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若水人生映大河|若水映相

    时间:2019-04-24 03:21: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接到采访百岁寿星、治河专家徐福龄的任务,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从小就认识徐老,总喊他“徐伯伯”,他是我最敬重的一位长者。当我走进徐老的家门,徐老和他的女儿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我想,这么多年没见,徐老一定不认识我了。没想到,徐老紧握着我的双手说“小红!小红!”听到徐老依然亲切地喊出我的名字,我万分激动地说:“徐伯伯,您还认得我?”徐老笑呵呵地说:“认得!认得!小时候总跟我要糖吃!”一席话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徐老惊人的记忆力让我叹服。
      徐老和他的女儿非常热情地把我让进书房。走进徐老的书房,满屋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放满了古今中外的治河名典,书桌上摆放着徐老练习书法的笔墨纸砚,还有一摞厚厚的徐老写满字的宣纸。我一一看过,不禁被几幅字所吸引:“上善若水”、“长河人生”、“一言九鼎”。望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望着他慈善和祥、纯净如水的目光,我不禁想这几句话真是徐老一生的写照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纯净、最有力量的物质。在我眼中,徐老有着水一样的品质:清澈、透明、丰富、深邃、坚韧、包容。徐老的一生就像一条流淌的大河,在事业上执著追求、永不停息,将自己有限的一生献给了无限的治河事业;在做人上朴实无华、真诚守信、豁达宽容、知恩图报。
      徐老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治河专家。1935年,从河南省立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从此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一干就是78年。
      说到与黄河的结缘,徐老笑称是老师的一巴掌让他认识了黄河。13岁那年他在济南读小学,上地理课时,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画一幅山东省彩色地图。说起当时的情景,徐老记忆犹新,他用手在嘴边比画着说,地理老师长着黄胡须,非常严厉。他看完徐老画的地图,板着面孔问道:你画的地图有没有错?徐老回答说没有。老师面带愠色地问道:你再仔细看看究竟有无错处?他坚持说没有!地理老师非常生气,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怒吼道:你把黄河的尾巴画到莱州湾了!
      听到这里我打趣地说:“真是不打不相识,一巴掌把你打到了黄河边!挨了打,你不记恨老师吗?”徐老笑眯眯地说:“挨了一巴掌虽然有点儿疼,但我没有记仇。我画错了,老师批评得对,知错就改,老师打我也是为了我好,那是他恨铁不成钢嘛!”
      见徐老说话有些吃力,徐老的女儿接过话头说:“父亲一直都是宽以待人,别说是老师,就是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是这样。”她说起了一件往事:“开封解放前夕,父亲在黄河水利工程总局任故道南岸南一总段段长。当时,总局下令所属单位均立即南迁。各单位都迅速行动,只有父亲领导的南一总段按兵不动。父亲认为治理黄河是为人民谋福利,共产党来了也要治黄河。于是,父亲决定带领200多名员工到开封投奔冀鲁豫解放区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当时,有一位员工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有顾虑坚持要回老家。父亲不但没有强求他,还给他路费让他回了老家。父亲的宽厚表现在多方面,就连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曾经迫害过他的那些人,父亲不但不记仇,仍以诚相待。父亲总是说,看问题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在那个天天喊阶级斗争的年代,应该理解和原谅他们的过激行为,不能责怪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父亲的宽容使那些迫害过他的人自感内疚。后来,他们到家里来,父亲都是以客相待。有事相求,父亲也是竭力相助,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
      徐老的女儿接着说:“父亲从来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由于父亲在逆境中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子女的升学和就业。我们姐弟六人除弟弟当了干部,其余五姐妹大都在工厂当工人,有的还在外地。父亲平反后,不少人认为我们姐妹的命运该好转了。可是,父亲却一再给我们敲警钟,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我们姐妹五人都听从父亲的话,一直在工厂和基层工作。我们都很争气,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没有给父亲丢脸!”
