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四川省养牛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3-06-19 15:45: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曾宪春,谭和平

    (1.四川畜牧兽医杂志,四川 成都 610041;
    2.成都市坤宏优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

    1.1 四川牛存栏量在全国的比重 1950 年迄今,四川牛存栏一直处于全国前茅,存栏量始终占据全国比重的10%左右,属于名副其实的养牛第一大省。以2021 年为例,当年全国牛存栏9 817万头,其中四川牛存栏830.50万头,占全国的8.46%,居全国第一位。

    1.2 四川历年牛存栏量及人均拥有量 详见表1。

    表1 四川历年牛存栏数量与人均拥有量

    由表1 可知,70 多年来,四川省牛存栏并没有随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增长。说明无论经济形势怎样变化,在现有技术条件或养殖环境下,作为单胎动物的牛,其产业发展似乎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2.1 存栏重心在川西高原 四川省牛存栏集中地主要在阿坝州、甘孜州等川西高原地区,以牦牛饲养为主,牛存栏量从2000年的579.33万头到2020 年的571.21 万头,可见20 年来川西高原养牛数量总体趋于稳定,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川内其余地区的养牛数量波动很大,从2000 年的467.32万头减少到2020年的309.06万头,降幅达33.87%。

    2.2 牦牛品改成效显著 通过几代养牛人的努力,牦牛品改成效较为显著。以甘孜州为例,2015 年末牛存栏237 万头,其中牦牛(含犏牛)约200 万头,占全省牦牛总量的近50%。2020 年末全州牦牛(含犏牛)存栏191.31万头,占全省牦牛总量的48%。犏牛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作用甚至超过牦牛。分析原因,主要是品改后的犏牛完全适应高原寒冷环境,产奶量和增重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1 牛存栏量逐年下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995年四川全省牛存栏量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 115.86万头),比建国初期净增467.26万头,随后逐渐下滑至2021 年的830.5 万头。从数量上看,随着传统养牛散户的不断退出,养牛产业逐渐萎缩,牛存栏量还可能面临持续下降的态势。从牛肉产量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30 多万吨,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生产效率(单产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从2009 年开始,国内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牛肉由纯出口国转变为纯进口国,往后逐年上升。到2021 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已上升到6.57 kg,牛肉进口依赖度已接近25%。

    3.2 种业发展滞后,育肥效率不高 生产上还是以原始地方牛种为主,自主培育品种少,国外引进品种、新类群占比也很低,母牛良种化程度不高。养殖场户养种育种意识淡薄,省内几乎没有种牛场,种业基础薄弱。在川西高原,养牛育肥主体还是耐粗饲、耐寒、耐缺氧的牦牛,母牛繁殖率偏低,绝大多数母牦牛三年产两胎,存栏量始终难以大幅提升。饲养中牦牛生长缓慢,单位体重偏轻,体格小、晚熟、生产性能低,形成了牛存栏量高、出栏率低、牛肉产量不高的基本格局。

    3.3 牛单体出栏重偏低,生产水平不高 2020 年四川省牛出栏量为296.44 万头,牛肉产量为37.03 万吨,计算得出牛单体平均产肉量(胴体重)为124.92 kg/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 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显著低于养牛业发达国家(其水平大多在300kg以上,日本高达430多kg)。

    4.1 加速良种化,提升母牛繁殖力 纵观世界主要牛肉高产大国,几乎都将优良品种作为发展基础。按照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四川养牛业不能简单走增加饲养量的老路,应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可在适度增加饲养量的同时,加速良种化进程,通过提高出栏牛(或屠宰牛)的单产水平(胴体重)来实现全省牛肉总产量的增长。提升母牛繁殖力的重要举措就是引进优质种源,如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对本地牛种进行杂交改良。当前,四川全力推广的“蜀宣花牛”,就是以宣汉黄牛为母本,以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和乳用高产奶牛荷斯坦牛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客观上讲,母牛繁殖必须保持在每年一胎,无论是“四年三胎”还是“三年两胎”都将入不敷出,如果进入“两年一胎”,就只能依靠外调。

    此外,还应重视母牛的产后保健,严控产后母牛发生内外三联综合征。外三联征通常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少乳或无乳综合征,内三联征主要指卵巢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简称盆腔炎)。前者临床可见,容易解决,后者临床不可见,只能依靠经验判断。内外三联综合征严重者,会引起母牛产后瘫痪,轻者无任何表现,但都会表现出久不发情,大大降低母牛的繁殖力。

    4.2 科学饲养,提高肉牛增重力

    4.2.1 按血缘类别分群饲养管理 对含有外血缘的杂交牛单独饲喂,不与本地牛种混群。重点是对改良牛种加量饲喂,特别是黄白花明显带有西杂血缘的牛,应从一日2 次饲喂增加到3~4次。另外,早晚两次定时饮水,极大地限制了肉牛生长对大量饮水的需求,应将定时饮水改为全天饮水或自由饮水。

    4.2.2 设定肉牛育肥增重目标 育肥牛体重在原基础上第一年净增重争取递增30%,第二年递增20%,第三年递增10%。这样发展下去,到“十四五”末,川内肉牛出栏数量即使没有大的变动,产肉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4.2.3 推广全混合日粮(TMR)或牧草玉米饲喂技术 提供营养均衡的全混合日粮,保证充足的青粗饲料,提供必要的能量饲料如优质玉米等,可以促进品改牛的快速生长,缩短出栏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孕后期母牛应限制能量(玉米)饲喂,防止胎犊过大造成难产。

    4.3 保住高原基本量,复兴盆地区域存栏量 要保住高原牛存栏基本量,就必须坚持牦牛品种改良,提高犏牛的增重量和出栏重。同时,支持牧区开展牦牛标准化养殖,利用天然牧场发展人工种草,推行粮改饲,推广青贮和黄贮,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推进牧区牦牛生产方式从高度依赖天然草原的“逐水草而牧”向“夏秋天然放牧+冬春舍饲半舍饲”和“牧繁农育”转变,提高牦牛出栏率,降低冬春死亡率。

    要实现川牛业振兴,还应复兴盆地区域的牛存栏量,努力提升规模牛场的繁殖率,培训普通养牛户掌握分阶段科学饲养技术,通过“扶大带小,场繁户育”快速育肥,加强肉牛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促进出栏。

    作为养殖大省和战略大后方的四川,只要扎实突破种源、繁殖、饲养管理等生产环节的瓶颈,养牛业定会重新走上历史发展的新前沿。

    猜你喜欢 养牛存栏牦牛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赛牦牛(布面油画)青海湖(2022年3期)2022-06-09牦牛场的雪组诗滇池(2022年5期)2022-04-30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跟着牦牛去巡山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0年9期)2021-01-18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推荐访问:养牛 现状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