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以上海市为例

    时间:2023-06-30 22:15: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周翠萍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在我国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服务全民的、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的终身学习体系,需要掌握市民的终身学习现状与特点,分析并预判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及变化趋势,评估市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及发展状态,才能逐步构建起服务于城市发展、适切于市民需求的更加开放、便捷、灵活的终身学习体系。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开展“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以下简称为“监测项目”),2014—2018年在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形成有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初步形成监测题库。2016年开展了面向上海市民的第一轮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项目组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基于该监测项目建立了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常态化研究机构,负责持续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

    为何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有何特点、如何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具体包括监测目的、内容、工具与方法等)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需回答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笔者从应然的理论思考、实然的项目研究进展两方面对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进行理论梳理与实践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展望,以期对国内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自罗伯特·哈钦斯(R.M.Hutchins)的《学习型社会》问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报告正式提出应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中的基本细胞——个人的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必备能力。于个体而言,终身学习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息息相关;
    从国家来看,市民的终身学习状况是衡量国家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增加个人福祉、影响国家战略的高度。

    1.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国家人力资源提升的重要助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政府对成人终身学习的现状与问题日益重视,将成人终身学习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质量紧密关联,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成人学习监测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如2012年至2016年,欧盟实施的“欧洲终身学习创新发展与人力资本追踪调查”主要调查企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关系,具体包括成功企业如何运用终身学习战略提升竞争力,公共政策如何促进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等。[1]再如,2011年经合组织实施的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IAAC),调查成人的数学能力、阅读能力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于2018年开始实施第二轮评估。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提到:“在考虑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时,必须考察学习者特点、环境、增能投入与成果……改善成人教育的质量必须具备有效的监测和质量保障机制,最好由具有代表性的、独立的非官方成人教育委员会实施。”[2]对成人的学习及能力展开持续的监测,除了可以得到关于成人终身学习及其学习能力的数据和信息外,还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和信息,获得成人的学习现状和教育质量情况,继而直接或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常态化、持续性地开展相关监测,掌握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评估市民的终身学习现状,可以为完善终身教育政策、预测城市人力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

    2.市民终身学习监测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终身学习“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3]终身学习更强调从需求侧的视角出发,通过学习者面对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以学习主体的自觉性激发多元学习诉求,使学习者在终身的时空范围内不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4]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一定是建立在对全民终身学习的现状、特点等精准把握的基础之上。市民的终身学习贯穿其一生的发展,与个体的年龄、职业、学历、经历等密切相关。从整体上看,市民的终身学习又具有差异性、复杂性、丰富性、多元性的特点。故而实践中,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终身学习服务供给之间常存在缺位、错位现象。市民终身学习服务的多元化、多层次特点与政府提供终身学习服务之间的差距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弥合。因此,通过一定的监测工具和方法,对市民终身学习展开持续性的监测,掌握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市民终身学习的现状、特点及问题等,可以为科学、有效地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3.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

    2017年教育部职成司印发《关于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项目实践的通知》,首次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8个城市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在概念的外延上,笔者认为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的组成部分,落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动力来源于每一位市民的终身学习。推动市民的终身学习、促进市民的终身发展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应有之义,市民终身学习状况及对终身学习服务的满意度等也是反映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对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价值判断,借鉴国际成人能力评估等国际项目的经验,立足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大背景,上海市率先选取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终身学习能力作为突破点,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期从学习者的视角,主动监测、动态引导市民的学习需求,洞察和测量市民的终身学习能力,建立起通过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发现问题和为完善终身教育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的良性互动。

    1.监测目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监测定义为“监视检测”,比如监测卫星、环境监测、空气污染监测。[5]633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对监测的理解不尽相同。“监测”有三大功能:第一,采集数据与信息,具体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采集来自监测对象及其组成要素、影响因素等相关数据与信息;
    第二,观察与评估,具体指通过对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处理,观察评估监测对象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三,预测发展趋势,具体指通过定期、持续地监测,累积关于监测对象的信息与数据,再结合多角度的数据分析,预测监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监测”与“调查”“评估”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在于,监测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是通过若干次、定期的调查和对监测对象状态的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

