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体验情感世界 引领学生审美】设计引领审美潮流

    时间:2019-02-04 03:21: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文学艺术领域,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观的遇合,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人,又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观察自然的,一经作者感情的渲染乃至似乎是主观的解释,微不足道的就可能变得意味深长了。杨花可以是诗人的眼泪,落叶是情人眼里的别绪,天鹅则善良而又高洁……
      因此,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的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肯定不够,如果在观察事物特征的同时,又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性灵的。试看高中课本中的《边城》,作者沈从文是怎样描写黄昏的:“黄昏浊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验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照样地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这儿,作者赋予了黄昏就是翠翠的怅惘,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充满愁绪的世界,一个纯情少女的哀愁出现在读者面前,因为它不仅仅是自然的再现,而且是心灵的感应与沟通。于是,被心灵感受了的自然景物便充满了生命的律动,静物变成了动物,死物变成了活物。是作者用心灵在与自然对话,因此自然便有了生命,作者把有生命的自然交给了读者。
      日本学者今道友说:“艺术就是将自然中可直观到的美,通过人的手和人的活动一起编刻到自然中去的活动。在这里人的意识和物质的自然不存在什么对立,这时自然显露出的美,充满了人的意识,人们抱着这种意识,改变着作为素材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是从自然中得到暗示,又在自然中实现这样一种环形关系。”(《关于美》)
      如此看来,有必要让学生明白,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着鲜明的审美特征。
      “飞絮沾衣,残花随马,轻寒轻暖芳辰……伤情处,数声杜宇,客泪满衣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残花离恨,飞絮别愁,尽在杜宇声中;天地之间,碧黄两色相映,鸟飞人别离……无不展现出生动的自然,折射出不同的人类情感。当我们平静地道出“乌云遮住了月亮”这一客观事实时,能不能又说成“看,月亮正在和乌云搏斗”?和学生同听一首乐曲,同读一篇文章,同看一场电影后,让我们更多地和他们先谈一谈这种感受吧,不需要都从什么作者生平啦、写作特点啦开始,重要的是其中所展示出的生命力的模式。不管是月亮在乌云间的穿梭运行,还是海燕在恶浪上的拍翅冲击,它们不都像在展示着自身与命运的较量?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感受。经过这样无数次的观察与感受,外物与内心之间无数次的相互作用,自然界种种事物变化的运动模式与种种复杂的人类内在情感体验之间的一一对应,便会在感知中变得稳定、持久和巩固。到那时,“甚至是一朵微小的花,也能唤起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尔华兹)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获得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受。
      另外,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后,往往易从规范的角度将事物归于某一类别、范畴或追问其生成原理。这种追究对于尊重科学无疑是好事,但它会不会削弱人的想象,从而见不到事物的审美属性了呢?“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嫦娥与玉兔要不要退出月宫?因此,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重要一关还在于中学生能否克服思维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将科学的分类标准转变为审美的分类标准。按这种审美标准,彩虹可以不再是太阳光和雨雾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俨然北方农民的化身。由于这种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事物之外在完形的相互渗透。于是,便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
      总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世界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真、善、美。

    推荐访问:审美 引领 情感世界 体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