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动物杂谈课文_动物杂谈

    时间:2019-05-05 03:27: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声驴叫也超然  记得第一次到大连时,我坐在中山广场的草坪边,摸着绿油油肥嫩的青草顿生感叹,如果把老家那头驴牵过来让它尽情地吃个够,该多好啊!老家的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草。
      念小学时,农村开始包产到户了。生产队的牲口也要分给全体社员。不过僧多粥少,只能靠“抓阄”碰运气。父亲伸手一抓,抓到了一头驴。于是,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驴友”。割草、放驴自然成了我的家庭作业,尤其到了暑假,更是天天与驴相伴。
      一天放驴时,我只顾看闲书,驴竟跑到邻村田里偷吃了庄稼,等我醒过神时,驴已经被田主牵出了很远。我一溜儿小跑追过去,任凭如何解释和道歉,这个脸带刀疤的男人决意要“没收”我的驴。情急之下,我平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跪下了双膝。但“刀疤脸”并不领情,望着驴的背影,我泪眼模糊。最后,还是父亲出马才把驴牵回家。
      时间久了,驴脾气被我摸得一清二楚。驴这种动物,自尊心极强,你不能当众批评它,更不能当众打它,否则,宁死不屈。而你顺毛摸摸它,再喂几口青草,它就自动乖乖地任你摆布。其实驴是一种十分性情的动物,它驴脾气和些许的小聪明背后,更多的是坚忍与忠诚。虽然一些固有的偏见,说什么它没有牛力大、没有马英俊、没有骡子听话,甚至连叫声都是最难听的。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它是不可或缺的战士。驴吃得不多,很少得病,爬山越岭驮粮拉磨,它一样也没少干。它只是一种不会察言观色、不会见人下菜碟、不会献谄买好,只知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傻蛋罢了。所以,驴经常在不情愿中干了很多活,却常常得不到什么好。
      也许,驴身上一直流淌着祖先野驴热爱自由崇尚个性的血液。在青海、西藏等地,现在依然活跃着野驴们矫健的身影。据研究,我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殷商铜器时代,新疆一带已开始驯养驴(阿凡提也许是最早骑驴者之一)。渐渐地,小毛驴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大头长耳的动物竟格外受到文人雅士们的青睐。大诗人杜甫是“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小和尚贾岛骑驴作诗误撞韩愈,留下了“推敲”佳话;陆游也是“细雨骑驴入剑门”。平民色彩浓郁的驴,不知不觉竟披上了一层隐者高人的光环,不像高头大马那么盛气凌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真实而简单,富有反抗精神的驴,更不缺少知音。《世说新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豪王粲英年早逝,魏文帝曹丕率众官员前来送行。在葬礼上,曹丕一反常规,对众人说:“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前来参加王粲先生的告别仪式,王粲生前喜欢学更喜欢听驴叫,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每人学一声驴叫以表达我们的哀思吧。”于是,现场一片“欧——欧——”驴鸣之声。想不到曹丕如此通情达理,而众人的粗嗓搞笑,更是吼出无尽的魏晋风流。
      喜欢吟啸的魏晋时代,人们惊奇地发现了驴才是他们的知音,最大限度地在吸气与呼气的吼叫中,完成了当时人们最为行之有效的养生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在蹿红网络的神曲《忐忑》,和驴叫真有几分异曲同工,减起压来十分给力。
      小时候经常会惟妙惟肖地学几声驴叫,引得众人大笑。长大了,人前不好意思再学。其实,放下所谓的“尊严”,在清晨的山上学几声驴叫,是不是顿时感觉也像驴一样,冷然世俗我行我素地超脱了很多呢?其实,率真而个性的驴绝对是动物界的“魏晋名士”,你看它犯起倔来是不是有点像打铁的嵇康?而贪起吃来,就又像迷恋杯中物的酒鬼刘伶了。
      麻雀的自由与尊严
