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余华小说浅析 浅析余华小说的风格

    时间:2019-01-20 03:32: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80年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   关键词:余华;先锋小说;小说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58-01
      
      读余华的先锋作品,仿佛走进一个暴力和恶的世界,文本中散发着一股股发霉的死亡气息,笼罩着无际的死亡阴霾。他不但对颠覆人们的阅读期待和话语经验乐此不疲,而且对伦理道德、对历史、对常识的反动亦得心应手。余华小说的一个核心语码即暴力。他热衷于描绘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间的争斗与残杀,通过特定情境下人的暴力本能的迸发以致相互杀戮让“兄弟怡怡”、“温情脉脉”的面纱无声滑落,以此来否定亲情、友情、爱情,证明人与人之间亘古不变的冷漠、敌对与仇视。
      余华的小说还不遗余力地揭示常识的谬误及罪恶。余华认为生活常识包含着很强的理性内容和庸俗气息,常识并不总是真理在握,他背弃了常识,构筑了一个与常识经验迥然不同的文本世界。在惯看了余华先锋作品中那些泛滥的暴力、勃发的情欲、习见的死亡、下意识的原始冲动及荒诞的命运后,我们无法不被一片别样的天空深深吸引,那就是余华发表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乃至价值尺度均有明显转向。余华的小说《活着》,这是一部充满苦难的小说,但我的泪水,不是由于苦难的震慑,而是因为主人公自始至终笑对苦难的乐观和淡定。主人公福贵的人生就是一部小人物的苦难史,以近百年来的中国内地为生活舞台的他,命运如同历史进程,起伏跌宕,大风大浪。家道败落他老老实实去耕地,儿女双亡他寄希望于小外孙,直至外孙夭折一无所有,他对生活的热情依然没有消失。他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把余生都沉浸于伤痛之中,或者选择忘却,以此麻木自己。虽然无依无靠、垂垂老矣,他仍每天去耕作,细心耕耘自己的日子。他以回忆自己的一生、逝去的亲人为乐,觉得每次唤起他们的名字,仿佛他们就在身边一样。
      与《活着》的凝重相比,《许三观卖血记》更具故事性,更好读,甚至具有一些悲喜剧色彩。主人公许三观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以卖血来应付窘境:第一次卖血出于好奇,卖血的钱用来娶了媳妇;第二次是因为一乐闯了祸卖血来付方铁匠儿子的医药费;第三次卖血是与林芬芳偷情后为了报答她的好处;第四次是困难时期全家连续喝了57天玉米粥后卖血改善生活;第五次由于一乐下乡生活太苦;第六次是为了招待二乐所在队的生产队长,以期能关照二乐;为了筹集一乐治疗肝炎的医药费,许三观在去上海的途中连续三次卖血,差点把命也搭上……他用卖血来缓解苦难对现实人生的一次次侵压,真诚地坦露了一个平凡的人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顽强,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爱。一乐是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与何小勇的私生子,许三观抚养他,在情与理的煎熬中不计回报地疼爱着他。许玉兰曾背叛过丈夫,但当她被当作破鞋揪出来批斗示众时,许三观给了她无尽的温暖并尽量弥缝母子间的隔阂。情敌何小勇薄情寡义,但当他病危时,许三观力劝一乐去替他叫魂,并说:“以前的事别记在心上……救命要紧。”话语朴素无华,却深刻折射出许三观的正直、善良、宽容。这熠熠生辉的品质,是构架人类精神维度、提升人类生命向力的主要因素,它们一一从许三观的言行中汩汩流出,我们无法不对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表示由衷的敬意。福贵和许三观用坚毅和善良来回答生命苦旅中无助的境遇,柔韧而顽强地抵抗着苦难的侵压,主人公不再寂然空虚地死去,而是坚定执着地活着,理想、正义与爱重回文学审美的中心位置,这是余华创作思想深度转换的结果。
      余华前期作品无论是从主题范畴还是从形式探索上说,都是与先锋文学发展同步同调的。他以本体论为核心观念去体察世界,形成了一种以无选择性、片断式、精神分裂式文本结构为特征的叙事风格。他蔑视秩序的存在,消解绝对信仰与终极价值,到偶然和本能自我中去寻找法度。在这个非理性的虚无的世界中,恶与暴力便不可扼抑地流溢出来。恶,虽能提示人们反观善的存在,唤起人们对苦难与罪恶的“畏”,但更表明了余华对通常意义的真实和对世界本质的怀疑和否定。出于对无法把握本体层次的生命本相和欲求的焦虑,也由于绝对信仰的缺席,先锋作家们选择了逃避与消解,遁入历史,解构价值,以各种寓言的形式对现实和人性的经验世界作出超验的描绘。先锋文学在后期走向了片面与偏激,有论者将其特征概括为:1.语言:无限膨胀的碎片;2.叙述:暴露的虚构行为;3.情节:无序荒诞的游戏。中心边缘化了,他们很难获得一个生存的终极依据来实现对现实的审视、统摄,只能亲见死亡的悲剧。然而,回到当代、回归真情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当代生活具有敏锐感受和强大穿透力是先锋性的本质特征。“作家的不稳定性取决于他的智慧与敏锐的程度。”于是我们看到,在《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中,父法确立,自我昂扬,爱、善良、坚毅等品德重返它们不可撼摇的至尊位置。阴暗、诡异的氛围烟消雾散,明媚的阳光普照在文本之上。人物从虚幻的天空回到现实中来,脚踏坚实大地。文明、秩序与美德向暴力开火,暴力被流放。余华对拯救世界的信心坚定起来,他孜孜不倦地探求生存焦虑的根源,向存在的终极意义发问,最终确立了绝对信仰、终极价值,用精神的丰富与沉实消解了生存的苦难之痛,心灵找到憩息的家园。
      余华向理性回归,他与现实的紧张、对立关系正逐渐缓解,调整为一种常态关系。“先锋”之后该怎么走?余华认为小说的评价有两条标准:1.作家创造故事的本领;2.作家对世界和人生所产生的深刻感受能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他的作品从历史的自我言说、从生存的颓废感、从内心的真实、从自我的分裂、从语言技巧的玩赏中突围出来,发出了精神重建的召唤,反观人类本体层次上的存在意义与人性价值,展现重返精神家园的可能性。余华在这个物欲泛滥、理想褪色、商业文化气息弥漫的时代勇敢地回到当代性情境中直面生存,对生命意义追问,对存在本质质疑,对人的精神进行形而上的求索、追溯和拷问,表现了他所具有的高尚的精神使命感,同时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了牢固的精神根基、深刻的精神蕴涵和独立的精神品格。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华.我的真实.人民文学
      [2]余华.虚伪的作品 上海文论
      [3]洪治纲.逼视与守望.当代作家评论
      [4]孙绍振.小说与故事.小说评论,
      [5]张向东.文体解构:先锋文本与存在状态.东北师大学报

    推荐访问:浅析 小说 余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