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严重肝郁脾虚的症状【从脾郁论治眩晕】

    时间:2019-03-30 03:33: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宫洪涛教师认为脾郁生痰亦是眩晕发生的重要病机,临床上应注重痰气同治,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眩晕 脾郁 痰气同治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83-01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甚则昏倒。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妨碍正常人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临床医家多从肝论治,也有部分医家认为脾胃在眩晕的发生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1],导师宫洪涛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脾郁生痰亦是眩晕发作的重要病机。
      1 脾不运湿,风痰为患
      痰的生成,虽然与肺、脾、肾三脏都有关系,但是脾不运湿,运化失司,却是水液停聚为痰的重要病机,明代医家张介宾指出:“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但见气血日削,而痰涎日多矣。此其故,正以元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盛也。”此文中所云元气之病,即指脾胃,脾虚生痰,是临床最为常见者,故清代医家乃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这一理论为治痰当先燥湿运脾提供了理论依据。痰湿为患,是脾不运湿,凝聚成痰,痰阻气机的津气同病。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脾不运湿,聚湿成痰,阻滞腠理,随少阳三焦卫气上逆,蒙蔽清阳,清阳不升,则发为眩晕,眩晕为风动之象,因痰而致,所以称为风痰眩晕。如《证因脉治》所谓:“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滞中脘,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矣。”
      2 津气同病,痰气互结
      津气两者均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生理上密不可分,相互为用,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气,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正常,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若气化失司,气机阻滞,则津液代谢失常,水饮停积,聚湿生痰。宋代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中强调:“人之气道贵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于胸膈,结而成痰。”此种痰多是由津凝之证引起,治宜燥湿化痰,湿由脾运不健而生,又当利气调中,恢复中焦健运。中焦健运则湿无所积,湿不生痰则诸证自愈。《医碥》亦说:“痰本我身之津液,……苟气失其清肃而过于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或气失其温和而过于寒,则津液因寒而积滞,渐至稠浊,斯成痰矣。”可见,在病理上,痰与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痰浊作为脾虚之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损伤脾胃。脾虚为生痰之本,痰为致虚之标,两者环环相扣。治疗上一方面要通过燥湿化痰以消除治病因素,切断痰浊又反伤脾的循环;另一方面,通过化痰可调畅中焦气机,使之升降有序;再者,在燥湿化痰的同时应助脾健运,若一味健脾,而忽视由脾虚所生之痰浊则痰浊仍有可能留而为患,成为困脾之邪,令脾运难健,眩晕难止[2]。因此,对于脾郁所致的风痰眩晕证宜标本兼顾,痰气同治。正如《证治要诀》所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8岁,2011年5月8日初诊。症见:头晕目眩,头重昏蒙,胸闷,呕吐痰涎,全身乏力,面色无华,消瘦,口淡不欲饮食,眠多,大便溏而不爽。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舌边有齿痕,脉沉细。辨证为脾胃气虚,痰浊内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治以健脾除湿,化痰息风。处方:半夏15g、天麻12g、党参20g、黄芪20g、陈皮10g、苍术12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10g、炙甘草6g、生姜3片;连服14剂后,复诊患者乏力、胸闷症状减轻,仍发眩晕,咳嗽咯痰,纳呆,大便溏。上方去生姜,加枳壳15g、焦楂15g以行气宽中,健脾消食。继服七付后患者所以症状均有好转,半年后随访病情无复发。
      本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利气调中,燥湿化痰。方中半夏燥湿祛痰,降逆止呕;痰之生,由于液之结,液之结,由于气不行,善治痰者不治其痰而治其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矣。故用陈皮芳香醒脾,疏理气机,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苍术、白术是脾胃专药,而有偏补偏运之分。苍术功专燥湿醒脾,白术擅长补脾运湿,二药同用,一补不足,一泻有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茯苓、泽泻淡渗利水,导其下行;甘草、生姜培其中气,再加熄风的天麻,诸药同用,使脾气运则湿痰去,气机畅则眩晕止。本方就其结构来讲,于运脾之中有健脾之品,除湿之中寓行气之法,既体现以燥湿化痰为主,芳化、淡渗为辅,补脾为佐的配伍形式;也展现了除湿化痰为主,调气为辅,津气并调,痰气同治的配方法度。
      小结:风痰为患,病根总由脾不运湿,法当理气调中,水湿停聚而生痰涎,又宜燥湿化痰,中焦健运则湿无所积,湿不生痰则诸证自愈,此为澄本清源之法,故风痰眩晕应健脾燥湿治其本,化痰息风治其标。
      参考文献
      [1] 边永君,路洁,等.浅议从脾胃论治眩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
      [2] 郭仲之.李任先运用化痰法治疗脾胃病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杂志,2003,22:4

    推荐访问:眩晕 脾郁论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