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通情动情,智慧课堂|智慧课堂

    时间:2019-01-07 03:30: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心与心的情感启迪,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在思想的顿悟中,在情感的共鸣中,知理而动情,达理而通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本文从尊重学生,倾听心灵;智慧导入,催生情感;注重体验,激活情感;有效对话,深化情感;艺术留白,品味情感等方面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情感教育 情感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节失败的课通常是由于教师没能抓住情感教育的切入点;或者死守预设,不知变通。这样的课堂即便教学环节设计得再好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无疑会使得情感教育的痕迹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我们总是会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你应该向谁学习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欲速则不达。教师总是急于告诉学生大道理,不懂得如何巧妙地把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一个旁观者真正演变为主角。结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成了老师的说教、说教再说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更无从谈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消融代沟阻隔,排解认知障碍,实现师生、生生感情沟通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感情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能激起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育作用。
      一、尊重学生,倾听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尊重。健康情感的培育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实行“尊重”教育。“尊重”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就个体心理发展而言,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尊重的需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接纳,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认可、赞美和鼓励。如在教学《心中的啄木鸟》时,要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其实都有缺点,这时很多同学都不太愿意面对。我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同学身上的缺点,当说到别人的缺点时,被说的同学就显露出不悦的神情。这时我就对学生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指出别人的缺点呢?谁再来试试!”在我的引导下,几个心细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开始委婉地指出同学身上的缺点。我们不禁被他善解人意的话语所折服,我激动地脱口而出,:“你的评价让人感到很温馨!”被称赞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理解与尊敬的表情,被指出缺点的学生也心悦诚服,而其他同学也期待着得到同样的尊重。从那羡慕的眼神中,我知道,被人尊重的感觉很美妙。在那欢笑背后,孩子们已经敞开了心扉,开始了他们的心灵沟通之旅,在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中懂得了如何正视自己的缺点,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
      没有什么会像老师由衷的赏识和尊重的期待那样,使学生备受鼓舞的了。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一方,为学生着想,把人的特殊性、学生的特殊性摆在最重要、最显赫的位置上,切切实实地对学生实行“尊重”教育,走近学生、关怀学生、感召学生的愿望才能实现。期待着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二、智慧导入,催生情感
      充满智慧的课堂导入,往往能在瞬间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去聆听,去感悟,去思索,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让波动学生情感的课堂赢在起跑线上。如有老师在教学《家庭树》一课时,先在屏幕中出示一个大大的“家”字,接着课件演示,把家字分解成三部分,上边的宝盖头理解为房子,冢字下边的左半边是猪肉的意思,而冢字下边的右半边则是人。在这种形象直观的分解中,老师恰到好处地引导:“有房住,有肉吃,有人,这就是一个家了。”把学生很熟悉却难以解释的家的概念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单、最形象、最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这种高效又有创意的导入方法既充满了智慧,又催生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家庭树》这一课兴趣盎然,充满期待。
      陶行知先生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到最大的效果。”成功的导课是一种富有智慧充满魅力而又高效的教学艺术。一节精品课,只有课堂最初的成功导入,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无法预设的,它体现于课堂教学的生成之中。要想准确把握课堂的生成,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的导入上都应精心预设,智慧生成。课堂导入方式丰富多彩,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环节的需求,采用合理有效的导入方式,可以是悬念导入、故事导入,也可以是歌曲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等等。不论运用什么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把握好导入方法的时效,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体验,激活情感
      1.以情激情,加强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所生成的情感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该重视思想品德课的熏陶感染作用,提升学生对健康情感的关注度,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思想,其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语言美、风景美、人性美的光辉,这就需要上课老师激情饱满,以情激情,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新的意义的生成。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够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教师可创设具体的情境,或通过故事来触动学生的情感;或以一幅漫画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是多媒体展示动画,加上教师的情景描述等,再通过多形式的说和读更能把学生和文本中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融情入境。如在《家庭树》这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学生品读《奶奶的跛脚》这个故事来唤醒学生源自心灵深处的记忆。在学生心中,也许有类似的属于自己或属于他人的感动心灵的故事和回忆,故事中浓浓的亲情更是令人向往和感动。教师要在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激活体验,提升情感层次,使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在迁移与交融中得到喷发,得到提升。