      徐老博大宽厚的胸怀令人景仰。不仅如此,徐老还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讲诚信、说话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人。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都铭记在心,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他都是几十年牢记心头,这一点特别让人敬重。徐老的女儿又给我讲了一段徐老“开封还债”的故事:“1938年5月黄委会西迁西安时,日本侵略军已逼近开封,当时人心浮动。河南修防处部分员工被就地疏散,父亲也在疏散之列。父亲赶回家时,家里已乱成“一锅粥”,等着他回来拿主意。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却还记着欠蒸馍铺曹掌柜42元馍钱。他找到曹掌柜说:‘如果我两个月能回来,一定还你;如果不回来,以后也一定还你。’没想到由于战乱,等父亲再次来到开封已是8年以后了。父亲到开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曹掌柜把欠的馍钱还上。当他费尽周折找到曹掌柜还钱的时候,曹掌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再说算了吧,老朋友了,难得你这么多年还记着这事,能结识你这样诚信的人是我的荣幸!可父亲还是坚持把钱还了。父亲说这是做人的准则,说到就要做到,人要讲信用,别人的恩情当铭记肺腑,要知恩图报。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那他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败。人生最重要的是做人!”
      听着徐老女儿讲述的一件件往事,我心中涌动着温暖与感动。徐老的品行如水一样“与善仁”,心境如水一样“心善渊”,立身处世如水一样“正善治”,言行如水一样“言善信,居善地”。正可谓“德高寿增逾期颐”。
      言谈中,与徐老长期共事的老朋友、黄河史志专家杨国顺先生前来看望徐老。我趁机让徐老稍事休息,请杨先生谈谈徐老对治理黄河的重要贡献和晚年组织领导编纂《黄河志》的情况。杨先生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风严谨的学者型专家,早年曾担任过《黄河 黄土 黄种人》的副总编辑。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
      杨先生介绍说,徐老长期从事黄河下游防洪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黄委高层领导防洪抢险方面的参谋和智囊,对下游防洪有重大贡献。东平湖和北金堤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和滩区治理、沁河大樊堵口和杨庄改道工程等,都是采纳了徐老的建议而付诸实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滞洪区工程已成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和滩区治理正在不断推进和完善。特别是滩区治理,已引起了新任黄委主任陈小江的高度关注,强调要正确处理“治水治沙治滩”与“惠民富民安民”的关系,要把滩区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加快治理步伐,确保190万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沁河大樊堵口和杨庄改道工程也是徐老直接参与出谋划策而建成并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民生工程,徐老功不可没。
      谈到徐老晚年组织领导编纂《黄河志》的问题,杨先生深情地说,编纂志书是传承历史、服务当代、开拓未来的重要工作,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1983年徐老70岁高龄的时候,被任命为《黄河志》总编辑室主任。他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新的工作中,带领大家白手起家,学习、借鉴、探索、实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黄河志》11个卷本的篇目,是徐老亲自执笔拟定的,是该志书的基本框架,为志书的编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生有限,事业无穷”是徐老的座右铭。1985年,徐老72岁时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宿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勤奋地为党工作。离休后,他仍继续从事修志工作,坚持半天上班、半天休息。在家休息他也闲不着,仍为《黄河志》审稿。直到80岁高龄时,他才完全脱离修志工作。其间,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等多种志书的部分撰写工作。1999年,徐老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党组织给予这位“高龄新党员”的最高褒奖。在长期的黄河防洪抢险工作中,徐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还先后出版了多部个人专著,把自己丰富的治河实践经验传授给后人,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采访结束时,我看到徐老刚写的一首有感百岁的诗:“我今一百岁,期望保平安。一生坎坷运,尝尽苦辣甜”。徐老的女儿说这是老人第一次提到“坎坷”二字。我想,这也许是老人在百岁之时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而对现在安宁生活的一种珍惜之情吧。
      水虽然流经起伏、流经沟壑,却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生生不息!
