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试论建立农村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及建议_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时间:2019-02-11 03:30: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是一个二元制国家,这种定位将城市与农村用严格的分界线置于了彼此隔离、差距甚大的两端。表现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身上,这差距尤为明显:高学历,高素质,能力强的教师在城市现代化设施齐备的学校培养更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普及义务教育已经不是工作的重点;但在广袤的农村,800万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使命。繁重的职业负担以及心理不平衡感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相继表现出来。如果将农村教师也定位成一个弱势群体,那么首先表现为心理上的弱势。为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舒缓压力不仅仅是这个群体自身的自我疗养,也需要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一、建立农村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必要性
      
      (一)教师个人世界中的心理问题
      工作的超负荷感与低成就感。农村教师的工作负荷大,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有很多农村中小学还实行寄宿制,教师晚上还得随同学生自习,其实际工作时间最高可达14小时。同时农村地区的教师人力资源匮乏,使得许多教师不得不身兼数职,担任多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或是身兼班主任,在很多偏远地区,一名农村教师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更是照顾低年级学生的保姆。高密度工作使得教师力不从心。
      但是在如此超负荷的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成就感却较低。一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角色认知不清晰,低报酬的境况使其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对于教师的作用认知仅仅囿于知识传授。这种教师角色认知使得这部分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漫不经心,成就感自然较低。一部分农村教师对教师角色体验不够深刻,陈旧的教学方式与教材在信息传达与沟通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了信息的信度与效度,间接造成了教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现象。同时教育对象的不稳定性也使得教师无法在学生身上感受到持续的深刻的情绪体验,面对学生的辍学和经常性流动使得教师力不从心,无可奈何,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农村教师的低成就感。还有一部分教师无法获得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自我发展机会少,也是低成就感的原因。
      (二)教师与他人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首先,教育对象的不稳定性与特殊性增加了农村教师面对工作时的不确定感和忧虑。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低,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得一些适龄儿童以及女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同时接受教育中的学生经常性地辍学。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教育对象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其作为一名教师对职业产生的困惑与焦虑,不仅担心教育对象的前途问题,也对自己是否能够长久从事教育事业产生了怀疑。同时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也成为了农村教师的一块心病。留守儿童不仅是高辍学率群体,更重要的是监护人在他们的成长中是缺位的,但是监护人又对他们的成长有较高期待,这更显得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面对留守儿童所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对其成长负责。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感驱使下的农村教师的工作无疑是繁重、琐碎、事无巨细的,这往往使得教师力不从心,易产生倦怠感和抑郁感。
      其次,家长的高期望、低配合以及部分家长的低素质也给农村教师造成了困扰。大部分农村家长自身在贫困中挣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所以将改变生活现状的希望寄予下一代人身上。但是同时由于家长忙于农活以及家务,或者是外出务工,疏于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无法对学校教育作补充,冲抵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教师的教育工作事倍功半。一部分家长的低素质或者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或者在教育学生方面误区重重,或者是将教育看得无足重轻,这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一方面,农村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殷切期望时有一种同情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在面对家庭教育的不当以及缺失时又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与抱怨。来自同一方所给予的双重感受造成了农村教师的内心矛盾冲突重重,却找不到可以发泄的方式。
      (三)教师在组织中的心理问题
      首先,农村学校环境的陈旧无法激励农村教师的积极性。第一,从硬环境方面看,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设施陈旧,简陋,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的住宿环境简单。第二,从软环境方面看,学校的管理机制僵化或是松散,注重形式,忽略个人,缺乏新意,以旧的管理思想来统领有新思想的个体教师,压抑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落后的管理机制持续发生作用,农村教师长期受此作用影响,会产生不满,抱怨,麻木感。
      其次,迂腐的教师评价机制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以学生的成绩优劣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其评价简单粗暴。用总结性评价替代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不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农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被压抑,自尊心受挫,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
      (四)教师在环境中的心理问题
      首先,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迁造成了农村教师的不适应感。整个社会被高科技,快节奏,市场化主导。外面的世界与日俱新,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变化相对缓慢,农村教师对外面世界的变化没有多少内心激动,更多的是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而自身所处的真实环境却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巨大的不适应使得他们无法以不变应万变,其心理更多是无所适从。一部分教师接受了不完整的信息,心理产生了微妙变化,比如对从事的职业的疑惑,对外面世界的期待,甚至于变相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产生了对本职业的不信任感,转而投向高回报率的行业,以致改变了个人价值观与认知体系。
      其次,教育政策刷新快,农村教师无法深刻理解与接受。教育政策的前瞻性与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往往使得教育政策成为农村教师眼中的“怪物”。教育政策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指导整个教育发展方向的决策,在具体落实中往往会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比如对中小学教师提出学历,学位要求,在城市可以以此为标准来选聘教师,但是在农村,教师资源本来匮乏,不可能深入贯彻这种政策,还会带来负面影响:变相刺激农村教师为了保住饭碗去获取虚假学位与文凭,使得政策执行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育政策的频繁变化使得农村教师措手不及,无法参透政策的含义,增加了教师对自身地位的不确定性思考。
      
