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时间:2019-04-25 03:25: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和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供了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健康积极的主流,但也存在着诸多病态的幸福观。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从而帮助其建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病态幸福观;必要性;途径
      “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已成为人们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文明与发展。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面临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第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满足人们一些最起码的物质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能把幸福简单等同于物质享受,物质生活是客观现实,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却并非同一个东西。只有在“一切社会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前提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一道成为幸福的主要内容。
      第二,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固然不能排斥对物质、精神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人不仅通过劳动创造获得享受的条件,而且在其劳动创造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以获得更深刻的幸福。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较之生活中任何其它幸福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
      第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是幸福的核心。现实的人是与社会整体相统一的存在,所以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问题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并且把个人幸福提高到新的水平;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赋予社会幸福具体而生动的内容。
      第四,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他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即马克思主义对人生价值以及幸福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奉献社会为最高目的的。
      二.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审视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健康积极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病态的幸福观:
      (一)“拜金主义幸福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经济领域的面貌,但其中某些消极因素也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他们即将形成的幸福观构成潜在的威胁。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片面夸大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形成了所谓的“金钱幸福观”,如:有钱可以买分上学,可以买婚姻,可以买工作。这对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起了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使得部分大学生过分夸大金钱的作用,甚至产生“金钱比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为重要”、“有钱就是幸福”等错误的观念。
      (二)“自我中心幸福观”
      在大学生中,“自我中心幸福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唯我独尊。一些大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特别重视自我的存在、自我感觉、自我价值,而忽略他人的存在、感受和价值,常让自我利益淹没他人的利益,并以此当作一种幸福。
      第二,缺乏同情心。有些大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各种利益和需要,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冷漠程度,表现出毫无恻隐、同情之心。
      第三,缺乏责任心。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所属的群体、所生活的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缺乏足够的认识,事事只为自己考虑,将无偿索取当做幸福。
      (三)“享乐主义幸福观”
      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滋生蔓延,许多大学生错误的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就是幸福。因此在大学生中盲目消费、炫耀性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面消费现象非常普遍,并以此当做幸福的满足。
      (四)“就业至上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而日益注重从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投射到大学生幸福观中,形成了所谓的“就业至上幸福观”。不少大学生片面的将实现就业当作是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盲目的认为能够实现顺利就业,就拥有了幸福,若没有社会认可度高、收入丰厚、稳定的工作就没有幸福,这是片面甚至是畸形的幸福观。
      三.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引导的必要性
      (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幸福观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本身就是幸福,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状态。”生命和幸福是紧密相联的,生命是幸福的载体,失去了生命实际上就失去了幸福。因此,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幸福观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幸福观,幸福观的正确树立直接影响和指导着人生实践。因此,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就为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后,幸福观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追求崇高完善的人格。人生幸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在引导大学生追求幸福的过程能够引导其追求崇高完善的人格。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亲身经历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又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不少大学生由于对环境的认识和体验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因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理应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在认识、创造和收获幸福的过程中播撒和创造整个社会的幸福和安定,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正真的加强和改进。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系统的工程,它反映在物质、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人的和谐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幸福观是否科学理性。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在全社会确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幸福观。而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对社会主流幸福观必然起到直接影响作用。所以应当站在国家兴衰成败、社会和谐稳定的立场上,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从而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引导的途径
      (一)社会的教育引导
      就社会而言,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例如,新闻媒体、理论宣传、书籍出版等方面都要坚持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切实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发挥教育导向作用。
      (二)学校的教育引导
      就学校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这对大学生确立科学理性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在各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广泛增开人文社科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广泛开展关于人文素质的学术报告、理论宣传等活动,创造浓厚的人文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家庭的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营造一个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和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每个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自己子女的渗透影响作用,要自觉提高修养,以身作则,为子女幸福观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微观教育环境。
      (四)个体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应该以外在条件的改良作为客观保障,而自我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坚持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激发新的精神需要、调整人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追求幸福;要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对自己的精神生活家园进行理性思考,自觉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还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升感悟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理性的幸福观。
      参考文献:
      [1]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郑雪.幸福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易银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J].湖南社会科,2006,(03).
      [4]魏红卫.孝道教育---高校德育的切入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5]方世南.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6]陆静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08).
      赵丽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当代大学生 引导 教育 幸福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