      治河专家徐福龄的一生,就像一条大河,默默地、永不停息地向前流淌着。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治河事业。
      祝愿徐老晚年幸福安康。   接到采访百岁寿星、治河专家徐福龄的任务,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从小就认识徐老,总喊他“徐伯伯”,他是我最敬重的一位长者。当我走进徐老的家门,徐老和他的女儿笑吟吟地迎了上来。我想,这么多年没见,徐老一定不认识我了。没想到,徐老紧握着我的双手说“小红!小红!”听到徐老依然亲切地喊出我的名字,我万分激动地说:“徐伯伯,您还认得我?”徐老笑呵呵地说:“认得!认得!小时候总跟我要糖吃!”一席话说得我们都笑了起来,徐老惊人的记忆力让我叹服。
      徐老和他的女儿非常热情地把我让进书房。走进徐老的书房,满屋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放满了古今中外的治河名典,书桌上摆放着徐老练习书法的笔墨纸砚,还有一摞厚厚的徐老写满字的宣纸。我一一看过,不禁被几幅字所吸引:“上善若水”、“长河人生”、“一言九鼎”。望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望着他慈善和祥、纯净如水的目光,我不禁想这几句话真是徐老一生的写照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纯净、最有力量的物质。在我眼中,徐老有着水一样的品质:清澈、透明、丰富、深邃、坚韧、包容。徐老的一生就像一条流淌的大河,在事业上执著追求、永不停息,将自己有限的一生献给了无限的治河事业;在做人上朴实无华、真诚守信、豁达宽容、知恩图报。
      徐老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治河专家。1935年,从河南省立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从此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一干就是78年。
      说到与黄河的结缘,徐老笑称是老师的一巴掌让他认识了黄河。13岁那年他在济南读小学,上地理课时,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画一幅山东省彩色地图。说起当时的情景,徐老记忆犹新,他用手在嘴边比画着说,地理老师长着黄胡须,非常严厉。他看完徐老画的地图,板着面孔问道:你画的地图有没有错?徐老回答说没有。老师面带愠色地问道:你再仔细看看究竟有无错处?他坚持说没有!地理老师非常生气,抬手就打了他一巴掌,怒吼道:你把黄河的尾巴画到莱州湾了!
      听到这里我打趣地说:“真是不打不相识,一巴掌把你打到了黄河边!挨了打,你不记恨老师吗?”徐老笑眯眯地说:“挨了一巴掌虽然有点儿疼,但我没有记仇。我画错了,老师批评得对,知错就改,老师打我也是为了我好,那是他恨铁不成钢嘛!”
      见徐老说话有些吃力,徐老的女儿接过话头说:“父亲一直都是宽以待人,别说是老师,就是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是这样。”她说起了一件往事:“开封解放前夕,父亲在黄河水利工程总局任故道南岸南一总段段长。当时,总局下令所属单位均立即南迁。各单位都迅速行动,只有父亲领导的南一总段按兵不动。父亲认为治理黄河是为人民谋福利,共产党来了也要治黄河。于是,父亲决定带领200多名员工到开封投奔冀鲁豫解放区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当时,有一位员工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有顾虑坚持要回老家。父亲不但没有强求他,还给他路费让他回了老家。父亲的宽厚表现在多方面,就连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曾经迫害过他的那些人,父亲不但不记仇,仍以诚相待。父亲总是说,看问题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在那个天天喊阶级斗争的年代,应该理解和原谅他们的过激行为,不能责怪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父亲的宽容使那些迫害过他的人自感内疚。后来,他们到家里来,父亲都是以客相待。有事相求,父亲也是竭力相助,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
      徐老的女儿接着说:“父亲从来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由于父亲在逆境中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子女的升学和就业。我们姐弟六人除弟弟当了干部,其余五姐妹大都在工厂当工人,有的还在外地。父亲平反后,不少人认为我们姐妹的命运该好转了。可是,父亲却一再给我们敲警钟,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我们姐妹五人都听从父亲的话,一直在工厂和基层工作。我们都很争气,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没有给父亲丢脸!”
