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如何创设适宜幼儿深度学习的区域环境

    时间:2023-06-29 19:3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刘霞(江苏省靖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但从目前看,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没有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没有充分体现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我园对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反复研讨与审议,从支持和引发儿童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学习出发,不断调整和创设出适合儿童发展的支持性环境,最终形成温馨开放、富有创造力的游戏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室内区域有序分隔,灵活机动

    之前,我园只在活动室墙边角落设置了若干固定的区域,区域间没有明显分隔,亦没考虑到区域间的互相干扰。研讨和审议后,我们和孩子一起进行区域划分,根据孩子的意愿和需要,兼顾区域间的融合性,依托玩具材料架、屏风等将区域分隔成几个活动区域,区域的功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设置,幼儿可以进行区域间的联动,可以在任何区域玩想玩的游戏,区域的功能随幼儿的需求而变化。区域间有宽阔的联通空间,为幼儿跨区游戏提供了可能。同时,我们在活动室还设置了1个机动区域,可随时为由幼儿的想法提供场地。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去建构区搭建的主题公园逛一逛,或者用小推车推着“宝宝”假装去奶茶店喝奶茶,那么这时的机动区域就可创设成奶茶店,教师在该区提供最基础的一些游戏材料,幼儿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部分奶茶店游戏材料,这样奶茶店便开张了。又如,种植区的菜叶被孩子们摘下拿到生活区剪碎后喂给养殖区的蚕宝宝吃;
    美术区的孩子们制作的蛋糕、饼干则成了奶茶店的甜品,等等。

    (二)借助大厅、走廊设置公共区域

    除了在活动室内设置满足各班幼儿需求的八大区域,我们还基于儿童的立场利用走廊、过道设置了公共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编织区等,用于室内区域的延伸和拓展。如: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各班都出现了“宝宝”生病了,要带“宝宝”去医院看病这一需求,于是年级组审议后在走廊设置了公共区域“临时医院”,为幼儿游戏的持续性提供了支架。又如:幼儿园组织幼儿去“东线第一帆”主题公园远足后,孩子们在各自班级建构区纷纷搭建了关于“第二主题公园”的作品,但由于班级建构区场地小,游戏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因而借助大厅设置了公共建构区,并将建构材料进行了统整,增添了辅助性建构材料和情景性建构材料,让各年龄段有需求的幼儿都可随时进区进行混龄游戏。

    (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如何知道幼儿的兴趣,我们主要通过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倾听幼儿间的谈话,从中发现幼儿关注的事物;
    请幼儿投票,选出他们喜欢的游戏,从而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喜欢玩汽车,我们便在走廊公共区域创设了汽车城,其中包含“我认识的汽车、车子分类、组装汽车、洗车行、小小赛车手、加油站”等游戏。

    (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首先,年级组带领大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挑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学习、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内容。其次,每周对各区域游戏材料进行复盘,对于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及时剔除、更换。如:我们采取区域游戏观摩、区域游戏材料审议,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游戏经验(技能、社会交往)以及游戏材料继续投用的价值等进行评价,及时找出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并做出调整。

    (三)契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区域游戏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要么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要么游戏始终停留在低水平阶段,无法深入下去,究其原因是幼儿缺乏该游戏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因而,我们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游戏内容。如:六一体检,每位幼儿都亲身经历了身高、体重、视力、口腔、心肺和血液等项目检查,并对这些流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医院角色区,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又如,在喜迎“国庆节”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对北京天安门、长城、故宫等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和同伴交流、讨论,与教师、家长一起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孩子们自发地在建构区搭建起了天安门、长城、故宫。

    (四)结合主题和季节确定

    区域内容的选择还要结合主题和季节选取相应的游戏内容。如:春季,我们可在美术区进行捏泥:毛毛虫、春天的花草、春天的水果等;
    写生:迎春花、油菜花、桃花、柳树等。生活区:择野菜、剥蚕豆、剪桑叶、蔬菜沙拉等。阅读区:提供绘本《遇见春天》《一篮野菜》《好饿的毛毛虫》等。科学区:提供春季时令水果(青枣、草莓、樱桃、枇杷、李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品尝、查阅资料等,记录这些水果的异同,从而了解它们的特征、营养价值。建构区:进行《春天的公园》《春游》等主题建构。娃娃家:增加带娃娃野餐、郊游、放风筝、逛公园等情境。自然角:种植大蒜、萝卜、白菜等,此外还可用采集的树叶、树枝、野花等装饰自然角。

    (一)考虑幼儿的需求和经验

    区域游戏提供的材料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以征求幼儿的意见,倾听幼儿的心声,观察幼儿的表现,让幼儿真正参与环境创设,给予幼儿充分选择材料的机会,否则幼儿很难对材料产生惊奇感、发现欲和创造性。如:在美术区投放与当下季节或主题相关的绘本后,教师需要反复观察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并有意将绘本中相关画面放在展示架的醒目处,看是否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否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如果幼儿对此不感兴趣,则及时替换新的材料,力求能够适应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

    (二)选择低结构开放的材料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投放材料孩子要么不感兴趣,要么玩了两天就不想玩了。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材料上,这些用高价购买的材料要么没探究价值,要么没有挑战性。反而那些看似廉价的自制的低结构材料,孩子兴致很高,不断探究不同的玩法。冯晓霞教授曾指出:低结构、高开放的游戏材料和不确定的情境中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经验迁移、思考与创造、沟通与合作的空间,引发深度学习。为此,我园发动教师对区域投放的游戏材料,先尝试玩并进行大胆改造,赋予材料更多的操作、探究、想象和创造空间,重点挖掘材料的游戏价值和开放性,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探究。例如在科学区,我们先是投放了亲子共同制作的各种材质的陀螺,让幼儿探索各种转法,比较不同材质陀螺转速的快慢;
    一段时间后,我们在陀螺上间隔涂上颜色,让幼儿观察转动后发生的变化;
    之后再增添罐子、积木、KT板等辅助材料,引发幼儿的创意:有的用罐子套住陀螺比较转速的快慢,有的将陀螺放在积木搭建的桥面上转动,有的观察陀螺在KT板斜坡上能转多长时间。

