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疑中生问,问中质疑|质疑解疑

    时间:2020-02-25 07:31: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可见,“有效质疑”是现代小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技能,是他们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把课前精心设计的各种层次的问题逐一展现,“有效质疑”成了教师的专利;而学生的任务则是在阅读文本中努力寻找答案,积极回答。然而,处于这般“被组织”状态下的学生,无形中便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教师不提出疑问,学生便不知如何学习,更别提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何主动性和创造性了。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效质疑”意识呢?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有效质疑”意识的实践,粗浅地谈谈对学生“有效质疑”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有效质疑”于醒目的课题处
      作为课文重要组成部分的课题,它既是课文的旗帜和眼睛,还是课文的灵魂;它或概述课文内容,或突出课文重点,或暗示写作方法,或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题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又能培养学生的“有效质疑”意识。如教学《孔子拜师》一课,当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过后,便向学生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由于学生对孔子并不陌生,所以,问题匣子马上打开了。如:“孔子已经是大教育家了,他需要拜师吗?”“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他向谁拜师呢?”“他是怎样拜师的呢?”问题层出不穷,而在教师的肯定鼓励下,学生也迅速主动地投入课文的学习。
      再如《玩出了名堂》一课,其课题本身就很有意思,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一读课题便激发起学生有效质疑的兴趣,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名堂?”“玩,怎么能玩出名堂呢?”“是谁玩出了名堂?”“他玩出了什么名堂呢?”这些问题因扣住了题眼而提在了文章的节骨眼上。而学生再顺着题眼的思路,进一步阅读思考,必然会对一个“玩”字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会深刻体会到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这样从课题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教学,学生的思维便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
      所以,只要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在课题处“有效质疑”,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学生在课题处提出的问题有浅有深,有的甚至十分怪异。对此,教师应适时归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而对提出价值不大问题的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有效质疑”于关键的语句处
      课文中关键的语句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所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深入理解这些关键语句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所以,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有效质疑,从而在学、思、疑、问、悟的结合中不断地循环往复,层层推进,巧妙地将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关键的语句进行质疑:“‘战争的硝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就是这样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疑问和强烈的探求之心。同时,在读、思、疑、问的教学中,学生对小主人公渴望和平的内心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鸟的天堂》的精读教学时,当学生读至“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关键语句时,教师对两个“鸟的天堂”指了指。未料,一“指”激起千层“问”。学生似乎疑窦顿生,纷纷提出疑问:“怎么会有两个‘鸟的天堂’呢?”“为什么一个加了引号,一个没加呢?”“第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第二个‘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很快明白了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很适合鸟儿的生活,鸟儿很喜欢这里。此时,教师再次深入质疑:“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随着教师的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思维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关键的语句处,教师要勇于激发学生的有效质疑意识,同时也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质疑的方法,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质疑,遇到与生活现象不一致的情形要质疑,遇到含义深刻的语句要质疑等。
      三、“有效质疑”于特别的标点处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它不仅是作者写作内容的停顿,还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尤其是一些特别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标点,如“!、?、……、――”等。引导学生从这些特别的标点处进行质疑,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意,另一方面也为其在今后的习作中把标点符号用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了范例。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其中有一处省略号,教师的引导就比较到位,学生的有效质疑就明显地切中了中心:“这句话意思不是说完了吗?为什么句末还用省略号呢?”“它到底省略了什么呢?”等问题。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忆省略号的不同用法,一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朗读、想象画面。这样,学生既领略了台湾青年无私、坦然的奉献精神,也知道了这省略号意犹未尽的妙处。
      再如,一位教师引领学生对《陶罐和铁罐》中陶罐的话进行品读时,学生对“‘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进行了质疑:“陶罐的两句话不都是反问句吗?”“为什么一个用‘?’,一个用‘!’呢?”“是不是应把‘!’改为‘?’呢?”乍一听,教师也觉得学生说得挺有道理的。难道是课文的标点符号用错了吗?学生的问题意识马上被激起。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比较这两个句子,尤其是探究第二句为何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用“!”更能体现陶罐的谦让、明理和不与铁罐斤斤计较的品质。领悟了这两处标点符号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质疑兴趣更浓了,也更清楚地懂得了用好标点符号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抓住课文中特别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不仅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深刻明白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示不同的作用,表达不同的意思,同时更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文所要阐明的中心意思,更有助于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有效质疑”于貌似的矛盾处
      矛盾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貌似矛盾而实质并不矛盾的内容,正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安排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找到这些貌似矛盾而实际精彩的“矛盾”之笔,引导学生以“矛盾”为突破口,提出相关问题,从而为理解课文、提升认识打下基础。如《尊严》一课,课文后面写道:“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里教师抓住“什么都没有”和“富翁”两处貌似矛盾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什么都没有’说明了什么?‘富翁’又体现了什么?它们前后有矛盾吗?”在学生的有效质疑后,教师让学生细读课文,积极思考,把读和思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发现了隐含在两者之间的不同信息,明白了年轻人虽然生活贫困,却拒绝了嗟来之食,懂得了要用劳动赢得尊严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当母亲看了小作者的诗后,大加赞赏:“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而当父亲看过诗后,却把诗放回了原处,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同样是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所持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个貌似的矛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引起了学生的有效质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是否矛盾。而在“矛盾”的兴趣驱使下,学生都能自觉地去读,去思考,终于明白这里的矛盾是不存在的。这样的“矛盾”正体现了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不一样的爱,而这不一样的爱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所需要的。
      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头脑中出现矛盾时,自然可以产生渴望解决矛盾的心理需要。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这貌似矛盾实则匠心独具的“矛盾”之笔进行有效质疑,不仅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还能在学生有效质疑与读书思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与发展。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曾说:“一个有教养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美国的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量的事实也表明,善于质疑是学生创新的前提,勤于问难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尽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质疑”意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只要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在“有效质疑”的良好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便能更好地活化、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跃动的过程以及学生体验阅读乐趣、积极有效地学习语文的过程。
      (责编 钟 岚)

    推荐访问:质疑 中生 疑中生问 问中质疑 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的疑意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