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胡适:有人味的大师|胡适 日记

    时间:2019-04-29 03:29: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那个大师云集的时代,从文化到思想,从时局到政治,作为一个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胡适成为半个世纪里的一个精神符号。做学问,他提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他说“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1962年2月24日,胡适辞世,蒋公为他“盖棺定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印象·印记
      胡适与《新青年》
      《新青年》初创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两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开始携手。胡适认识到中国文学革命的关键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改变半死不活的文字。1917年1月,年仅24岁的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学术界取得无可争议的地位。这一时间里,胡适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台柱子,被称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
      可惜,正当二人在这块阵地上一起冲锋陷阵时,“不谈政治”的默契被打破,陈独秀开始向“左”转,胡适向“右”转,胡适与《新青年》的蜜月期也就暂告一段落。
      素材解读 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的源动力都在于变革。思想意识的改变可能造就一场革命,也可能让昔日的朋友分道扬镳。
      适用话题 传统与现代、继承与革新、友情、坚持做自己
      拓展素材
      他发挥最大的影响是从提倡白话文开始,一般称之为文学革命。他到北大以后通过讲堂和报刊,大力提倡“新文化”或“新思潮”,这是他光芒万丈的时期。
      ——余英时
      他自始至终不信权威、不信教条、不信圣人之言、不信“旧道德的死尸”、不信两千年前空洞的旧经典能解决20世纪复杂的新问题。在这不断转变的大世界里,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胡适始终在变化的环境里维持着他的人格、观点和气焰。——李敖
      自拍·自白
      爱自由爱真理
      我完全赞同张熙若先生说的“这种忠诚勇敢的人格在任何政治下都是有无上价值的,都应该大量的培养的”,因为这种人格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欧洲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出了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土,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我们现在看见苏俄压迫个人自由思想,但我们应该想想,当日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受监禁拘囚的十万革命志士,是不是新俄国的先锋?我们到莫斯科去看了那个很感动人的“革命博物馆”,尤其是其中展览列宁一生革命历史的部分,我们不能不深信: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决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
      素材解读 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无关肤色、种族、国别、性别、身份、年龄,这正是一种普世价值的体现,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世界呼唤每一个人觉醒,去追求自己应有的权利。
      适用话题 自由、真理、抗争、思想独立、普世价值
      拓展素材 胡适的杂文代表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易卜生主义》《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不朽——我的宗教》《自由主义》《人权与约法》
      人物素材·人味儿
      面孔一 诤
      同僚:不留情面
      胡适一直得到蒋介石的欣赏和重用,1958年,他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就职仪式上,胡适发表就职演讲后,蒋介石上台讲话,他说,胡适宣扬的“五四精神”,专门讲科学与民主,这两个当然很重要,可是还不够,还必须加上伦理,民主加科学加伦理,才能有一个平衡发展——这其实是蒋介石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没想到胡适又上台发言,把蒋介石的话痛批了一顿。他说,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民主,提高知识、改善生活需要科学,至于伦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绝不可能与民主、科学相提并论。
      素材运用 胡适一生强调独立思想,所谓“独立思想”,绝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法或治学方法,更是根本的做人原则。胡适性情温和,却敢于当面顶撞蒋介石,正是独立思想的表现。可见只有独立的思想才能有独立的人格。思想是表达的前提,但是如果有想法却没有勇气说出口,思想独立也就没有了意义。
      适用话题 正义、独立
      同型链接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后,经过三年的整顿,元气还没有恢复,就忘了复国重任,大摆酒宴,恣意享乐。他的挚友、大夫文仲多次批评他,他听不进,不得已,文仲终于举起勾践三年前沦为夫差奴隶时的养马鞭子,狠狠打在了勾践的饭桌上……
      面孔二 挚
      挚友:倾力相助
      留学期间,徐志摩就对国内胡适倡导并写作新诗十分赞赏和钦佩,读到胡适的《尝试集》后非常高兴。他也开始了诗歌创作。