      徐老博大宽厚的胸怀令人景仰。不仅如此,徐老还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讲诚信、说话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人。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都铭记在心,哪怕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他都是几十年牢记心头,这一点特别让人敬重。徐老的女儿又给我讲了一段徐老“开封还债”的故事:“1938年5月黄委会西迁西安时,日本侵略军已逼近开封,当时人心浮动。河南修防处部分员工被就地疏散,父亲也在疏散之列。父亲赶回家时,家里已乱成“一锅粥”,等着他回来拿主意。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却还记着欠蒸馍铺曹掌柜42元馍钱。他找到曹掌柜说:‘如果我两个月能回来,一定还你;如果不回来,以后也一定还你。’没想到由于战乱,等父亲再次来到开封已是8年以后了。父亲到开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曹掌柜把欠的馍钱还上。当他费尽周折找到曹掌柜还钱的时候,曹掌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再说算了吧,老朋友了,难得你这么多年还记着这事,能结识你这样诚信的人是我的荣幸!可父亲还是坚持把钱还了。父亲说这是做人的准则,说到就要做到,人要讲信用,别人的恩情当铭记肺腑,要知恩图报。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那他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败。人生最重要的是做人!”
      听着徐老女儿讲述的一件件往事,我心中涌动着温暖与感动。徐老的品行如水一样“与善仁”,心境如水一样“心善渊”,立身处世如水一样“正善治”,言行如水一样“言善信,居善地”。正可谓“德高寿增逾期颐”。
      言谈中,与徐老长期共事的老朋友、黄河史志专家杨国顺先生前来看望徐老。我趁机让徐老稍事休息,请杨先生谈谈徐老对治理黄河的重要贡献和晚年组织领导编纂《黄河志》的情况。杨先生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风严谨的学者型专家,早年曾担任过《黄河 黄土 黄种人》的副总编辑。他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
      杨先生介绍说,徐老长期从事黄河下游防洪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黄委高层领导防洪抢险方面的参谋和智囊,对下游防洪有重大贡献。东平湖和北金堤滞洪区建设、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和滩区治理、沁河大樊堵口和杨庄改道工程等,都是采纳了徐老的建议而付诸实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滞洪区工程已成为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和滩区治理正在不断推进和完善。特别是滩区治理,已引起了新任黄委主任陈小江的高度关注,强调要正确处理“治水治沙治滩”与“惠民富民安民”的关系,要把滩区治理作为民生工程,加快治理步伐,确保190万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沁河大樊堵口和杨庄改道工程也是徐老直接参与出谋划策而建成并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民生工程,徐老功不可没。
      谈到徐老晚年组织领导编纂《黄河志》的问题,杨先生深情地说,编纂志书是传承历史、服务当代、开拓未来的重要工作,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1983年徐老70岁高龄的时候,被任命为《黄河志》总编辑室主任。他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新的工作中,带领大家白手起家,学习、借鉴、探索、实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黄河志》11个卷本的篇目,是徐老亲自执笔拟定的,是该志书的基本框架,为志书的编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生有限,事业无穷”是徐老的座右铭。1985年,徐老72岁时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宿愿,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勤奋地为党工作。离休后,他仍继续从事修志工作,坚持半天上班、半天休息。在家休息他也闲不着,仍为《黄河志》审稿。直到80岁高龄时,他才完全脱离修志工作。其间,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等多种志书的部分撰写工作。1999年,徐老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这是党组织给予这位“高龄新党员”的最高褒奖。在长期的黄河防洪抢险工作中,徐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还先后出版了多部个人专著,把自己丰富的治河实践经验传授给后人,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采访结束时,我看到徐老刚写的一首有感百岁的诗:“我今一百岁,期望保平安。一生坎坷运,尝尽苦辣甜”。徐老的女儿说这是老人第一次提到“坎坷”二字。我想,这也许是老人在百岁之时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而对现在安宁生活的一种珍惜之情吧。
      水虽然流经起伏、流经沟壑,却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生生不息!
      治河专家徐福龄的一生,就像一条大河,默默地、永不停息地向前流淌着。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治河事业。
      祝愿徐老晚年幸福安康。 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访问:大河 人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