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论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主要

    时间:2019-05-16 03:14: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d。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目前大部分两熟制地区被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三熟制的北界将北移500km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
      2气候变暖对作物品种布局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强冬性)将因冬季无法经历足够的寒冷期以满足春化作用对低温的要求而不得不被其他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所取代;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将在南方占主导地位,而且还将逐渐向北方稻区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将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如果不考虑水分的影响,那么在未来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若仍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状况,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这种丰富的热量资源,而且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
      3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有些地区是正效应,而在另—些地区是负效应。利用3种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气候情景,推测出我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可能变化趋势。
      3.1水稻产量的变化。在不考虑水分的影响下,早稻、晚稻、单季稻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减产,其中早稻减产幅度较小,晚稻和单季稻减产幅度较大。另从空间分布看,单季稻由北向南减产幅度逐渐增加,在华北中北部产量下降最大(约为17%),黄河中下游和西北地区产量下降较少(10~15%),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产量下降最少(6~10%);早稻则是长江以南的南方中部稻区产量下降最少(在2%以下),而其周边地区特另提西部地区,产量下降较多(一般在2~5%,部分在6%以上);南方稻区长江以南地区的西北部,晚稻产量下降较多(10~15%),其东南部产量下降较少(7~10%)
      3.2小麦产量的变化。气候变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冬小麦;对灌溉小麦的影响小于雨养小麦,也就是说灌溉能减小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对水资源比较缺乏咖C方麦区而言,灌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适当改变种植方式,选育抗旱、耐高温的品种等也许是更为合理有效的对策。气候变暖将使春玉米减产2~7%,夏玉米减产5~7%,灌溉玉米减产2~6%,无灌溉玉米减产6~7%。也就是说,气候变化将使我国的玉米总产量平均减产3~6%,灌溉条件下减产的幅度比无灌溉的要小。总体来说,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期缩短和生育期高温的不利影响。
      4气候变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4.1江河径流发生流量变化。气候变暖后,我国7个流域的年径流量的变化有3种结果:一种是全国主要江河年径流量都减少;一种是北方径流量减少,南方径流量增加;一种是北方径流量增加,南方径流量减少。进—步的模拟研究表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气候变化导致的年径流量变幅较小,为-8~8%;淮河及其以北地区气候变化导致的年径流量变幅最大,其中淮河减少15%,海滦河流域的京津唐地区减少16%,辽河增幅最大,为17%,黄河上游增幅次之,为15%,松花江增幅最小12%。径流量减幅可达降水减幅的4倍以上。这些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4.2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的变化。4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小于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缺水量;但中等早年及特枯水年,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海滦河流域、京津唐地区、黄河流域及淮河流域的缺水,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经济影响重大。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影响,尤其是在降水趋于减少或蒸发的增加大于降水增加的地区。
      4.3水质的变化。气候变暖后,—些地区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可能会加重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枯水季节。同时,河水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河流里污染物沉积、废弃物分解,从而使水质下降。当然,年平均流量明显增力n的河流,水质可能会有所好转。
      4.4旱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增加全球水文循环,使全球平均降水量趋于增加,但降水变率可能随着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蒸发量也会因全球平均温度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这表明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上,极端降水事件表现得更加明显。华北地区近43年来年平均干湿指数的主要演变特征是以旱为主,而且存在非常强的干旱化趋势,其旱涝变化有64~72个月的周期;华北干旱主要以夏、秋旱为主,而且多两季连续干旱,自1999年起的连续干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5结论
      虽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与国外研究状况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的,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的缺乏、作物动态模型的缺乏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表现出—定的地区差异性,所以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推荐访问:气候 变暖 我国农业 影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