      1922年,徐志摩因婚姻波折和爱情追求,从剑桥辍学回国。然而,胡适却深为徐志摩未能完成学业而惋惜。他多次劝告徐志摩继续完成学业。在胡适看来,如若不能系统地学习,是难以成为一流学者的。后来,胡适结识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秘书恩厚后,希望恩厚能够为徐志摩再赴英国进修穿针引线,以便学成之后回国担任大学教职。面对大好机遇,徐志摩依旧没有听从胡适的意见。而胡适不以徐志摩拒绝他的好心而恼怒,还是尽最大可能为徐志摩提供各种帮助。
      素材运用 世间三情,友情正浓。名流与名流交往,不但温暖了友情,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也许在胡适的眼里,徐志摩不过是一个小弟弟,友情与亲情的叠加,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学术之外的胡适,而徐志摩,连同那些属于他的传奇,让后来人唏嘘感慨。
      适用话题 友情、知己
      同型链接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夏秋之间,彼此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曾避难于鲁迅家中。后来鲁迅为瞿秋白妥善安置了住处,让他用自己的笔名发表杂文。1935年6月,瞿秋白英勇就义时,鲁迅正重病在身,他仍坚持抱病为亡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自己深切的悼念。
      面孔三 真
      胡适的仗义说话
      凡论一人,总要全面辩证地看,用胡适的话表述,就是“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1934年2月10日,胡适去南京监狱中,探望老友、中共要人陈独秀。得知其要出版自传,胡适劝曰:“若此时即为出版计,写的必不得不委曲求全,反失真象,不如不作出版计,放手去写,为后人留一真迹。”陈独秀“颇以为然”。1936年12月14日,已和鲁迅“兵戈”相向的胡适,在鲁迅过世不久,写信给热衷攻讦鲁迅的苏雪林女士,要她放开心胸,深戒恶语伤人,说“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其“文学作品,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他还在信中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诬陷为抄袭的事情鸣不平,并致信给相关知情人士,劝其写文澄清此事,还鲁迅以清白。   素材运用 胡适作为朋友可谓严厉而真诚,作为论敌,却也不失公允。让人想起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和。却对彼此的才华互相欣赏。这就是文人的风骨。
      适用话题 真诚、诤友、对手
      人物素材·大师范儿
      面孔一 严谨
      勤勤恳恳为国学
      胡适当年要考证《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舟生”是否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时,曾请专门研究古典小说掌故的孙楷第帮忙稽考《醒世姻缘传》所记之地理、灾祥和人物。所以,胡适做学问和他的朋友是脱离不了关系的。由于他各领域的朋友都有,加上他不耻下问,因此成其大也。他研究《红楼梦》找顾颉刚、俞平伯帮忙,研究《水经注》找王重民帮忙,他做学问已不是他一个人在做,而是一个专业小组在做,因此能取得极高的成就。
      素材运用 所谓学无止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即使一代大师,也有知识的盲点。如我辈,只有不断学习,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才能追随大师的脚步,才有可能与大师比肩,甚至超越他。
      适用话题 团队、勤恳
      语录链接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马特尔·韦伯斯特
      面孔二 风采
      杜威讲学,争睹胡适
      1919年5月3日,杜威在上海开讲,胡适当翻译。胡适的老师杜威似乎不擅长演讲,他站在讲台上,把讲稿放在桌上,俯首低声,一句紧连一句地读着。但胡适以对杜威哲学的熟习,以他杰出演说家的风度,以他雅俗共赏的语言能力,而成为杜威讲学最佳的学术翻译。
      很多人是为一睹胡适风采去听杜威讲学的。赵元任夫人杨步伟说,1919年秋,她的一个女友约她到北师大去听杜威讲演。杨说:“我不懂哲学,又不懂英文,何必花时间去听。”那友人说:“有一位北大教授胡适之先生做翻译,不但说的有精神,而说到一般人都可以懂哲学,并且他本人非常漂亮有丰采,你非去听一次不可。”她俩果然一起去听了。
      素材运用 试想那讲台上一师一徒、一老一少、一中一洋、一个西装革履一个传统长衫,一讲学一翻译,那该是何等风光,即使是百年的相声界也难找如此最佳搭档。真乃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复制的风景。
      适用话题 风采、风范、搭档
      哀乐声里灵车过
      姚凤磐
      从昨天中午12时起,极乐殡仪馆门前人潮麇集,人们在胡适博士灵堂传出阵阵公祭的哀乐声中,静静地伫立街旁,默默地等待一个历史镜头的出现。胡适博士,这位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一代学人,“他又快要出来了”,人们轻轻地念着。不过,这次他睡在素茵白花的灵车里,再走一段人间的道路……到3点钟,路旁的人越聚越多,万头攒动的人群里,有人含悲饮泣,有人静默致哀。此时阴霾的天空顿时云散天开,阳光照耀在人们的眼中、身上。风,吹拂着灵堂内外的挽联,白幔翻飞,哀乐声摧,胡博士的遗体被抬上了载着他再回南港的灵车。随着胡博士灵车的启行,人群也动了起来,大家都想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从殡仪馆的门口到松江路这一段地方,约有五六万人壅塞道旁,出殡行列以一辆挂着“胡适之先生之丧”的素车开道,治丧会原来不打算用警车开道的,但结果由于人潮汹涌,途之为塞,仍请一辆警方新购的开道护卫车走在最前面……
      黑压压的人群像海浪般地簇拥着灵车,孝子胡祖望捧着灵牌走在灵车前面,头披黑纱的胡夫人则由人扶着。她的哭声立即引起万人的共鸣,虽然入潮拥挤,但胡夫人所到之处,大家都很礼貌地让开。不过,钱思亮、毛子水这些想护灵车前行的人则被挤在人群中,钱思亮的眼镜差点被挤掉,毛子水则被挤得摔了一跤!……由灵车起步处迤逦到松江路口,几乎道旁每一寸土地都是凭吊胡博士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贵贱贫富,大家的表情都是一样的沉重哀痛。那个景象,那种场面,使人不觉对一个伟人在身后所能引起真正的同声一哭,发出由衷地礼赞。然而,这不过是博士出殡感人场面的开始。
      【点评】一代大师撒手人寰,无需盖棺定论。是非功过,自有公众来评说。

    推荐访问:胡适 人味 大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