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新课程中考化学信息考题例析:中考化学试卷

    时间:2019-02-05 03:2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0-0063-04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一些信息题。该类考题渗透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取材广泛、考查面广。为帮助学生了解该类考题,现将近两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的该类信息题归纳如下:
      
      1图像信息题
      
      例1.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分析图,可以获得信息有(任写两条):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了图形分析和信息挖掘能力。(1)在金属活动性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与溶液的反应越强烈,单位时间产生的H2越多,线的斜率就越大,所以可知金属B的活动性比金属A的活动性强;(2)等质量的金属在化合价相同的条件下,生成H2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产生的H2越多,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A产生的H2比B多,所以B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A。
      答案:①B比A活泼;②A、B均被完全反应;③A比B产生的H2多;④时间为t1时,B产生的H2比A多;⑤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点评:本题是利用数学函数图像解答化学问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对函数图象的理解,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突出了中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2 文字信息
      
      例2.在通常情况下,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溴(Br2)是深红棕色液体, 碘(I2)是紫黑色固体。实验证明,氯、溴、碘这三种元素中,氯比溴活泼,溴比碘活泼,氯可以把溴或碘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溴可以把碘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碘单质具有遇淀粉生成蓝色物质的特性。
      (1)根据下图所示变化关系推断出下列指定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B是_______;C是_______;F是_______。
      (2)写出上图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图框型信息推断考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运用物质的颜色、活泼性及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这些信息。A是黄绿色气体,则为氯气(Cl2);D是深红棕色液体,则它为溴(Br2);氯可以把溴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则B为KBr;由化学反应:Cl2+2KBr=2KCl+Br2,可推知C为KCl;F遇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F为I2,则E所代表钾的化合物的溶液为KI, 图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2KI=I2+2KBr。
      答案:(1)B是KBr;C是KCl;F是I2;(2)Br2+2KI I2+2KBr
      点评:卤素知识属于高中化学所学知识。但此题将所涉及到的相关陌生知识以信息形式巧妙的给出,过渡自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处理能力。
      
      3图表信息题
      
      例3.我们看到过高大的铁架支撑着一根根高压电缆,这些电缆主要由铝制成。
      (1)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说明高压电缆用铝制而不用铜制的原因。
      (2)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但铝制高压电缆却很耐腐蚀。试说明其原因。
      
      答案:(1)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铜在地壳中含量高;铝的导电性大约是铜的导电性的2/3,但密度不到铜的1/3,制相同长度、相同导电能力的电缆,铝的质量比铜小,避免铁架承受过大的压力和电缆承受过大的拉力。
      (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隔绝了铝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阻止了铝的进一步反应。
      点评:本题通过分析图表中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相关金属的导电性和密度,从而明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会解释铝不易被腐蚀的原因。
      
      4实物信息考题
      
      例4.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
      (2)根据下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常生活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为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由上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强度更低; ②硬度更高; ③熔点更高 ;④抗腐蚀性更好
      (4)人们每年要从金属矿物资源中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写出两个生成金属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换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
      (5)2008年奥运会主运动场“鸟巢”使用了大量的钢铁,钢铁与___________直接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解析:(l)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占前五位的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用途也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性质,制成电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拉成丝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做炊具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保持钢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搪瓷、镀耐磨和耐腐蚀的金属、烤蓝(即表面生成氧化膜);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等。
      答案:(l)Al ;(2)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3)②④;
      (4)①C+2CuO2Cu+CO2↑;②2HgO
      2Hg+O2↑ ;(5)空气和水
      点评:铁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金属的用途、合金的特点、金属的制备、及钢铁的锈蚀等知识,属基础性考题,只要掌握好课本知识就会迎刃而解。
      
      5 图景信息题
      
      例5.我省发展钢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马鞍山是全国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庐江有在全国都数得上的高品质的磁铁矿石,两地的交通也便利。常见的铁矿石有: 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褐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上述几种铁矿石中理论上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利用下图中所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解:(1)比较所给出的几种矿石可知最适宜炼铁的两种矿石为:(1)磁铁矿、赤铁矿,铁的百分含量高,有害元素少,冶炼时所产生的污染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图片展示的是高炉炼铁的过程,它暗示考生要制得56kg含杂质3%的生铁需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的质量。
      解:设需要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x×80%56kg×(1-3%)
      160/112=x×80%/56kg×(1-3%)解得x=97kg
      答:制得56kg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97kg。
      点评:本题积极尝试以课外的材料为试题背景,拓展试题的资源、丰富试题的形式。打破常规的命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解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文字功底,是命题上的一大创新。
      
      6 图示信息题
      
      例6.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
      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
      解析:作为探究题,该题从素材来看所记载的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示,从内容上来看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及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该题要求学生在阅读试题分析题意时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别关注题中设定的几个数据,20℃,40℃,“相同质量的a,b,c”,“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等。该题设置了探究情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答案:(1)20℃~30℃;(2)c a ;(3)甲 (4)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7微观信息型考题
      
      点评:本题从微观角度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既加深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认识,又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了基础。
      
      8分子模型信息考题
      例8.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解析: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该反应物为一种物质,产物为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丙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图中信息告诉我们反应物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即三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所以每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不含B原子。
      答案:(D)
      点评:以物质的结构模型为载体考查化学知识,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试题,它能够较好地体现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变化、展现物质的宏观组成,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解答时要注意观察,弄清哪些粒子参加了化学反应、哪些没有参加,关注反应前后粒子的组成及数目的变化;同时还要注重物质的结构模型与化学式相结合,做到图式一致,从而更准确地解题。
      综上所述,信息给予题具有取材广泛、考查角度灵活、考查方式多样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在考场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是当前及今后化学命题的趋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考题 新课程 中考 化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