    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以市民的终身学习为监测对象,持续并常态化地收集关于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能力、行为等要素特征的信息与数据,再根据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分析,了解市民终身学习的整体状况,并研判预测其发展态势的活动。第一轮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目的包括:(1)发现市民终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比如不同市民群体终身学习之间的差距,并基于数据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2)提供教育决策依据,对不同群体的市民终身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科学精准分配终身学习资源、开展公共服务问责、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3)预测研究,通过持续、常态化监测,积累不同层面、不同类别、不同年度的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对市民的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建设开展预判性研究。

    2.监测主体

    有关谁来监测市民的终身学习状况与特征这一问题并没有统一规定,市民个人可以通过非正规的小游戏、小程序自测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参与正规科学的测验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一个企业可以自行组织调查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状况,并根据调查做出改进与完善。市场中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也完全可以自行开发一套关于市民终身学习的监测工具进行监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工具的开发、监测的组织实施及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个人、企业、政府等均可开展不同范围、不同方式的市民终身学习监测,但各自开展监测研究的能力与优势各不相同。不同的监测主体会有不同的监测目的,而不同的监测目的又会导致监测内容与监测方式的差异。相较于个人与企业,政府部门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在监测组织与保障方面更具优势。

    监测项目由上海市教委设立,并委托上海市教科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研究机构协同推进。2014年至2018年以项目组的方式开展了第一轮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7年在上海开放大学设立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监测研究中心),持续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

    3.监测对象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市民”解释为城市居民。[5]1193在研究中,更多学者将“市民”与“农民”概念对照理解,将“市民”理解为“长期或固定生活、工作在城里,以非农业产业为劳动对象的居民”。[6]本研究中将“市民”界定为长期或固定生活、工作在城市里的居民。作为具体监测对象的“市民”,广义的界定可包括所有年龄段的公民;
    但在具体监测任务中,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与任务,会根据“市民”的年龄、行业等分别展开监测。监测项目在第一轮监测中聚焦于上海市16—65岁的户籍与非户籍常住人口展开监测。在总结第一轮全市监测经验的基础上,监测研究中心从2019年开始,逐步探索全市层面与区域层面相结合,市民整体与分行业、分人群相结合的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模式。

    4.监测内容

    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的选择密切相关。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目的主要在于准确了解市民终身学习的现状与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与建议。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监测目的与监测定位决定了监测内容的选择,即更加关注与终身学习资源配置、终身学习服务改进密切相关的监测内容。因此,监测项目在借鉴国际成人终身学习相关监测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终身学习能力、市民对公共学习资源的满意度等方面开展监测,初步形成了关于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7]

    (1)终身学习需求

    终身学习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科学有效的监测掌握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及影响因素,可转化为完善终身学习资源配置的依据。在监测项目第一轮测试中,终身学习需求由学习愿望水平、自我满足能力、资源供给水平等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组成。项目组认为,终身学习需求受学习者意愿、学习者自身条件、资源供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者意愿是终身学习需求的原动力,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能力是影响学习需求的重要因素,资源供给水平决定着学习需求的规模。[7]

    (2)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对于增加个体的生活能力,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等均非常重要;
    同时,个体所取得的生活与职业成就也是其终身学习能力的表征。监测项目对市民终身学习能力的监测不仅关注其“学习能力”,更关注其“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市民学习的持续性、在学习中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自我导向与调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在第一轮测试中,对市民终身学习能力的监测包括基础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7]

    (3)对终身学习服务供给的满意度

    满足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终身学习资源与服务,促进市民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向市民提供的终身学习服务与资源是否与市民的需求相匹配,市民对政府提供的终身学习服务与资源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如何也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重点内容。通过对市民终身学习需求、能力及对终身学习服务供给满意度的监测,掌握市民终身学习的现状与问题,了解市民对目前终身学习服务供给的整体评价、个体诉求等,为后续改进与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持。在第一轮监测中,监测项目对老年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职场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供给等进行了监测。[7]

    从项目设立至今,对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内容的选择与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内容上来说,市民终身学习监测除终身学习需求、终身学习能力、市民对终身学习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以外,还可以对市民终身学习的行为特征、认知与意愿等展开监测。在第一轮监测中,监测目的是为上海市终身学习服务与资源的精准配置提供依据,因此项目将监测聚焦于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同时,出于对第一轮监测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的考虑,监测主要关注成人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而对于监测难度较大的非正式学习监测则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5.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监测方法、监测工具的选择与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监测目的与监测内容直接决定了采用哪些监测方法与监测工具。常用的教育监测评估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有与其相匹配的监测工具。在综合考虑了第一轮监测的监测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对象后,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确定了评估方法和工具类型。

