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3-06-29 08:4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钱毓秀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数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模式的运用能够实现实时的互动与融合,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的综合性与生动性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丰富性与拓展性的要求。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于App平台的使用越来越多,尤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随之而来的线上教学将数字化教育推上了教育形式变革的潮头[1]。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就属于其中之一。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创新教学的形式与丰富教学的内容,强化课程的思想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交互系统的使用,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采用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深化课程社区的应用,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开展自主预习

    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将生活经验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转化为具象的知识,帮助学生合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完善的学科价值观养成。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时,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中“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要求,坚持生活化、价值性、知识性等资源筛选原则,从网络资源中选择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需求的数字化资源,尤其注重选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素材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比如,在当前全民防疫抗疫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搜索实时的防疫抗疫政策、先进典型人物、众志成城的抗疫事例等素材。这些正面的事例彰显国家精神、国家力量、国家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又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走进社会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搜集关于社会生活的图片、文字、视频等鲜活、生动、可听可视可感的素材,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融入这些生活化的素材,从而真正借助技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自主预习深入展开。

    (二) 数字赋能,为后续教学增效

    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实时将课堂知识内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备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时,教师可以将在网络上搜集的一些关于谣言传播的案例,整理汇总到“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如何从杂乱的信息中辨别真伪,引导学生强化自我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所具备的即时性、交互性、拓展性和丰富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的探究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数字赋能,为后续教学进展增效。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不同于线下教学过程有时存在机械性、单向性等问题,教师线上教学时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平台的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实现师生的高质量、多层次互动,从而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3]。

    (一) 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生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要优先考虑资源与教学目标、培育学科素养的学科黏性,问题应凸显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线上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设计情境性问题。比如,借助教材资源中对于遵纪守法的具体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探究哪些行为属于法律允许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社会道德倡导的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行为模式。学生通过平台进行问题的探究与回答,提出自己关于问题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从而实现师生的高效互动,同时也能够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需要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勇担社会责任”的课程内容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利用平台“课堂直播”中的“答题卡”“互动板”“单线连麦““群体连麦”等功能,让学生回答问题,讲述自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并在平板电脑的学生端App上,完成教师预设的练习,如连线、填空、选择等。教师在“答题卡”“互动板”上查看学生答题的情况,借助后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内容的即时调整。还可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问题的设计,比如对于班级集体活动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 主题活动设计助力学科素养养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在设计上新颖独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容,如八年级教材中的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遵守社会网络规则、参与社会活动等。这些教材中的内容,在概念理解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要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数字化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具象的内容,可以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自定义的功能模块进行活动主题的设计[5]。基于这种模块功能,学生就可以按照平台上教师布置的主题自主参加小组合作,根据教师布置的情境化主题活动方式,按要求完成主题活动。比如,在一次“参与城市民主生活”的主题设计任务中,教师让学生设计一场城市水费价格调整的听证会,由学生自主按照要求扮演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水厂人员、消费者、专家等,每组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会设身处地探讨为什么要举办价格听证会、如何保障听证会的公正性等问题,学生体会到作为普通的公民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责任感。学生参与这种引导式的主题活动,能够在合作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线上的资源搜集与线下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可以采用线下的实地访谈与调查,能够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去采访、思考和总结,从而意识到身为社会公民所承担的责任。

    (三) 搭建互动舞台助力学生成长

    有趣的动画场景、真实的模拟情景、交互的图片辨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数字资源搭建起来的虚实相生的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区别于线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生态,线上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融合,搭建课堂互动展示的舞台,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感悟生活、生成知识、启迪生活智慧、升华生活情感。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块中的课堂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线上搜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将线上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融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传到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并加以展示。比如,在教授“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图片、文字、数据分析等素材。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授课时,学生将这些资料展示在讨论区中,并且就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与维权状况进行介绍与说明。这种在线上展示线下的调研成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观察,推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以此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在“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设计的课堂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一) 借助个性化学习评价迅速掌握学情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练习巩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课程内容的练习设计与处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教师能够快速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如,教师据此选择布置相应的知识点练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发放线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进行即时的反馈,形成独属于学生个体的专属报告。准确分析学生的学情,让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状态,实现分层教学评价,也能够动态调整后续课程的进度、内容、教学方式等,实现对教学的动态推进[6]。

    在讲解“延续文化血脉”等课程时,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前布置给学生作业,如在清明节、建军节或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等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上传相关照片、活动资料到数字化教学平台。在线上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由于在预习阶段,学生对红色文化已有近距离的接触与体验,因而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已有经验畅所欲言。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红色场馆云浏览”,参与的学生进行弹幕交流,共建观看文档,完成实践感悟小报等作业并上传到数字化教学平台。学生共同参与,在弹幕中交流感想,能够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制作“红色场馆云浏览”弹幕的方式,实现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 数字化第二课堂夯实学科素养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强大的虚拟功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线上教学资源在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同时,还丰富与推进了第二课堂建设。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教师需要注重运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推进第二课堂,推进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体会知行合一。比如,在进行“建设美好祖国”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伟大人物的事迹、新时代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等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担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新时代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逆向而行的抗疫医务人员与志愿者等,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人物身上感受到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等。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课程开展基地,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英雄的特质进行总结与归纳,对身边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讲解,从而使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政治认同。

    (三) 过程性动态反馈助推教学变革

    统观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借助平台上的课程资源,能够快速搜集互联网上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教师借助平台的多元互动功能,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的教学互动与课后的师生交流效果。同时,即时性的互动交流确保了课堂内容的即时落实,加之课外活动的拓展补充,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平台的问卷调查功能,动态灵活地掌握学生各个阶段的学情进展。学生则可以根据个人学情,随时点击查阅资源库里的学习资料,确保学习的动态性和完整性。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时信息反馈,能够尽量减少教与学两端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综合使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实现了有资源、有互动、有落实、有反馈,从而有效推动了学科课堂教学变革。

    以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为突破口,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使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学习、动态反馈等方式的深入展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教育数字化工具,能够实现多元化教学,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从传统的线下授课的模式,转向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灵活多元、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学科素养建设,真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法治道德数字化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推荐访问:数字化 学中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