      2.角色扮演,深化体验。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对特定“角色”的实践而学会超越个人利益去了解自己周围世界的人和事,从而培养和增强人际―社会意识。平时,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特别是在角色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扮演某个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在角色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自我认识水平。如一次护蛋行动,让每个学生当一星期的蛋爸爸、蛋妈妈,每时每刻都带着。后来学生们感受到爸爸妈妈把自己养大是多么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就是转换与他人的位置,实际体会别人的需求、感受与悲欢苦愁。“角色互换”能很好地起到弱化“自我中心”的作用,帮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为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实践表明,运用角色扮演去引导学生担当别人的角色换位思考问题,体验感受,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提高和完善学生的人际意识。因为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可成为学生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借助这些经验,学生可以去探究和识别别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内心感受,形成解决人际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由此逐步加深对关心、尊重的理解。
      四、有效对话,深化情感
      学生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经历各不相同,在每一节课堂活动中,都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烁,都有灵性的童言童语。教师要努力通过体验活动中的智慧对话,将个体生命的体验扩展到对群体生命的体验,扩大主体的视野,与他人发生“视野融合”,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笑声中兴趣盎然地进行品德建构。如《宝岛台湾》教学中的师生体验活动:
      师:“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人民与我们的亲情难道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能分割的吗?
      众生:不能分割!
      生1:能分割。
      师:真的能分割吗?
      生1:台湾海峡割断了人们的自由来往,亲情就割断了。
      教师课件展示:《22小时台湾同胞骨髓飞北京救白血病患者》、《台湾地震惊两岸江泽民主席对台湾地区发生地震表示慰问》
      师:这是什么?
      生:台湾同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22小时内移植到北京白血病患者体内,终于挽救了这位北京患者的生命。
      师:你们说这种亲情能隔断吗?(众生:不能!)
      师:台湾发生大地震,江泽民主席对台湾表示慰问,大陆人民捐款捐物,支援台湾灾区人民。你们说这亲情能隔断吗?(众生:不能!)
      师:你认为呢?(师问生1)
      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想法呢?
      生1:我希望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不受任何事情与人员的阻碍。
      生2:虽然台湾没有回归,可是台湾人民的亲情已经回归了!……
      师:你现在有什么话想说?(师又问生1)
      生1:我要在台湾海峡上架一座桥,让台湾人民与我们能自由地来往。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想大声地和同学们一起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统一。
      在这节思品课堂上,教师巧妙地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相互帮助支持的事例,引导全班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台湾人民和我们的亲情永远割不断,激起了学生的骨肉亲情,以及爱祖国、盼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种创设自然弥漫于教学对话中的和谐、平等、互动的课堂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对话,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认知、经验、情感互动、互补和价值观的共享,达成了人性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
      五、艺术留白,品味情感
      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正如诗人称“空白”为“含蓄”,画家称它为“留白”,书法家叫它为“非白”一样,空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候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在无形中培养了读者的参与意识。其实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进行艺术留白,往往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进入“无话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当情感教育进入高潮时,也许你会继续用更多的语言去说明它,但有时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思想见解也许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是有自己的思想与理性的生活者,在情感教育中他们会实现自我情感建构,何不多留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充实呢?学生用书中留有许多空白,我想,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学习的自主性。不止上课的老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再创造者,其实学生也同时参与其中,甚至能开辟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更为广阔的情感空间。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成功的情感教育是一件生活点睛品。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心灵的倾听与碰撞;在情与境的交融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与释放。让我们带着健康的情感,微笑着面对生活,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陶元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邬冬星.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王景旭.点燃真情实感形成良好习惯――品德与社会课情感教育尝试[J].陕西教育,2010,(9).

    推荐访问:动情 课堂 智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