      我小的时候,双手沾满了麻雀的鲜血。用汽枪射、用弹弓打、用夹子套、用筛子扣,还有夜里用手电筒照,穷尽一切办法捕捉麻雀,然后扔进炉灶里烧着吃。“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半斤”。在餐桌异常贫瘠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护鸟在饥饿的胃面前,不过是一片浮云。因此,冬天肥美的烧麻雀,常常诱惑着我整个寒假都在雪地里和麻雀们斗智斗勇。
      当然,我也有温柔的时候。夏天,从麻雀窝里掏出几只光秃着身子的小麻雀,装在粉笔盒里,放在教室外面。一下课,我就钻进草丛里捉来蚱蜢喂它们。十几天工夫,它们浑身就长满羽毛,看着它们张着黄嘴要吃的,很开心。顺利长大能飞后,我再把它们放回自然。但成功率很低,大多夭折了。那时的麻雀,就是我的玩伴和食物,现在想来,满心羞愧。
      因为没有鹰的高贵、百灵的歌喉、鹦鹉的华丽和八哥的能说会道,灰头土脸的麻雀注定不被人待见,成了地位最为卑贱的鸟类。人们总是称其“家贼”,甚至将其和苍蝇、老鼠、蚊子一同列为“四害”。195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麻雀消灭战”在全国展开。听村里人讲,为了消灭麻雀,城乡同时行动,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一些农民拎着脸盆在房上敲个不停,轰赶得麻雀四处乱飞又没有落脚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后来鸟类专家们指出,麻雀虽然会吃一些粮食,但在繁殖期间,是以捕虫为主食的,何况在城里,麻雀又到哪儿吃庄稼呢?于是,麻雀才得以平反并在“四害”中除名,但如此天大的“冤案”已经永远地载入史册。麻雀何罪?只是那时的人们太过于“无知者无畏”。
      麻雀是鸟类家族里的“小人物”,于是常有人拿它和搏击长空的大鸟们说事,揭竿而起的陈胜就曾说过一句著名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实,鸿鹄有鸿鹄之志,麻雀自有麻雀的精彩。小人物,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但历史终归是他们创造的。英雄,没有小人物的支持,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末路。而对麻雀了解多了,我不禁惊叹:小麻雀真是动物界的烈女,鸟类中的好汉。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就曾描述过一只麻雀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直面一只猎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麻雀这种置生死不顾的伟大母爱真是感天动地。麻雀不仅多情,更是重义。据说在动物界,像麻雀这样人类至今不能驯化的动物,可谓凤毛麟角。百兽之王老虎凶猛吧?但在杂技团里,它只是人类的娱乐品;天之骄子雄鹰桀骜不驯吧?但在“熬鹰”人手中,它不过是一个捕猎的工具。而成年的野生麻雀,永远不会向人类屈服。我曾经把捕到的一只麻雀装在鸟笼里,给它充足的小米和水,但它一口都不动,几天里不停地叫喊着,并用嘴狠啄鸟笼,直至满嘴流血,气绝身亡。“不自由,毋宁死。”没想到,小小麻雀把生命的尊严和飞翔的自由看得如此之重!这不禁让人想起“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义士风范;想起外敌入侵时,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草根平民,拿起刀枪挺身而出视死如归。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常常隐藏着不被人知的巨大能量。麻雀,只是不想靠卖弄羽毛和歌喉讨食,而选择简单快乐的活法。想想孔雀鹦鹉和鱼鹰们的下场,麻雀不仅一直坚守着生命的尊严,更拥有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由。
      不是只有鸿鹄才伟大,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中,不卑不亢的麻雀足以令人类肃然起敬。
      像蜗牛一样慢生活
      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很多都是经历过大灭绝历练的资深原著民,它们的生存智慧对于后来居上的人类而言,都是一眼深不可测的古井。亿万年的修炼,终成正果。蜗牛,就是这个地球上极为罕见的大师级动物智者。
      作为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其实并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它们喜欢躲在树木繁茂的湿润山谷中,像隐士一般安静地生活。两只天线一样不时晃动的触角,一直不停地接收着天地间的灵气;一个房子似的沉重外壳,能让它四海为家随遇而安。蜗牛以它特有的腹足以毫米计,缓慢地爬来爬去,既不急也不躁,永远从容悠闲。在蜗牛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着急”二字。
