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心理型基因动态性动物睾丸移植实验模式:动物睾丸可以移植给人类吗?

    时间:2019-05-19 03:16: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外许多学者社会调查表明,人类智力具有很大遗传性,但对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经过探讨人类起源以来智力“由低级向高级,先缓慢后快速”进化,以及“智力在进化,体力在退化”两种奇特现象,提出“生理型基因高度稳性与心理型基因随机动态性”的新理论,认为人类在后天得到的体力、智力、耐力、毅力等心理性状完全可以遗传。为取得“心理型基因动态性”的有力科学证据,设计了犬睾丸移植育种的实验方法,并构思了“植睾遗传学”的新学科。
      关键词:人类智力、遗传基因、高度稳定性、随机动态性、睾丸移植
      【中图分类号】Q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13-03
      
      迄今全球生物遗传学结论:基因是核酸分子建立的主要遗传物质,它能自我复制保持配子结构的高度稳定不变,但也会发生自然突变及变异;一切生物性状的遗传与进化,都在于基因功能的高度稳定性、突变性或变异性,生物在后天得到的性状变态不会遗传。例如双亲是纯黑种人所生后代总是保持黑皮肤,不会成为黄皮肤,最简单地表现了基因高度稳定的遗传作用。把水稻、黄瓜等种子送上太空育种能提高作物产量,这又表现了基因自然突变的进化作用。一个人经常挑重担形成驼背,并不会使所生后代成为驼背,这说明了生物在后天获得的性状不会遗传。
      1 心理型基因动态性的理论探讨
      早在十九世纪中二十世纪初,英国优生学创立者弗朗西斯·高尔顿,以及我国著名遗传学家潘光旦教授,对出众人才作了大量社会调查后都表明:人的高超才智具有很大遗传性。例如法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艾琳,她的母亲居里夫人和父亲都是诺贝尔化学及物理学奖获得者,祖父出自医生世家,外祖父母都是中学的出色教师,伯父是大学教授,舅舅是医学家。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人钱永健,父亲是工程师,舅舅和哥哥都是大学教授,堂叔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十三、四岁少年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超常智力学生约有70%来自研究员、工程师、大中学教师等知识分子家庭;20%来自局长、科长、会计等行政干部家庭;只有10%来自工人、农民等普通家庭(可往往具有智力方面的个人爱好),也表明智力有着很大遗传性。然而,迄今科学只是看到了智力的遗传现象,但是还未弄清智力的遗传机制。
      可以说,遗传性智力不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由于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的智力相当低级,没有高智力遗传基础。据古人类学家考证,人类由猿演化到会制作简单石器工具的“能人”,大约在距今500~300万年时,到30~20万年前成为早期智人,再到5~1万年前成为晚期智人,1万年以后才成为聪明的现代人。由此可见,人类智力存在着由低级向高级“先慢后快”进化的奇特现象。
      人脑是智力的物质结构。对于人脑发育问题,应当排除基因自然突变的作用,这可以举例说明:1791年有人在美国的一群常态绵羊里,意外发现一只突变的短腿绵羊,以后用它培育出新种“安康羊”。1909年美国学者摩尔根在红眼果蝇繁殖中发现突变的白眼果蝇。从这两个事例可见基因突变总是直接的,长腿绵羊一下子变为短腿;红眼果蝇一下子变为白眼,在两个相对性状之间毫无什么演化过程,并且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总是不清楚的。人类却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智力发育表现了由低级逐步向高级演化的过程,显然不是低智基因突变为高智基因的结果。
      另外,用基因自然变异也很难解释人脑发育问题。有关学者观察到:把热带地区的山羊迁移到寒带地区饲养,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的变化引起基因变异,几代以后粗稀的羊毛逐步变得细密起来。再如笔者从北京动物园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初墨西哥总统访华时,赠送了一对全身毫不长毛的本国珍奇狗种“无毛狗”放入动物园繁殖,由于北京的气候寒冷,引起无毛狗基因变异在后代逐步生长出毛,至今北京再也看不到“无毛狗”了。在自然界里,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基因变异,几乎都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人类智力的进化不能说与自然因素变化有关,把一个生活在热带或平原地区的家族性弱智者,迁移到寒带或高山地区生活,绝不会引起大脑发育基因变异而使子孙后代生得聪明起来。
      从上述基因突变或变异对人脑发育作用的否定,意味着人脑进化存在第三种新的基因演变方式,这种演变与自然因素变化不密切,应当与社会因素变化有很大关系,需要深入科学研究加以揭示。为此,笔者经过多年来对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两种进化论进行认真剖析,结合一些实际的社会调查研究,提出人类及高等动物存在“生理型基因和心理型基因”两大分类的新见,认为:制约人体骨骼、器脏、肌肉等生理发育基因是高度稳定的,但也会受到外界特殊自然因素的干扰发生突变或变异;而制约体力、智力、毅力(性格)等心理发育基因是随机动态的,会受到个体自身心理活动因素的牵引灵活演变,一个人在后天不断受到意识支配所获得的智力、体力、耐力、毅力等心理性状会遗传。
      所谓“心理型基因”就是指体力基因、性格基因、音乐基因、绘画基因、科研基因等心智表现的基因。1996年美国和以色列的二个科研小组各自发表研究报告,发现在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D4DR的“性格基因”,对人的性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这个基因结构较长的人,富有胆大、冒险、容易兴奋等性格;却结构较短的人,存在胆小、害羞,比较沉默等性格。1997年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罗伯特普洛明教授,领导一个科研小组经过6年的艰苦探索,检测出与人类智力发育有关的第一个基因,这个代号为IGFZR的“智力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科学还测验到人类存有“音乐基因”、“数学基因”,甚至还有“嗅觉基因”、“斗士基因”、“感情基因”,这些研究都证明了心理型基因的真实存在。还有材料说明心理型基因是动态性的,例如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存在体力23天、情绪28天、智力33天的生物节律周期性波动,青年夫妇处于高潮期生育,所生后代就非常健康聪明,若处于低潮期生育则不理想,这佐证了体力、情绪(性格)、智力的遗传素质,总是随着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而动态转变的。再如自1996年世界上首次诞生“多莉”克隆羊以来,目前有牛、马、猪、狗等13种动物克隆成功,有关学者表明,克隆动物的体征完全相同,但是脾气却有很大差异,这也很好地佐证了“生理型基因”的稳定性,而“心理型基因”的动态性。还如美国学者米勒认为,人的胆量大小与D4DR基因结构长短有关,在于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能在大脑中构成许多受体分布于人的神经元表面,接受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持续地激起一个人敢于冒险和追求新奇事物的欲望。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曾做实验:对刚出生的幼鼠每天施加6小时的心理压力,待幼鼠成年后解剖大脑,结果发现大脑化学物的受体和调节受体的D4DR基因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长期的心理活动会引起“性格基因”的动态演变。
      确认了心理型基因的存在,也是随机动态的,那么还要认清后天得到心理性状的遗传问题。笔者理论剖析一种社会现象:在音乐、绘画方面的家族遗传性更加明显,可在原古时代人类并无音乐、绘画的心理行为活动,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步发展形成了艺术,人群中爱好音乐、绘画的人比较多,最终演变成为一种遗传基因,这就说明人类后天得到的音乐、绘画智能可以遗传,并且这种人群爱好的智能遗传,会逐渐形成越剧之乡、书画之乡、象棋之乡等地域文化。再如笔者从公安部门某警犬研究所了解到佐证:警犬通过逐代驯化在后天得到的智力确有遗传现象。

    推荐访问:睾丸 移植 基因 动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