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我写“军嫂”韩素云]好军嫂韩素云

    时间:2019-05-06 03:21: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时代典型的宣传是成功的,这方面已有不少新闻媒体和业内人士进行过总结。韩素云为何感动中国?韩素云为什么能成为重大典型?韩素云高票当选全国“双百”人物充分说明:时代需要爱党、爱国、爱军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中华民族崇尚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朴实无华的时代典型,诠释了这种精神和美德。
      2012年1月18日上午,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来电,我按下了接听键。“陈老师好,我是吉林文史出版社的副总编辑王尔立,我社要出版100位历史人物和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传记,韩素云是其中一位。韩素云说:‘广西日报的陈大哥从头到尾都跟着采访,最熟悉情况,找他没错!’我今天是冒昧向您约稿的”。我愉快地答应了。
      很快,王尔立便把编写要求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这勾起了我18年前发现并采写韩素云的回忆。于是,我再次翻看了精心保存的几篇原稿和见报前的大样与清样,以及(《爱的故事》后续报道)剪贴本。韩素云这位普通“军嫂”的典型事迹、我当初跟踪采访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这些年来我与素云胜似兄妹的交往,好似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
      采写《爱的故事》
      1993年11月初的一天,广西军区宣传干事王明金和周德国送来一篇稿件,主标题为:《奉上一份爱,撒下一片情》,副题是:广西边防某部教导队“援军嫂献爱心”活动募捐录。全文约1000字,主要内容是广西边防某教导大队官兵为一名身患重病且家庭十分困难的军人妻子捐款治病的事。用专业的眼光看,这是一篇写捐款现场多,交待背景材料少,尤其是未写明“官兵们为什么要为军人妻子捐款”深层原因的稿件,刊发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勉强上报,也会因新闻价值不高而无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我向他们提出了“以官兵们为军嫂捐款为由头,主要内容写军嫂爱国、爱家、支持丈夫安心边防工作等为背景材料”的修改意见。几天后,他们送来二稿,题目叫《爱心》。该稿虽然有些进步,但仍是写捐款现场的东西多,写“军嫂”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骨干事例少,叙事部分文字运用也显得不足。虽说稿件不很完美,但所反映的新闻事实却吸引了我的眼球,震撼着我的心。
      在军队服役近20年,我熟悉军营也了解军人,而且深知那个年代军人妻子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军人妻子生活的艰辛。强烈的责任感与同情心,促使我要想办法把这篇稿发出去,通过宣传“军嫂”的爱国奉献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帮助这位军人妻子渡过难关!当时,报社已决定报纸扩版,由我任责任编辑的《国防》版即将推出,但作为一名刚转业到报社的普通新闻工作者,我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质量不高的稿子别说发在别的版面,就是在自己负责的专版上也很难见报。于是,我就约了王明金和周德国,再次向他们提出了核实内容,补充采访,抓住重点,突出主线条,尽快完成此稿,力争在第一期《国防》版上刊登该稿的建议。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们找我谈了补充采访和修改稿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一是倪效武已带着韩素云去外地看病,短时间内无法联系本人;二是修改稿件难度大,不知从何入手。 “能否找到了解情况的战友和老乡进行间接采访?”于是,我们三人密切合作,王明金、周德国打长途电话负责采访倪效武的战友,我负责对他们采访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对其中的若干个主要事例进行了核实,由于材料详实,我很快便写岀了第三稿。为了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和用语无误,我约王明金到报社,我俩在三稿基础上又开始写第四稿。
      稿子写好后,我们又开始制作标题。引题是:自己承受百般苦,信信向夫报平安,“军嫂”无私奉献的精神震动了官兵,广西边防军营内传颂着一个——(主)“爱”的故事。因版面有限,大样出来后部门领导要求我把字数压到1500字以内,我只好忍痛割爱,又一个字一个标点地对稿件进行删改,当压缩到1560字时,我开始犯难了,稿子几乎到了无法改动的地步。我很无奈地又找时任政文部主任陈文刚寻求帮助,他看后也觉得其字数已无法删减,于是便打起了别的主意。为减少标题字多占版面的问题,他把原标题前面的引题删除,仅保留了主标题《爱的故事》。真是好事多磨,这篇采访困难,写作、出版均不顺畅,由我和通讯员合写的稿件,终于在1993年11月13日广西日报第一期《国防》版第二条的显要位置刊登,这也就成了国内新闻媒体第一篇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文章。
      稿件发出一段时间后,王明金又跟我商量把此稿投到其他媒体的事,我不但同意,还当场表示:投稿时可以不写我的名,能发表就是好事。因为我们当初写稿的目的就是为了帮人,此稿若能在别的媒体发表,自然会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说不定还真能起些作用。后续情况果然如我们所料,第47天该稿在羊城晚报上发表,引起了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袁浩教授的关注,由此引发了一连串动人的故事。
      跟踪采访韩素云
      我是在广西钦州军分区采访时得到韩素云去广州治病的消息的。1994年3月13日下午6时许,分区宣传科长黄团拿着一份战士报找到我说:“陈编辑,这上面登的消息不就是你们几个写过的韩素云吗?她到广州治病了。”我看后心中大喜,立即连夜赶回南宁。也许是过分激动的原因,回南宁的当晚一夜未眠。韩素云到广州治病的消息不但使我看到了第一篇稿件的分量,也使我看到了马上跟踪采访,展开后续报道的重要性和新闻价值。
      新闻教科书中对新闻事件的构成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要求,即新闻要有“何时、何事、何人、何因、何果”五个要素,简称为五个“W”。如果我们把“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时代典型的形成、发现、宣传、推广等过程当作一件新闻,就不难发现:韩素云的无私奉献过程(即人物前期形成)、最早刊登《爱的故事》的广西日报、47天后才刊登该新闻的羊城晚报等前期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完整的新闻事件。其原因很简单,整个事件中缺少了很重要的一个要素——“结果”。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无偿救治韩素云的义举,为这一重大的新闻事件结出了一个鲜美、硕大的“果”。
