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讨】 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

    时间:2018-12-25 03:3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大专阶段,它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对象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须有着自己的特色,教师要因材施教,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变革考试方式。
      关键词:小教大专 现当代文学课 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小教大专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小学阶段的骨干教师,在大专阶段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小”就是要突出培养小学师资的特点,“大”就是要使毕业生具有大专水平,因此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师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于一般的师专和中师。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中文专业课,它应有其独有的特点,以适应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教大专现当代文学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
      
      一、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和自学能力较差。
      小教大专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源较差,凶五年制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很低,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成为五年制专科的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小教大专学生素质较差、底子薄的现象。而现当代文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自学能力,在课外自觉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初步具备对作品的赏析、阅读、分析能力,而这些对于小教大专的学生来说根本不具备。
      
      (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保守、陈旧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都处于相对保守、陈旧的状态。在教学观念上,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明确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教学方法则基本上是“满堂灌”,忽视实践环节,不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考试考查中,依旧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的测试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教学探讨
      
      (一)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对于小教大专生来说,除了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文学史知识外,应注重培养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应简化思潮论、流派论和作家论等内容,侧重展开对作品的阅读和批评。以重点作家的作品深入分析来示范,对其生平及作品阅读分析提供必要的前人研究成果的资料,对陈旧落后的观点,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替代。
      对于课时所限及教学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还精选讲课专题,对重点作家作品的选择,更多考虑作家的代表性,尤其是在新时期有了新认识的作家。同时要注意不同体裁的作品分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要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来设置精讲的关节点,比如同是小说教学,鲁迅的小说定位在“解析阿Q”上,茅盾的小说定位在《子夜》宏大的结构上,而沈从文的小说定位在散文化和乡土风格上,做到每个精讲课各有侧重,各有方法。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小教大专的教学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包揽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五个环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和记,最后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过分重“教”:而忽略了“学”,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有主动构建自己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指导作家作品的分析方法
      在小教大专阶段,学生的自学尤为重要,而学生往往对大专学习手足无措,这就要教师进行指导、传授和启发。我们教师的课堂讲授在注重指导性、启发性、示范性的前提下,更要注意使学生明白教师是怎么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方式、方法,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对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要强调怎样着手分析、讲思路、讲方法,使学生通过听课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学到的是一种本领,有效地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比如介绍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这位作家所处的环境、生活道路、个人气质、文化教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分析讲解,并且在课下布置学生运用此方法来分析其他作品,写出读书笔记。如讲完“解析阿Q”就布置“解析高觉新”、“解析祥子”,讲完舒婷的《致橡树》就布置分析其他朦胧诗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学会方法,举一反三,能自己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这样的上课就不再是“满堂灌”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讲和导。学生离开了教师之后,面对其他的作家作品,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赏析、评价,真正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必备条件,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许多学生只是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是通过阅读来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蕴。所以,教师在开课之初就可给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督促他们多读好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学会选读,重要作品学会精读,泛读篇目学会略读。为快速积累知识学会快读,初步尝试对比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改变过去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的“灌输型”教学模式,除教师讲授以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教学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凸显该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戏剧表演等,并引导学生谈改编的得失,开展分析评述,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而且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愉悦中更深切地感觉到现当代文学作品隽永的意蕴。三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我们设计并实践了以兴趣带学习的教学活动,即成立话剧团,开展现当代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感受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四)加强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突出面对小学的培养目标。   从小教大专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是未成年人,从小教大专的培养规格上看。他们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思想素质应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来从事小学教育的小教大专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审美情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人手。联系作家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风格的演变,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触发情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既可提高教育质量,又可优化教学效果。
      
      (五)变革考试方式,侧重学生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试方式逼迫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结果学生考过即忘,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发挥,不太适合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考试方式也要改革。一方面,考试方式要由全闭卷考试改为半开放式的考试,也就是说不只是凭期末一卷定成绩,平时作业、小论文要在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考试内容上要作调整,减少客观题目的内容比例。增加主观发挥题的比重。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为学生出的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你认为曹禺《雷雨》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们各抒己见,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如:“……或许一个略微合理的答案只能是‘雷雨’了,尽管我承认这有些勉强,但似乎比由于曹禺称最喜爱繁漪,大家便都认定繁漪是主人公要好。”“我认为《雷雨》的主人公是躲在戏剧背后控制一切的、不可知的宇宙间的神秘力量。”“……我们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义为‘最挣扎的人’,我认为周萍无疑是‘最挣扎的人’。”等等。这类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测试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学感受力及分析能力。再如“你怎么看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我眼中的阿Q”“我眼中的方鸿渐”等这类题目,都可以做成小论文,鼓励学生走出单纯的记忆、理解,增强他们对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考查出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评析能力。从根本上说,考试方式的改革、价值评价体系的改变是教学模式转变的继续和具体体现。
      本文以上所谈几点,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思考与探索。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坚持研究、尝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而不懈努力。

    推荐访问:中国 课程教学 探讨 现当代文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