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试分析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

    时间:2019-01-11 03:2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作者通过三家惠州电子信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合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劳动力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拓劳动力市场、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优质就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指导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惠州 电子信息产业 现状 分析 发展建议
      
      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省珠三角重点发展地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先后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6家,培育出一大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TCL、德赛、华阳、侨兴四家集团跨进中国电子信息企业500强,广东制造业50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秀,强力推动了惠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惠州成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构成了惠州现代产业体系。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确定了10大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领域,不久的将来,惠州将建成辐射粤东、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信息产业发展高地。惠州企业未来的发展,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打造,是加快推进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惠州看准电子信息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实施“上规模、创名牌、抓拳头、搞集团、建网络、增效益”的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建造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航空母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惠州由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地区一跃成为南粤大地上的新兴工业城市。
      1.基本状况。
      (1)企业规模。全市有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生产园区(惠州视听产品产业园)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国外研发中心5家,上市公司(TCL、德赛、侨兴、纳伟仕)4家,有4家企业连续4年入选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从产值规模看,至2010年止,惠州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有工业产值超亿元以上的电子企业126家,其中超10亿元的16家。
      (2)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涉及彩电、手机、电话、DVD、电池、激光头、组合音响(含汽车音响)等。2009年,惠州生产彩色电视机1170.64万台(其中液晶电视机766.09万台),手机8543.5万台,电话单机2743.6万台,激光视盘机2702.2万部,机芯8923万部,激光头10827万套,组合音响793.75万台,产品70%外销,形成了以兴办中外合资企业为主的“惠州模式”。惠州市成为广东新兴的电子工业城市,分别获“广东省(惠州)手机生产基地”和“广东省液晶电视制造基地”称号。
      (3)生产总值。近几年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情况表中的数据表明,2009年,惠州电子工业总产值1578.2亿元,占惠州工业总产值的51.3%,增加值为258亿元,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惠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占惠州经济半壁江山。电子工业产值、出口产值、出口外汇额居全省同行前列,电子工业总产值居惠州工业总产值第一位。
      (4)从业情况。惠州全市电子工业从业人数为290441人,为惠州各产业吸收消化劳动力之首,其从业人数分布如下表。
      惠州市各县区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一览表
      (5)区域影响。惠州成为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的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不仅为国企改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通过资本运作走向国际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而且主动承接港澳和国际产业的转移,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品质过硬的电子产品,成为拉动惠州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惠州跨越式地发展成为连续10年名列全省前2位,全国前5位的电子信息工业生产基地,珠三角的支柱产业,其从业情况也将会对惠州电子信息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产业工人的自身素质,劳动力的资源配置,以及性别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给企业提出新的用工课题。
      2.发展趋势
      我省将规划沿广州、东莞、惠州、深圳一线,建设一条电子信息走廊。目前,这一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未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将呈强劲的发展趋势。
      (1)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基地建设。惠州将以数码工业园和仲恺高新区为载体,重点抓好两大产业建设,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惠奥大道电子信息产业带和惠州――陈江电子信息产业带,力争到2015年,增加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以品牌优势实现产业的资源整合。TCL品牌是全国甚至国际知名品牌,目前已引进日本的东芝、住友、香港的金山、南太和PENTEL等五大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互外,强强联合,向世界级企业迈进了一大步。惠州将坚持“与世界级企业联手,培植世界级企业”的战略思路,要求其他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以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千方百计开拓人才资源市场。惠州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交往及联系,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储蓄,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通过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吸引、留住人才,为做大做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作保障。
