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的反思: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视频

    时间:2019-02-04 03:29: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一些较简单的“解决问题”,加之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十分低,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解决一些用图形直观表现出来的关于解决问题的题目,而对于用文字叙述的题目不能正确地区分“加”与“减”。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时,采用了“唱三步,找规律”的办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很轻松地解决用“加”还是“减”算题这一难点。
      (1)贯彻理念,动手操作。新的数学理念,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采用了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初步感知“多、少”与“加、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第一行摆□□□□□□□
      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个,第二行摆_____________
      ②第一行摆□□□□□□□
      第二行比第一行少2个,第二行摆_____________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比第一行多2个就是先摆第一行同样,还要再摆2个,也就用第一行加上2个得到第二行的个数;比第一行少2个就可以先摆第一行同样多,再拿走2,也就是第一行减去2个得到第二行的个数。
      (2)投其所好,直观呈现。
      学生对直观的图形组合(包括线段图),很容易直接看出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又设计了下面两组直观呈现“多”与“少”的线段图,用以加深“多、少”与“加、减”的关系。
      
      通过线段图的直观呈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很容易直接找出鸡与鹅的只数,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清①中的7只和②中的5只是怎么得来,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出“鸡比鹅少,算‘鸡’的只数用减法,算‘鹅’的只数用加法”,也就是“算多的用加法,算少的用减法”,为下面学习文字叙述的题目铺好路。
      (3)猜测推理,探索规律。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只停留在直观图形上,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所以解决文字叙述的问题也是必要的。下面我设计了两组对比练习,让学生先猜测用加法算还是用减法算,然后再过渡到推理分析上。
      第一组:
      ①二(1)班有42名同学,二(2)班比二(1)班多3名同学,二(2)班有多少名同学?
      ②二(1)班有42名同学,比二(2)少3名同学,二(2)班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根据经验猜测,①题用加法算,②题用减法算(因为学生有“多”就加,“少”就减的经验),但是意见并不统一,教师就在矛盾中引导学生分析:在①题中是二(1)班和二(2)班比,二(2)多,求多的,用加法计算;在②题是二(1)班和二(2)比,二(2)班多,也是求多的,还是用加法计算。
      归纳:这两道题都是二(1)人数和二(2)比,题目的“多”和“少”都是说明了二(2)班人数多,都是求二(2)人数(也就是求多的),都是用加法计算。
      第二组
      ③公鸡40只,比母鸡多14只,母鸡有多少只?
      ④公鸡40只,母鸡比公鸡少14只,母鸡多少只?
      用第一组的分析方法,不难得出结论:这组题都是“公鸡”和“母鸡”比,题目中的“多”与“少”都是说明“母鸡”少,都是求母鸡的只数,用减法计算。
      得出规律: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的问题时,我们只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是“谁和谁比,谁多少”,问题是“求多的还是求少的”,就很容易解决了,即“求多的”用加法计算,“求少的”用减法计算。
      学生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必须充分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观察、推理,从而达到自己探索出规律的过程。低年级就应重视这个过程。没有规律的数学学习,只会让学生走进一个死记硬背、一眼茫然,最终一无所获的境地。

    推荐访问:反思 个数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