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低龄段浸入式教学是否影响母语习得]

    时间:2018-12-23 19:5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双语教育中,二语与母语的关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试探讨低龄段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母语学习的影响。反对浸入式教学的学者认为过早地用第二语言作为指导语言会严重阻碍儿童的母语学习,以致影响儿童的认知和性格的发展。持不同意见者则以Commis为主要代表。Lambert发展前人的说法提出了‘负双语(subtractive bilingualism)’和‘正双语(additive bilingualism)’的分法和‘发展的交互性假说(Developmental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其中“负双语”是指第一语言逐步被第二语言所代替,“正双语”是指第一语言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作者通过对博罗实验小学的三个年级(学前,一,二)的一次语文期终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别就各年级的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语文成绩及实验班内部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进行了对比;另外,作者在该校教师的辅助下,对实验班的少数学生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口头测试。实验班的语文成绩没有出现低于普通班的情况,而在实验班内部,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也呈平衡状态。由此可见,低龄段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母语学习没有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关键词:双语教育 浸入式教学 负双语 正双语
      
      一、引论
      
      浸入式教学模式是双语教育中的一个特殊模式,它最先是为在Montreal的英语母语学生而设计的。不久,该模式又在美国设立。Cohen (Rene, 1987:66)曾对浸入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作过描述:
      * 所有的教学(指在幼儿园和一年级阶段)都是用第二语言进行的(如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
      * 在二、三、四年级则用学生的母语教授各项语言技能(读、写等);
      * 到了五年级,一些主要科目如地理、历史可能会用学生的母语讲授;
      * 教师都具有双语能力,但他们在浸入式教学中只用二语;
      * 教师要求学生只能使用二语;
      * 教学的早期阶段不涉及句式操练和语法讲解;
      * 学生在自愿或得到父母同意的前提下方可参加浸入式的二语学习。
      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从上个世纪60年代始,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一直长盛不衰,并对语言的教与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在低龄段的儿童中实行浸入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点:一是克拉申(Krash)的理论,他提出在外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学的只是该语言的语法,这和“习得”是有区别的。要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习得”一种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另外则有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Hypothesis)理论,他认为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有一个由生物特性决定的“关键期”,期内习得语言快,过后则会增加难度,所以学习外语应把握住这个“关键期”。对此,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太早进入外语的学习意味着儿童发展母语的机会减少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的不利”(Patsy.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2002: 164)。
      低龄段的浸入式英语教学是否会对学生的母语习得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问题作一个侧面的探讨。总的来说,文章是通过调查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小学的浸入式教学实验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调查经过简述
      
      博罗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博小)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现有学生3078人。全校有七个年级,包括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博小从2000年始启动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实验班的设置从学前班开始,至今包括在该实验内的年级已有三个,每个年级内既有实验班也有普通班。从全校来看,总共有十个班参加了这个实验,学生人数占三个年级的30%,占全校的15%。
      在普通班,英语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科目,周课时是两节课。在实验班,英语不单作为一个科目,同时也是其他科目的教授语言和教师的指令语言。学生每周有四节英语课(作为语言课),此外其他科目如音乐、体育、自然等都用英语进行讲授,除了语文和数学课。合计起来,实验班的的学生每周接触的课时超过二十节。
      参加浸入式教学实验的老师,必须接受过三到五年的英语专业教育,在正式上任之前也参加过校内及校外的有关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培训,并且这种不定期的培训会贯穿整个的实验过程。学生会首先被告知教师只懂英语,他们也只被允许用英语与教师交谈。
      
      三、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如前所述,包含在浸入式教学实验里的有三个年级共十个教学班,首先我想收集到他们的一次全校统考的语文成绩,以此和平行的普通班进行对比,并在实验班之间也进行对比。在该校实验班教师的协助下,我收集到了他们在2002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其次,我想对实验班的学生作一个简单的的面试,试图对他们的母语学习作一总体的粗略评价。这一部分比较难。因为第一,学生每周的课程已经安排好,面试意味着会打断或扰乱他们的计划;第二,我作为一个学生不熟悉的观察者,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同样也是在该校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二年级三个学生的面试得以顺利进行,而学生的反应似乎也表明有陌生人在场对他们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可能因为实验他们已经习惯的缘故。
      
      四、结果
      
      1.当把实验班和普通班的语文成绩进行对比时,我们发现,结果并没有对实验班不利(见表1)。从平均分看,学前班里面没有一个班是低于普通班的;二年级只有一个普通班(普)的平均分高于一个实验班(实));在一年级,有五个普通班的平均分高于实验班最低的一个班(实),但其他实验班的平均分都高于所有的普通班。如果把实验班和普通班各自都看成一个整体,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普通班。至于全班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实验班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最后,从低于30分的人数来看,实验班中没有找到,而普通班里有占比例很小的学生。
      