    (1)采用问卷法监测评估上海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和满意度

    监测上海市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和对终身学习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主要采用问卷法,其对应的监测工具为问卷,即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行为、态度及事物的基本特征等信息。[8]通过调查问卷在短时间内可收集到市民终身学习的现状与需求,具体包括想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对政府资源配置有哪些诉求、对目前的终身学习服务供给是否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等。

    (2)采用测验法监测评估上海市民的终身学习能力

    测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做出某种数量化的解释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测验法使用的工具是测验,即一套事先设计的、标准化的题目。[8]项目组在借鉴PIAAC的基础上,研发出测试市民基础认知能力和非基础认知能力的试题。基础认知能力主要测验市民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非基础认知能力则通过五分量表题目来测验。

    无论是监测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及满意度的问卷,还是监测市民终身学习能力的测验试题,都是由多学科、多专业背景的研发团队,经过监测工具的编写、专家论证、试测、修订与完善、专家再论证等环节制定而成的。2015年12月开展了杨浦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崇明区4区320份样本的试测,全面模拟正式测试,来验证监测工具的适切性,监测组织实施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试测后,根据试测的组织过程和试测结果进一步完善了监测工具和监测工作方案。2016年第一轮测试采用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完成了全市16个区5 000份样本的抽样调查。监测项目第一轮测试后于2018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监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对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思考还是实践组织,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些成果、经验与反思总结为后续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目标,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因此,进一步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市近9年开展的有关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关于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框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样,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难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推进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展望。

    1.市民终身学习监测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问题始终贯穿整个过程:一是对市民本身及市民终身学习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的充分认识。市民的年龄、行业、学历等不同,会导致其终身学习需求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于每一位市民而言,个人的终身学习具有主体性、独特性的特点,但对于市民终身学习监测而言,在监测评估中研究的不是市民个体的特征,而是市民整体在终身学习监测中呈现的特征与问题。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应贯穿于监测测验与问卷题目的设计与应用、监测的组织与实施及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中。如何处理和认识市民终身学习的整体性与市民个体的主体性、独特性特征,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二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研究与监测组织实施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研究与监测组织实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研究还是监测组织实施均要求具备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理论研究更关注系统性、完整性,而监测的具体组织实施更关注阶段性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
    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理论研究的语言更加学术、严谨,而在监测组织实施中,最重要的是监测问卷题目的语言应通俗易懂,让市民可以完全理解。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抽样、监测方式与技术等科学性要求如何在监测组织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不走样”,是监测研究中始终要思考的问题。三是平衡阶段性监测研究与持续研究之间的关系。监测评估某种程度上是一项基础研究,具有投入大、历时长、见效慢的特点。做好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的长期规划,确定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具体目标与实施策略,也是监测研究过程中要始终关注的问题。

    2.建立多来源、多类型、常态化的数据信息采集渠道与机制

    不同的监测对象与监测目的需要匹配相应的监测方式与监测手段。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有哪些监测内容,匹配哪些监测方式与手段等,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建立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常态化数据信息采集与专题定向数据信息采集相结合的监测渠道与机制非常重要。持续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需要有规划、有目的地布局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工作体系,培训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监测评估队伍,形成常态化数据信息采集的制度与策略等。

    3.建立市民参与终身学习监测的制度和机制

    市民既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监测对象,也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后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说,市民既是监测的出发点,又是监测的终点。如前所述,市民及其终身学习的主体性、特殊性决定了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复杂性、多元性。因此,逐步建立相关机制是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更加规范、科学、有效的保障。一方面,应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市民参与监测评估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沟通渠道,便于市民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
    另一方面,应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成果发布与转化应用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成果,将监测评估成果转化为改进市民终身学习状况的依据。

    4.建立监测评估与政策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

    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评估与终身教育政策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发展的方向。首先,确定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对象与内容,要优先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对象或当前终身教育政策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监测评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其次,要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机构与监测对象、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主体之间的沟通、衔接与互动机制;
    最后,逐步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与终身教育政策之间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成果,引导和激励市民更有动力地进行终身学习;
    及时发布市民终身学习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发挥监测评估的预判预警功能等。

    猜你喜欢市民评估监测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文化交流(2016年10期)2016-10-27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评估依据质量与标准化(2015年9期)2015-07-10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意义”的问题所在英语学习(2015年11期)2015-02-01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推荐访问:为例 展望 海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