      就是这样一只怪模怪样的小动物,常常让人在不同阶段,生发出最为形象生动的人生感慨。童年时,总盼着快点拥有高年级同学那张成熟长大的脸,常唱“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嘲笑小蜗牛慢腾腾,却不懂其背后的坚韧不拔;长大了,为情所困,“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甚至不惜“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等真正成家立业了,才发现房子太小,打拼太难,于是电视剧《蜗居》把很多为房所困的年轻人看哭了。
      小小的蜗牛,就像一个寓言,一直在人们必经的路口,明镜般照着现实,更照着未来。只是我们大多数人视之不见罢了。有人在蜗牛身上看到的是缓慢和落后,而有的人却看到了蜗牛的顽强与坚持不懈。既然不能像蝴蝶一样靠天空,也不能像蚯蚓一样靠大地,小蜗牛只能靠自己。于是,乐观的蜗牛总是带着房子上路,无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阳光灿烂的家园。而行动迟缓的蜗牛,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精神,经常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很多人至今坚信这样一个传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鹰,另一种是蜗牛。鹰飞上去只需一瞬间,而蜗牛却要历时两年。不怕慢,就怕站。蜗牛告诉世人,只要方向明确,坚持下去定有奇迹出现。
      然而现实的当代人,越来越着急,越来越等不起。我们把一切的标准都定在“快”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仿佛都来日不多了,一天恨不能活出十天的效率。于是,吃饭,我们选择快餐;寄信件,我们选择快递;坐车,我们选择高铁;连网上跟个帖子,都要抢沙发;过马路,来不及等绿灯;甚至创业,都想一夜暴富。连婚姻大事,不少年轻人都开始闪婚、闪离了。难怪有人长叹:是谁按了我们的“快进键”?我们就像是机器,一直插着电源轰轰作响,我们就像是陀螺,被一只无形的鞭子抽得天旋地转。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越来越烦躁,越来越抑郁。
      于是,聪明的人们又想到了蜗牛。我们不能再这样“快”下去了,我们要学会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生活。时至今日,“快”已成为生活的负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在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就这样,一个以蜗牛为标志的国际慢食协会诞生了。它号召人们像蜗牛一样从容地吃饭,像蜗牛一样优雅地慢生活。所谓慢生活,不是单纯地选择慢方式,而是要放慢生活与工作的节奏,让从容与淡定成为习惯,让悠闲成为生活的主调,慢在一种心态的平衡上。
      放弃交通工具,尽可能地选择步行,你会发现久违的城市风景如此鲜活;放下手中的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躺在公园的长凳上慢慢地读一本好书,可能会心清闻得书香来。或是街边棋中坐隐,或是湖边垂丝行藏,也可以全家围坐慢慢地包一顿饺子,甚至睡它日上三竿自然醒……
      也许你会说,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有条件谁不会享受啊,只是眼下“日理万机”身不由己。这世上真有慢不下来的人吗?说白了,是欲望创造了我们的忙碌,是浮躁囚禁了我们的淡定。你别看蜗牛背着重重的外壳,可它们心无旁骛;而我们虽背上空空,可心中却负担沉重。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学学蜗牛的慢功夫吧,急火熬不出好汤来,慢慢生活自会乐在其中。
      螃蟹不走寻常路
      现在的地球,早被人类瓜分得差不多了。小小的地球仪上,花花绿绿,224个国家和地区各得其所,除了公海连极地都插上国旗了。我一直思考一个奇怪的问题,同是地球的主人,人类的自作主张不知让千千万万种动物兄弟们作何感想?这地球是人类的,更是所有动物们的。如果高傲的人类看不到这一点,将来吃亏也将是必然。