      二、建立农村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建议
      
      (一)农村教师自身要加强角色意识
      首先,对自己有清晰的角色认识。分清角色主次,明确教师是自我身份的第一角色,承担起作为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对于农村教师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贬低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标准有深刻认识。在强化教师这个第一角色的同时,往下分化明确自己在所在学校、所在班级的角色,在学校中不仅要将自己当作是一名教育者,还要主动以学校主人的眼光将自己定位于一名管理者。在教学中要尽心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还要将自己作为所教班级的一员,关心学生生活与成长,与同事和谐共处。在分析角色主次的前提下,为自己的主要角色确立一个理想角色目标。目标不要过高,太高的目标会使得教师眼高手低,一旦受挫积极性会受到很大打击。目标也不要过低,过低的目标会使得教师工作散漫,无法获得更高的成就感。“既要履行社会职责,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冷静地分析社区、学校、学生及自身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立工作目标,把目标期望值确定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程度上。”[1]
      其次,要适时适地对自我的角色认识与行为进行调整。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对自我的角色合理分离。“可以通过时间性或空间性的分离,即暂时或较长久地解除某一角色任务,从而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行为,消除或减少发生角色冲突的概率。”[2]在教学中是一位教育者,在学生成长中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亲人,在学校里是一名管理者,在家长面前是一个合作者。
      (二)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从国家与政府部门的角度出发,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村教育支出,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的需要是最低级的,对于农村教师来讲,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其生存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更高一级如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次,国家的政策应该部分地向农村教师倾斜,城市与农村教师在起点上是不平等的,这就需要政府在宏观政策制定上做出补偿,在差别原则指导下,实现机会的公正平等,只有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对农村教师的普惠性政策才能将农村教师从落后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中解放出来。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首先要为农村教师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消除对农村教师的偏见,社会舆论不要将一部分教师的不良行为夸大为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问题,更应该引导社会去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农村教师的生存留下广阔空间。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指导来缓解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例如在全社会构建一种理解农村教师的氛围,纠正对农村教师的过高期望,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农村教师群体的水平与素质,加强对其生存现状的报道,社会上的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如心理咨询所深入农村地区与学校,对教师做专门的心理治疗与指导。广大的家长要理解农村教师的艰辛,肩负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配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首先要改进管理体制,摒弃僵化的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尤其是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学校领导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适度让权、放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积极努力,例如邀请专家为教师讲课,送骨干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积极向城镇学校学习,获取先进经验。对教师实行多种形式的激励,如目标激励,成果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参与激励等。农村学校在物质环境方面资源有限,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个环境中注定心理压抑,成就感低,为农村教师的发展与自我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管理文化,即使在物质资源匮乏的状况下,农村教师仍然可以获得成就感。
      
      三、结束语
      
      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艰辛,自我发展空间与可能性小,加之自身素质不高,产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仅靠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已经不是一个群体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参与,从宏观到具体都为农村教师创设一片发展的新天地,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农村教师心理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2]王晓成.教师心理冲突的自我调适[J].山西教育,2007(5).

    推荐访问:试论 支持系统 性及 建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