性的,决定结果的还是在于自己。承担自己创造的一切,自己所拥有的好和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和别人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独处的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
       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静以养心 动以养身
       宁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现代生活,虽然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景,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安静,面对纷繁喧闹的世界同样可以进入宁静的境界。“无欲则静止,静止则明朗”,宁静人生,不但需要清静的环境,更需要清静的心态。
       古人在图静求静上有着许多追求,“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是一种无为的静;“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是一种知天命的超脱;“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这种静,是知识分子对读书意境的追求和崇拜。
       心灵的宁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和高贵品质。静是为了更好地动,动是静的孕育和滋润。诸葛孔明在大军压境的时候,临危不惧,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楼上抚琴,吓退了司马的百万军队;陈毅元帅在黄桥大战中凝神下棋,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静气使多少军事家叫绝。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大手笔的静的智慧,他们“每临大事有静气”,与大自然浑然融会,让春山的空寂、天籁的风光荡涤胸襟,纯净法眼,向“静”索取力量和智慧。
       静的本意是不争,意味着不贪名利,顺守自然。“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心平气和,静心感受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时,就会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而不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遗憾。懂得珍惜,幸福就会来到您的身边。
       宁静可以致远,可以获得智慧灵感。当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泡上一杯香茗,在宁静的夜晚,那些不曾想过的问题便会浮上心头,正困惑的事情便得到解决的答案。《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人们若能常保静定的心念,有一个安详宁静的环境,便能时时有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静思则通”。在道家那里要入静修炼,在佛家那里要参禅打坐,这便是做戒定慧的功夫,来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
      
      养心课堂
      
       教你一种密宗入静法
       很多人觉得静就是什么都不想,这话也对也不对,因为当你意识到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在状态了,因为你已经在想了。只有你不知道你什么都不想的那个状态才是“静”,你知道就不是了。
       这种状态每个人都达到过,只是你不在意,不知道那才是你真正的自然生命状态。比如,在你偶尔发呆的时候,或有一瞬间你非常高兴,或是你思维停顿的时候,那个才是“静”的状态,但往往没人去在意。那时你的身心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大自然在照顾你的身心,而不是你在自己照顾,这就近似于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要进入安静状态,首先是调整姿势。最好的姿势就是盘坐,躺着也可以,但一定要是放松的姿势。古人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钟就是稳,弓就是放松,这是几千年验证的姿势。在这个姿势下,你可以用下面这个方法修炼。这个方法是一种密宗修炼法。你静坐时念两个字,比如说“自然”。念的时候,要注意在头脑里出现的是“自然”的字型还是“自然”的声音?字型和声音不一样,字型比较具体,声音虚一点。下一步你采用越来越慢的方式默念,开始是“自然”,然后是“自――然”,间隔越来越大。这个间隔中就是静,在扩大间隔的时候,不要再间隔里面插入别的念头。然后你慢慢把间隔拉长,你要确保间隔,间隔就是空白,就是安静。这样练习到间隔5分钟的时候就可以了。最后一步很关键,那就是要抓住空白,把出现“自然”这两个字的状态变成次要状态。要抓住空白,在空白里待住,然后空白越待越长,当你可以待到5分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然”这两个字已经没用了,你可以直接进入安静的状态了。当然,你也可以不观察字,而是观察心中的念头,使意识停留在前念和后念的空白间。
      
      一笑开心
      
       你知足吧
       勺子找到不锈钢哭诉:“俺和饭叉都是你生的,为何它常常吃肉,俺只有喝汤的份儿?”
       不锈钢:“有汤喝已经不错了,水壶也是我生的,可人家天天屁股被火烧从没怨言,还哼着小曲,你知足吧。”
       读English
       一班同学一起读English,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读准,结果以后的成长道路都不尽相同 : 读为“应给利息”的同学当了行长; 读为“阴沟里洗”的成了小菜贩子; 读为“因果联系”的成了哲学家; 读为“硬改历史”的成了政治家; 读为“英国里去”的成了海外华侨; 而我不小心读成了“应该累死” 结果成了……
      

    推荐访问:养心 静以养心 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静以养心的句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