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设问”] 高中数学讲课视频

    时间:2019-04-05 03:23: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数学教学必须在设计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
      1.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1 今天是星期二,那么今天以后的22009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2.引发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心理的矛盾与冲突,产生学习科学概念的欲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案例2 学生学过了并熟悉角度制,教师必须回答学生头脑中的疑团,引进弧度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何在?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它、理解它并习惯于使用它。为此,可按下面的思路引入:回顾我们已很熟悉的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角度制,它是如何规定的呢?我们知道这种方法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秒是最小的单位。如果一个角是5度30分25秒还多那么一点,但不到1秒就难以表达了。其次,我们用的量角器,凭肉眼只能读到度,不足1度时只能估计,这很不方便。其三,更主要的是,这种度量制的角度不是连续变化的,这就和表示方法之间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如何解决它呢?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度量角的方法……带着这样的疑问一步步探求下去。这样设计的知识发生过程就使它成为一个有内在需求的、非强迫的接受过程。
      二、 在范例教学中设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范例教学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范例教学中,注重设问,挖掘问题本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3 在数列的复习中,由于高考中的数列问题大多以递推关系式出现,因此我们常常在递推式中取n为n+1(或n-1),通过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到相邻之间的某种关系,使问题迅速破解。这种方法常称递推法,它是解数列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方法,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例题的讲评中。通过引导探究,一步步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三、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中学数学教学中,在传统观念下的那种“满堂灌”,到现在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满堂灌”。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但提问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是更多地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在探究过程中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案例4 在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Sn的表达式,在此前学生已学过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探究问题如下:
      问题1 1+2+3+…+100=?学生由已有知识可以解决。
      问题2 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的Sn呢?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可写出 …
      四、在课堂小结中设问,有助于课后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如果教师直接小结,哪怕“字字珠玑”,其结果往往是“平平淡淡”。因此,小结时,教师精心设问,有助于学生主动认清所学知识的本质,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
      总之,适宜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欲望高涨,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职业教育中心)

    推荐访问:设问 数学课 浅谈 堂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