      1994年3月16日,广西日报在一版倒头条的显要位置刊登了报道军嫂韩素云的第二篇文章,引题是《军嫂爱心献国防 我为军嫂献爱心》,主题为《本报(爱的故事)掀起爱的洪流》。从专业角度讲,该文标题醒目,主题突出;内文中的背景材料详实,写作手法新颖。消息导语部分引出了《爱的故事》发表后,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好军嫂”先进事迹的新闻事实,内文巧妙地引用了通讯《爱的故事》一文中,韩素云爱国、爱军、爱家无私奉献的典型事例,写明了韩素云被接到广州治病、本报将跟踪采访报道等重要内容。从影响力和受众关切度上说,该文不但引起了军队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关心。稿件刊登的当天,本报便接到许多询问韩素云情况的电话,其中还有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愿为其治病提供捐款。   1994年3日17日晚,我在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内见到了韩素云、倪效武及女儿前前。虽说之前我和韩素云未曾会面,但韩素云的朴实和善良,已通过先前的间接采访印记在了我的脑海里。简短的问候之后,我们就拉起了“家常”,一直谈到夜深人静。回到住处后,本打算休息一下的我却再也无法入睡。前两篇稿件虽说相隔时间较长,但已把韩素云的基本情况及到广州治病的消息告诉了读者,这第三篇稿应写哪些内容?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应先从读者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事情写起,一步步把报道引向深入。我当即以韩素云的身体恢复情况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消息,引题是:《“天使”爱心献军嫂 妙手奏响回春曲》,主题是:《韩素云病情明显好转》。紧接其后的几天,又根据采访得到的素材,先后写了通讯《羊城人心中的韩素云》、《倪效武、韩素云夫妇的情感世界》等多篇稿件,并拍摄了一组相当珍贵的照片。报社领导把我发回的这批稿件,全部刊登在了“《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这一组从不同侧面记述韩素云的稿件和照片在广西日报刊登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州军区、广西军区和南宁军分区的领导先后赶到医院看望、慰问韩素云和为其治病的医务人员,广西军区和南宁军分区还分别向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浩教授、广州市妇联、广州军人服务中心等单位和个人敬送了写有“爱我长城”、“拥军楷模”的8面锦旗。
      广西日报派记者到广州跟踪采访韩素云,不但引起了广东各新闻媒体的关注,还引起了山东、广州军区和中央各大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也就是几天的工夫,派出记者到医院采访的新闻媒体从最初的几家迅速扩大到十几家(之前几家媒体发表的少量稿件,基本上是采用通讯员的来稿)。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结束采访便急匆匆连夜赶回南宁,把在广州采访过程中看到的情况向社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报社领导立即作出部署:派记者赶赴山东和广西边防,全面报道“好军嫂”韩素云。
      1994年3月31日,广西日报“《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又推出了由我主笔采写并加编者按,还配发了评论《我们时代的军嫂》的通讯《军人的“脊梁”——再述军嫂韩素云》。这篇全面记述好军嫂韩素云事迹的文章,在全国各新闻媒体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众多文章中,不但时间最早,也是写作手法灵活,选用事例具有代表性,语言文字精练的一篇。因此,该文获得了当年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一等奖。
      从1994年4月开始,宣传“好军嫂”韩素云先进事迹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广西日报派出多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以我个人为例,在宣传韩素云的全过程中,一赴广州,三下边防,再进北京跟踪采访,从北京回来后又再次下边防,单独采写或与同事、通讯员们合写的稿件达50余篇,5万多字。这些从不同侧面采写的稿件陆续发表后,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爱的故事》后续报道”栏目获当年广西好新闻一等奖。为了表彰广西日报率先深入全面报道好军嫂事迹方面所作出的贡献,1995年1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作出《关于表彰广西日报宣传好军嫂韩素云典型事迹的决定》,通报表彰广西日报社。1月15日,广西日报社委会作出决定:对采写“好军嫂”第一篇报道《爱的故事》,包括本人在内的4位作者给予奖励。1月28日,广西日报社委会为笔者记二等功一次,这也是广西日报历史上第一次为记者记功。
      时代呼唤韩素云
      “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时代典型的宣传是成功的。这方面已有不少新闻媒体和业内人士进行过总结,故不赘述。但对韩素云为何感动中国?韩素云为什么能成为重大典型?则论者不多。笔者试谈如下三点:
      一是事迹感人。韩素云之所以能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军人妻子成为家喻户晓、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之所以能在全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事迹感人。
      二有群众基础。韩素云做的那些事,虽然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小事,但这些事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大家都能够学的事。各媒体在宣传过程中,既讲韩素云和倪效武无私奉献的诸多故事,还用大量篇幅,宣传那些在普通岗位上,为救治和关心爱护韩素云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使典型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
      三是时代需要。从时间节点看,推出韩素云这个典型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军人待遇较低等问题并存。韩素云的事迹看似平常,却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爱国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军队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是时代的强音。韩素云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所以能够震撼那么多人的心,就是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不断铸造、并深埋于内心深处的共同美德,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强国之声。
      从2009年9月,韩素云高票当选全国“双百”人物充分说明:时代需要爱党、爱国、爱军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中华民族崇尚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好军嫂”韩素云这个朴实无华的时代典型,集中体现在她身上的精神与美德,将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建设崭新、强盛的祖国与和谐社会而奋斗。
      (作者单位:广西日报)

    推荐访问:军嫂 我写 韩素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