    (三)材料投放更具适宜性

    开学初,园部让各班对照“区域环境班级审议记载表”,从前期游戏利用情况到继续投用价值及如何进行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自审议。一周后,年级组观摩班级区域环境集体审议,小组成员进入班级,进行现场诊断和研讨。分析与研究各游戏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问题,引导师生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去除不适宜的工具和材料,并根据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求,适时适量地进行动态补充,更好地支持幼儿多样化的游戏,从而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个性化发展。最后,园部进行了区域环境终审议,确立了“大资源”观,将班级区域材料和园所公共区域材料进行互通,幼儿可随时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从“公共区域”取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使用后放回原位即可。同时,班级每个区域都添置了相应的工具书、画写板和笔,供幼儿随时取用,支持幼儿观察、记录和统计。层层审议让我们对班级区域材料不断进行调整,为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游戏与探究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资源,更能满足幼儿的需求。

    (一)生活墙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都得到了改造,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置生活墙。比如:幼儿园的自主签到墙面:小班幼儿用插牌、夹夹子、挂手环等方法签到;
    中班幼儿在签到表格中画上自己的学号、心情或者天气情况等;
    大班幼儿则自己设计签到表格,写名字、根据时钟记录到园时间等。

    关注年龄特征,还体现在值日生安排、来园四件事等生活墙上。例如,小班没有设置值日生生活墙;
    中班讨论的问题有:值日生可以做什么?谁来做?怎么轮流?而在大班,值日生的内容则涉及对自主签到表中“今日来园总人数”进行统计、检查各区域游戏材料是否归位、提醒未吃点心的小朋友到生活区……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表征形式也更丰富。

    在生活墙的设置中,幼儿园在满足生活区基本需求的同时,还秉承了让环境创设与幼儿有效互动的理念。如:“气温播报区”里,投放了日历,幼儿每天来园记录气温,用红笔记录最高温度、用蓝笔记录最低温度,最终连线形成一个气温曲线图;
    健康生活墙“我们换牙了”,从“换牙时我们要注意”“我的换牙心情”“掉牙数量统计图”几方面设置,幼儿互动操作中了解了换牙的知识。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获得了教育所期望的经验,环境的教育性、教师的创造性、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区域故事

    “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是幼儿园的工作重点。目前,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学习故事的研究,更加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思考与调整,已从“教师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已将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落地生根,从观念到行为都有了以下明显的改变。

    1.故事来源于生活,追随幼儿兴趣

    我园的区域学习故事内容丰富,涉及的层面也较多,如《我的“地盘”我做主》,讲述了幼儿为益智区和生活区争地盘的故事,将两组幼儿说理由、拉同盟激烈对抗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好习惯,从叠被子开始》则是幼儿在自我服务中产生的学习;
    还有社会资源利用的故事,比如《港闸,搭建变奏曲》是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天生港闸后,追随幼儿的兴趣,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多种技能搭建港闸的故事。在这些学习故事中,我们发现教师能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不断追随幼儿的学习、探究兴趣,引发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故事。

    2.故事关注过程,推动深度学习

    如今,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幼儿的深度学习。如:学习故事《“绳”彩飞扬》,从户外跳绳活动中幼儿的问题出发,绳子为什么过不去?容易打结怎么办?绳子怎么收?……教师倾听幼儿的想法,支持他们在玩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深入。

    (三)儿童海报

    之前的主题墙、学习故事墙大多是教师为主导,幼儿提供部分作品。但随着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的反思,教师们意识到:儿童是自己发展的主人,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因而,我们的区域环境开始呈现幼儿思考、讨论、探究、发现等解决问题的过程;
    注重引导幼儿多样化表征记录,区域学习环境中幼儿的参与性明显增加。

    首先体现在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都来自孩子。如:大班儿童海报《水到渠成》是发生在大班科学探索中的学习故事,照片能还原游戏现场,让人直观感受当时的游戏情景,让参与和不参与的幼儿都有了发表观点的可能。而幼儿涂鸦式的记录,虽然很难看懂,但从幼儿的表征和教师便条式的记录中,我们看到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围绕“水渠的搭建”挖掘出更多值得探究的信息。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正是幼儿的深度学习。

    其次,体现在幼儿的探究更加深入。区域环境中,因为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幼儿有了更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相应地,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更加丰富,如:观察、讨论、实验、测量、对比、统计、合作、运用工具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还采用多元的方式对探索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表达。如:小班儿童海报《小树小树,你别怕》,起源于散步时,“树上的一个药水袋子”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于是都想照顾小树。他们通过抱一抱、唱首歌表达了对小树的关怀,在给小树送礼物的过程中,遇到树枝高礼物挂不上去、天冷了小树怎么办等问题,幼儿们讨论、探索,积累了搬运、登高、固定的技巧。在照顾小树的过程中,迁移了被爱的情感,将温暖传递出去。

    多样的探究策略,助力幼儿在区域环境中自主解决问题;
    多元的表征表达,加深了幼儿对于问题的感知和理解,支持着区域中的深度学习。总之,让我们真正做到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提倡的“六大解放”,满足儿童的自我实现,成为儿童成长的合伙人。

    猜你喜欢建构区域儿童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分区域小学生导刊(2016年34期)2016-04-11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区域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六·一”——我们过年啦!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6期)2006-06-14

    推荐访问:区域环境 创设 适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