      二、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是惠州的用工大户,全市从业人员高达290441人,其中TCL、德赛、华阳三大集团合计从业人员达71792人。最近,我对某企业集团三家电子信息企业中的2135名产业工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其基本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上表分析来看,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从表(一)对2153名产业工人的问卷调查得知,16岁以上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5.14%,中职学历(含高中毕业生)占12.26%,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专学历占2.6%。有研究表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级别愈高,经济社会对教育依存度就愈大。如农业社会对从业者的文化程度要求是小学毕业,工业化初期对从业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是初中毕业,工业化中后期对从业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是高中(阶段)毕业。惠州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即从业者起码要达到高中(阶段)以上的水平。据统计,如今2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是8.1年,由于劳动者能力和素质差,很多从业人员已远远不能适应惠州产业的升级换代的需要。表(二)问卷调查的2153人中,从业者有技能资格占有率初级工占5.89%,中级工占2.83%,没获得劳动技能资格证的占91.27%。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劳动者都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的培训。目前,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技工严重不足,有些企业已经面临高素质劳动者青黄不接的局面。
      2.新产品研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到目前为止,惠州共组建7家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都进入了广东省计划建立的50家重点开发中心行列。2010年TCL移动通信公司把年销售额的近10%用在新产品开发,宝石、钻石等系列手机新品的推出为企业叩开了市场大门。华阳集团通过拥有DVD激光二极管核心技术,进而生产出光头,使激光视盘机的生产方兴未艾。但从整个产业的新产品研发的现有状况看,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存在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业集聚度和产业链关联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等缺陷。惠州新产品研发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产业可持续发展缺乏新技术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随着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的革新,要求从业者具备更高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的引导,以适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惠州产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高级人才,包括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制约着产业可持续发展。在职业规划方面,从表(一)从业人员中发现,受过职业教育者不足15%。老一代普工有些初中、小学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以攒钱回家养家糊口为主,从来没接受过职业规划教育。这表明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均达不到发展要求,职业规划教育明显滞后。由于多数从业人员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经历,盲从跟风的就业观念在劳动者人群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有的人认为经济发达的地方好就业,就一拥而上,结果出现堵车现象。有的人认为哪个地方有老乡就业期间有依靠,不会吃亏,就奔向哪里就业,结果造成区域人群间冲突隐患上升,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许多麻烦。还有的人把事情理想化,一味追求高薪择业,不注重个人职业成长空间,结果因频频跳槽而一事无成。这些都是缺乏职业规划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
      4.目前电子信息企业管理比较落后。
      惠州电子信息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与世界先进的500强企业的管理有比较大的差别,如从业者的就业观念、技术能力,企业的现代设备的不足与更新绶慢,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一是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缺乏对扩大生产投入的发展规划;三是职业规划指导在企业内部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包括对从业人员的招聘、培训,职业心理调适等方面。因此,加强企业管理,开展优质就业服务,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从上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用工现状总的分析来看,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滞后形成明显的落差。惠州的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制约了核心技术的开发。可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尽快走出人力资源危机,是适应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适应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职业指导措施与建议
      支撑起“惠州制造”市场全球化的关键是人才。当前,惠州进入加快转型、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市上下全力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并以此为动力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发展。有关资料预计,到2012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400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3300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7500亿元以上,增加值将达到1500亿元。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加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人力资源的职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搭建职业指导平台,我就有关拓宽劳动力来源渠道,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拓宽劳动力来源渠道,适应用工市场需求。
      即使以从业岗位设计产能的70%用工要求推算,到2015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用工量至少要达到41万人,比目前的29万人相差12万人。如何拓宽劳动力来源渠道,更好地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开拓新成长劳动力劳动市场。新成长劳动力是指从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类学校毕业生,主要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及大学以上毕业生。企业通过与大中专院校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定单培训专业人才,打造现代技术工人队伍,为企业做好人才储蓄准备,将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引向企业劳动市场。另一方面,主动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突破区域限制,到劳力资源丰富的外省市当地直接招工。如2011年初春招工,为了争夺劳动力,上海的企业安排了近400辆长途大巴奔向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到劳动力输出大省去接农民工到上海打工。上海能做到的,惠州同样可以做到。2011年春惠州市启动“春风行动”,把企业招聘会移到乡下,将岗位送到乡下,送到农民家中,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惠州的改革成果,就是一种拓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举措。只要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方面的劳动力来源渠道畅通了,就能改善惠州企业的用工需求。
      2.加快岗位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