      随着对动物的了解不断增多,我愈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随便哪一种动物,都不是白给的。它们才是地球最原始的土著,而人类只不过是一个霸气十足的后来者。面对数亿年的动物进化史,人类的区区几百万年,不过一瞬间。小动物都有大智慧。人类应该摆正心态虚心求教才对。
      2008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格雷格·迪特尔在墨西哥一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里,偶然发现一个距今2千万年前的史前螃蟹化石。据说,这一发现将把螃蟹祖先拥有弯曲而且带有锯齿的螯足的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上亿年。科学家惊叹,螃蟹的适应能力如此惊人,而现在地球上的人类能否适应以后不断变化的环境发展,现代人将来是否还能存在?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
      不妨先了解一下螃蟹的生存学,有着怎样的智慧密码。
      无论是河蟹、江蟹和海蟹,大家都不陌生。在动物分类学中,螃蟹属于甲壳类节肢动物。而在人类的惯常认知中,螃蟹不过是一道美味。“秋风响,蟹脚痒”。每逢秋季来临,金风送爽,持蟹赏菊,何乐而不为?中国人的食文化博大精深,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早从魏晋时期就开始了。《世说新语》记载,晋毕卓嗜酒,曾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有螃蟹吃有酒喝,一辈子都知足了,夫复何求?魏晋士大夫们的逍遥风度不禁跃然纸上。
      我辈虽不及古人风流,但爱吃螃蟹的欲壑仍然难填。河蟹有河蟹的鲜,海蟹有海蟹的美,苏东坡说“不食螃蟹辜负腹”,意思就是不吃螃蟹都对不起自己的胃。谁会和自己过不去呢?有一年秋天,时值孤家寡人的我竟和同为单身的哥们儿在饭店里连吃了一个月花盖蟹。但吃得草率,尝鲜而已,远不及民国时江浙一带的美食家们手持“蟹八件”,一只蟹子斯文地吃上一个小时的派头。
      都说“螃蟹上桌百味淡”,其实货真价实的好螃蟹也不是轻易能吃到的。海鲜店活养的飞蟹多是骨内空空,而价格飞涨的大闸蟹也多是山寨版。
      其实美食之外,螃蟹与生俱来的生存智慧,更有嚼头。“螃蟹生存学”甚至成了商界教材,为追求成功者指点迷津。
      江河湖海,水陆两栖,螃蟹是真正的任我行,能放眼全世界,具备各个领域的生存能力,懂得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每一次长大,都要退掉旧壳,长出新的更大更坚硬的外壳,螃蟹天生不是保守派,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它敢于放弃和牺牲;由于地磁引力变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独特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螃蟹不会直行,因此背上了“横行霸道”的恶名,但不走寻常路,却又不会迷失方向,螃蟹告诉我们结果永远比过程重要;螃蟹二钳八足,不幸掉一只脚,照样横行霸道,这告诉我们身兼多能,总比只会一技别无他术一棵树吊死强;外敌来侵,马上伸出两只大螯迎战,敢于应对危机接受挑战,即使被人视为“虾兵蟹将”又何妨?勇敢才是不过时的英雄本色;无论是掘洞而居,还是寄居租房,螃蟹总有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坦荡气度,宁愿用尽心机谋生存,却也决不奴颜婢膝地苟活,这算不算是螃蟹的精神?
      日本人爱吃生鱼,每年都进口大批生猛深水鱼,空运到日本,但鱼类受不了机舱的晃动而晕机,空运过程中的死亡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后来有人建议在鱼箱放进螃蟹,结果鱼群的死亡率一下子减少到只有百分之五。原来螃蟹是鱼类的天敌,螃蟹起了“鲶鱼效应”,一心防范的鱼们精力陡增,活下来的机率自然大了。于是有人又把螃蟹视作人生的危机,以此增发人们的斗志。这也许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肯德基与麦当劳一直在竞争中同步发展的奥秘吧。
      鲁迅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我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固然可嘉,但若吃不出螃蟹的真正味道,吃不出人生的大智慧,就是吃一百个一千个螃蟹也是枉然。”

    推荐访问:杂谈 动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