      2.接着,我们对实验二班作了一个内部的比较。我先把全班学生按英语成绩排名,然后再按语文成绩排名,结果发现个体学生的两门成绩是相当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在班上排名较前的话,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也排在前面。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例外的情况看成是个体差异造成的。根据比较的情况,我们可以说每个学生的两门学科的成绩是差不多的,没有其中一科明显高于另外一科的情况。
      
      3.最后是面试的部分。接受面试的三个小孩分别是Liptitian,Joe和Jack。教师会告诉他们:Today in our oral lesson. We will play a game and this game is about stories (我们今天的口语课要来玩一个有关故事的游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观察者(我本人)不对学生的表现作任何的评论。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六对他们最近学过的中国成语:
      盲人骑瞎马画龙点睛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坐井观天
      步骤一: 三个学生轮流依次读这些成语。他们都能把绝大部分的词准确流利地读出来,但Liptitian 把第二个读成“huà long diǎn shuǐ”,可能是由于口误;另外,三个人都把第四个读成“yè gōng hǎo long”。
      步骤二:三人各选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复述出来,要他们先用中文再用英语讲同一个故事。
      步骤三:三人被要求说一些他们知道的中国成语。
      Liptitian:安居乐业
      Joe:掩耳盗铃,坐井观天
      Jack: (“成语书在家”)
      步骤四:三人被要求讲任何一个他们知道的故事,可用英语或中文。可能这项活动他们在平时的英语课上进行得较多,三人都应付自如而且乐在其中。他们全部都用英语来讲,每个持续的时间从五分钟到十分钟不等。
      
      五、结论
      
      1.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结果并没有显示博小的浸入式英语教学给参加该实验的学生的母语习得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学者对双语现象作了社会性质上的区分,即正双语(additive bilingualism)和负双语(subtractive bilingualism)。负双语之在个体的语言发展中,第一语言逐渐被第二语言所代替;但在正双语的情景下,第二语言作为一种附加的能力被添加到个体的语言体系中,而第一语言不会受到威胁,因为这种语言处于绝对的优势中,而且外在的因素为它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许多条件,比如大众传媒等(Lambert, 1978:217)(见Rene Appel and Pieter Muysken,: 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综合博小进行实验的各方面环境因素,他们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可看作是正双语而非负双语的一部分。我们已经算出实验班的学生每周接触英语的时间超过了二十课时以上,但是不管怎样,他们接触中文的时间总是超过英语。比如,他们和家人、朋友是用中文进行交谈的,他们也会看很多中文的电视节目。总之,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中文占了绝对的优势。
      2.学生对两种语言不同的态度
      为什么把学生对两种语言的不同态度也考虑在内,因为这个因素必定影响两种语言的持续发展。学生们在面试部分的表现似乎说明他们对第二语言的肯定态度要多于第一语言。
      在面试的第二个步骤中,学生两种语言讲同一个故事时,他们用英语讲的句子明显要多于中文。从时间的长短上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Liptitian讲英语用了5分钟而讲中文只用了2分钟;Joe用了分别10分钟和6分钟;Jack是4分钟和3分钟。另外,三个学生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讲英语时讲得更加生动而富于表情。比如,他们会用更多的肢体语言,他们往故事中加入了更多有趣的情节。总之,他们用二语进行的思维更加活跃和有想象力。
      造成学生对两种语言的不同态度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来自学校和家长方面的暗示。学校对浸入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他们也极力地鼓励学生尽量开口讲英语。虽然不禁止在学校讲中文,但母语在教师和家长的意识里对二语的学习是有阻碍作用的。学生受到这种暗示,认为英语比中文更加重要,他们自然在前者中投入的努力就会更多。在浸入式教学的早期阶段,二语学习没有对母语造成负面的影响,但在个体后来的发展会否有影响还是未知。
      3.本调查的局限性
      必须承认这个调查是有局限性的。首先,分析只是基于一次的成绩而作出的。我们并没有试卷的设计以及信度和效度方面的信息,再说,也不能就从一次的考试判断出学生的全部语言能力。还有,我们从表格二中看出,普通班和实验班并不处于完全平等的条件之下,比如,不同班的学生人数不同。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本调查的客观程度。不管怎样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当我们引进浸入式教学这种双语教育的模式时,要考虑到它可能具有的副作用,最大化它的有利因素,最小化它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琨.习得理论对我国小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unpublished material in BLEPS,2002.
      [2]Lightbown, M., Spada, N .,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Rene Appel and Pieter Muysken,: 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 London, 1987.
      [4]Cook. Vivian. 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

    推荐访问:浸入 母语 习得 低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