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蒙台梭利:工作与游戏之争 蒙台梭利工作游戏区别

    时间:2018-12-25 03:3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蒙台梭利反对儿童游戏,主张儿童“工作”,主张儿童在工作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发展。笔者在此对这种观点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大多数人认为,第一个阐明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人是福禄倍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幼儿教育学》上这样说: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游戏是生命的镜子”;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游戏会产生喜悦、自由、满足,以及内在的平安、和谐”,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能自动自发、用心认真地玩到累了为止的孩子,将来必是个健壮、坚韧、能够牺牲、奉献的人,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幼儿通过玩具可直觉到不可观的世界。他将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
      众多的教育家对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重视游戏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游戏性。唯一一个不同的声音就是蒙台梭利发出的。她曾说,儿童喜欢“工作”更甚于喜欢“游戏”,但如果就因为蒙台梭利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就认为蒙台梭利是反对游戏的,那就是一种偏见。
      在蒙台梭利为她的第一个“儿童之家”做的作息表上就这样写:
      12:00-1:00自由游戏
      1:00-2:00有指导的游戏(《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P83)
      尽管她为儿童之家做的这个时间表没有执行下去,但可以看出,蒙台梭利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游戏的,以致于后来,她把她设计的很多教具都称之为游戏,例如: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
      蒙台梭利还说:“游玩,想象,提问”是孩子的三大特征。
      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蒙台梭利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儿童的心理状态与我们不同。他们超越了我们界定的范围,喜好在虚无的、迷人的世界里遨游(这种癖性为原始人所特有),孩子像原始人一样,被迷人的、超自然的和虚无漂渺的东西所吸引。”她说:“既然在任何情况下这种原始状态都是暂时的、必须取而代之的,那么,教育就应有助于孩子克服这种状态,而不是应该发展这种原始状态,或让孩子们停留在这种状态。”“被认为是孩提时代所应有的,几乎被普遍认为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想象形式是婴儿大脑的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赋予那些不合意的东西以赏心悦目的特征。”
      从蒙台梭利的论述中我们似乎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当孩子的感觉贫乏时,当他们的需要在现实中不能满足时,孩子就会进行一种有想象参与的游戏。
      第二:我们如果能不让孩子的感觉贫乏,孩子就可能不会去进行这种“假的”游戏。
      蒙台梭利说:福禄培尔的一些游戏便是建立在相似的信条基础之上的。将一块积木给孩子,说道:“这是一匹马。”然后又将积木按一定的次序摆好,对孩子说道:“这是马厩。现在让我们把马放进去。”再把积木重新排列,说道:“这是一座塔,这是一座乡村教堂,等等。”蒙台梭利说: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地想象”,用自己的头脑工作的已不是孩子,因为这时他必须按老师提示的去做。她认为:这种训练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知觉”,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不能为别人,也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
      蒙台梭利认为:只有真正的生活才对孩子是一种财富,必须减少他无益的幻想所消耗的宝贵精力。有一个模范孤儿院的教师对蒙台梭利说:“我们照你所的方法,让孩子练习实际生活,你来瞧瞧吧。”蒙台梭利去了,她发现:一些孩子拿着玩具,坐在小桌子旁,正在给一个玩具娃娃摆桌子准备吃饭。孩子们毫无表情。蒙台梭利吃惊地望着邀请她来的教师,教师们似乎很满意。很明显,教师们一定认为游戏中摆桌子吃饭与实际生活相差无几,对她们来说,假想的生活与现实生活是一回事。假想的与现实是一回事的这种错误在孩提时代就对孩子进行灌输,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精神态度:对假想心满意足的人,似乎把假想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而生活着,追求幻想,不“承认”现实。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几乎不为人们所意识到。
      蒙台梭利认为:想象力总是存在着,不论它是否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是否有着建构的材料,但是,当它不是建立在现实和真理基础之上时,不是建造伟大的建筑时,它只不过是建造了压抑智力和阻止真知之光射入的一种外壳而已。不为事实所支撑的想象,如同无目的的功能练习消耗体能,只到病倒,消耗智力,直到着魔。
      由此可见,蒙台梭利只是反对把孩子引向幻想的游戏,而有事实作为想象基础的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有利的,蒙台梭利并不反对。
      为什么蒙台梭利把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不是像前人一样称之为“游戏”呢?这主要是因为,她在“儿童之家”中亲眼目睹了儿童不喜欢现成的普通玩具而热衷于操作她所设计的教具的情形,同时也确实地感受到儿童喜欢“工作”一词而不喜欢“游戏”一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对儿童的“工作”和“游戏”进行了区分: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可见,蒙台梭利所谓的工作既不是以往成人所谓的游戏,也不是成人所从事的工作,是自发地选择、操作教具并在其中获得身心发展的活动。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游戏”来完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工作与成人不同,这种不同集中表现为儿童是“为工作而生活”,成人是“为生活而工作”。具体地说,儿童工作是内在本能的驱使,遵循自然的法则,而成人的工作必须遵循社会规范和“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生产量”的原则;儿童的工作以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为内在目的,没有外在目的,而成人的工作追求的则是外在目的,以团体的共同目标为目标或以外在的诱因为目标;儿童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的工作,而成人的工作是一种机械化、社会性和集体性的工作;儿童的工作是适应环境,以环境为媒介来充实自我、形成自我并塑造自我的过程,而成人的工作是运用自己的智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造环境的过程;儿童的工作按照自己的方式、速度进行,而成人的工作不能拖延,讲求速率和充满竞争……
      儿童正是在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工作中,实现了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并走上了心理发展的正常化道路。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无意识的工作到心智工作到有意识的活动性、创造性与建构性的工作,都是为了沟通人与环境的关系,展开人的自然秉赋,使自己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工作,蒙台梭利主张必须为儿童准备工作材料,以此作为有准备的环境的一部分,从而使环境更适合儿童特点和更有教育意义。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工作遵循着自然法则。这些法则有:1.秩序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2.独立法则:即儿童要求独立工作,排斥成人给予过多的帮助;3.自由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要求自由地选择工作材料、自由地确定工作时间;4.专心法则:即儿童在工作中非常投入,专心致致;5.重复练习法则:即儿童对于能够满足其内心需要的工作,都能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直至完成内在的工作周期。这也就解决了另外一个争论,即反复操作是否机械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蒙台梭利并不是反对儿童游戏,争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不同的学者对于游戏有不同的界定。蒙台梭利反对的是将儿童引向幻想的、虚无缥缈的游戏,而主张以现实为基础的游戏,只不过她将这种游戏称之为工作而已。在没有了解蒙氏教法真正的含义之前,我们不能主观臆断。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研究生)

    推荐访问:之争 蒙台梭利 工作 游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