      经过30多年奋力拼搏,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从一般加工业到高科技产业,一路高歌,飞速发展。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今天,初中以下的水平已不适应惠州高端产品生产的需要。产业升级,产品研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就业前的培训。开展企业内部的岗位技能培训,是普遍提高在岗人员技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在岗人员掌握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对一些有一专之长的技术人员,企业还可以通过技能等级培训,使他们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给个人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样,获证书者会更安心、更努力地为本企业服务,职工的稳定率自然得到了提高农民工就业前的培训,就是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村。农民工这一就业群体有着吃苦耐劳、朴实憨厚等一些宝贵的品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素质偏低、职业技能不足的弱点。通过建立社会再教育机制,组织引导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把农村富有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转移到企业中来。正是有了在岗职工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才能使企业经久不衰地向前发展。
      3.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开发劳动力的资源潜力。
      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方便起见,本文将职业指导的对象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加以论述。
      (1)新成长劳动力。这里主要是指各类中、高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有数字显示,毕业生在成长劳动力中所占比例最大。多年来学校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如教育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多技能的人才;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毕业时所学非所用;学生知识与智能结构不合理,重知识、轻技能,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与社会脱节的弊病,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开发新教材,配备专职教师,设置必修课程等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使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职业人。
      (2)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一般是指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相对减少而产生的富余人员。这是一支庞大的就业群体,目前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总量大约在1.5亿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数量大、年纪轻、素质差、观念旧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政府相当重视农民的培训工作,这表明了形势的需要,也反映出这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要重点完成的任务。农民工要能顺利地实现初次就业,稳定就业,以至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无疑,开展对农民的职业规划指导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在职人员。这主要指那些已经完成初次就业,正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他们年龄不一,所从事的职业及职业环境也各有不同。这些人群在自己的岗位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职业适应性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若通过企业职业规划的引导,职工就有了职业规划目标,就会找到技能转换和提升的突破口,就能激发自身的技能学习动力,从而驱动个人走上事业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样,不但实现了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人与企业的双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下岗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是指具有城镇户口,与原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工作关系),以及其他没有职业,符合法定劳动年龄,具有求职愿望并进行了下岗登记或者失业登记的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说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相对弱势的群众,是目前就业问题的主要焦点。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重点是通过有关部门,帮助他们实现职业转换,实现再就业。实现再就业的关键环节是再就业培训,主要有三种:一是一般技能培训。培训后从事的工种和职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尽快实现再就业。二是较高技能培训。即有一定难度的职业技能培训,如家电维修、电工、机修工,等等。培训结束后进入劳动力市场,能较快实现就业。三是职业资格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再进入市场竞争就业。
      4.改革户籍制度,让更多产业劳动力流入惠州。
      解决“用工荒”,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身份转换,促进农民工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要求保证他们能和市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而且要求农民工在城市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客观上就成为本地永久性的劳动力资源了。
      5.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产业工人工作与生活更有尊严。
      2011年来,农民工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10年民工返回原地就业流通的迹象明显。而2011年春节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农民工向中西部回流已呈现明显的态势。频繁出现的“用工荒”,不仅与回流有关,而且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地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的最低工资、社保缴纳等严格把关,企业要善待员工,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只有真正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农民工真正实现体面劳动,更有尊严,才能更好地破解当前“用工荒”的难题。
      总之,尽管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惠州工业的航空母舰,但要达到总产值3300亿元的规模,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关键的一环,加强职业指导是重要的工作保证。因此,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拓宽人才资源市场,提高产业工人劳动技能,才能使惠州实至名归地成为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参考文献:
      [1]惠州年鉴(2006年―201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2]惠州统计年鉴(2000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3]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惠州 信息产业 现状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