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与防治_马铃薯干腐病防治

    时间:2019-05-02 03:3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介绍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表现及侵染循环,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发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73-01
      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马铃薯干腐病作为一种在田间和窖储都常发生的块茎病害,其常年发病率达到10%~30%,引起了广泛重视。其主要引起贮藏期块茎腐烂,通常生长在砂土和泥炭土的马铃薯易发该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发病。在感病品种中,因品种不同,对病害的易感程度也有明显差别:一个品种可能对致病菌的某一种生理小种有抗性,对其他的生理小种则易感。其病原菌通常在土壤和块茎中存活,作为一种主要病害,干腐病既能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病直接造成作物大幅减产,也可以通过收获后块茎间感染造成损失。另外,收获期间造成的伤口会成为日后病原菌的侵染入口,伤口多、贮藏或贮运时通风条件差,易发病。贮藏初期发病少,大约贮藏1个月后,块茎陆续发病,在块茎休眠后,体内可溶性糖增多时蔓延最快[1-2]。适宜发病的温湿度范围较宽,高温、高湿条件对病害发展最为有利。另外,马铃薯生长在腐殖质含量低的土壤比生长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更易感病。
      1 症状表现
      干腐病的最初症状会在收获后几周内显现出来,也有些干腐病症状出现的相对要晚些。发病初期仅局部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无法食用[3]。如果干腐病大面积发生,则收获的块茎不能用作种薯或贮藏食用。以防种薯田间萌发时发生腐烂,造成缺苗断垄。另外,干腐病在贮藏期间容易发展成湿腐病,这些病薯的分泌物接触相邻健康的种薯,导致一窝烂薯。
      干腐病和坏疽病的发病症状非常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坏疽病形成的腐烂颜色较淡,在病害侵染部位和健康部位之间有渐变和过渡,界线不明显。在种薯内部空洞处形成灰白色逐渐转成蓝色的菌丝,在潮湿条件下,还会在受害部位表皮形成灰白色孢子垫,随着病害的发展,孢子垫颜色转为深蓝色。
      2 侵染循环
      导致发生干腐病的镰孢菌一般以菌丝体及孢子分布在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主要借助收获或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侵入块茎。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第2年从块茎的伤口或芽眼侵入,病菌在5~30 ℃范围内均能生长。该病在田间可染病,外观症状有时并不显现,贮藏期或贮运销售过程中通过接触传染陆续显现症状。特别是在窖储期间,受污染的场所或工具会使传染机会增加,干腐病菌会借助于其他病害诸如粉痂病、晚疫病造成的斑点或线虫、其他害虫等造成的伤口侵入块茎。侵染的最佳温度在10~20 ℃,根部受害的最适发展条件是温度15~20 ℃,而且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在≤2 ℃条件下不发病。另一个影响病害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是块茎伤口愈合时间的长短,温度在18~22 ℃,并且相对湿度较高、通风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伤口愈合时间需要3~4 d;温度在低于15 ℃或高于24 ℃时,或者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由于伤口的愈合速度太慢,就会导致病菌侵入。块茎储存的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越大,切割块茎造成大量伤口而导致感染病菌的机会大大增加[4-5]。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人工防治
      (1)挑选健康的种薯做种子,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后代不会感病。
      (2)尽量整薯种植,避免因切割薯块造成伤口而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3)生长后期和收获前抓好水分管理,尤其是在雨后需及时清沟排水降湿,保护地种植要避免或减少叶片结露水,收获时尽量避免或减少人为对种薯造成伤口,以减轻贮运期块茎发病。
      (4)马铃薯最好在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而且较为干燥时适时收获,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收获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碰撞、挤压等造成伤口。
      (5)选晴天收获,收获后摊晒数天。贮运时轻拿轻运,尽量减少伤口,并剔除可疑块茎后才装运或入窖,入窑时清除病、伤薯块。
      (6)在马铃薯的挑选和分类过程中,要将储藏条件提高到至少12 ℃以上。在收获1周内,要将储存条件控制在较高温度(15 ℃以上)及较高的相对湿度条件下(90%以上),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降低被侵染的机会。此外,薯块小堆贮藏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减轻病害的发生。
      (7)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以预防冻害。
      3.2 药剂防治
      (1)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 d喷药1次,具体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每3 d喷施1次。施药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重要防治时期为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2)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58.89%,可有效缓解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扩展蔓延。
      4 参考文献
      [1] 于俊琴.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干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02(4):9.
      [2] 魏周全,张廷义,杜玺.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发生危害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6(2):103-105.
      [3] THEV D J,廖晓兰.温度对接种不同镰刀菌的马铃薯干腐病发展的影响[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1(6):30-33.
      [4] 李荣改.不用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干腐病[J].河北农业科学,1994(4):31.
      [5] 张廷义,魏周全.马铃薯贮藏期块茎干腐病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马铃薯,2006(6):348-349.

    推荐访问:马铃薯 防治 生与 干腐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