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新概括与新阐释

    时间:2023-06-16 08:5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陶志勇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北京 100865)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运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着眼,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工人阶级、亲自谋划党的工运事业,主持召开了党的百年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出席中国工会十六大(2013年)、中国工会十七大(2018年)以及两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2015年、2020年)等重要会议,两次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2013年、2018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2015年),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7年),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把关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职工十分关心,他每次在国内考察时,都要深入企业看望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动模范,与他们亲切交流;
    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先后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2018年)、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2020年),向首届全国技能大赛(2020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2022年)致贺信,每年都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五一节日的祝贺慰问等。

    习近平总书记十多年来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主要文献有82篇,其中仅重要指示批示就达30多件。通过梳理概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次数之多、数量之大、内涵之丰富、要求之具体,体现了他在丰富的政治历练和实践探索中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和工运学说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融入了新时代的特征元素,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和观点,把党对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辟了党的工运理论新境界,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巨大的引领作用、磅礴的实践伟力,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

    目前,社会各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概括和阐释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2018年10月王东明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的阐述。他将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八个坚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四个立足”的实践要求: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方位,在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贡献力量;
    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中担当作为;
    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中履职尽责;
    立足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在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中开拓创新[1]。

    此后,王东明同志又在多个场合,对该重要论述进行阐释,不断丰富和拓展其内涵。最新的一次集中阐释是在2022年6月28日全总十七届六次执委会议上,他将其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五个方面:一是要求工会永远保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
    二是要求工会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
    三是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
    四是要求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
    五是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六是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七是要求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八是要求工会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
    九是要求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十是要求把快递员、送餐员、卡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十一是要求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十二是要求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十三是要求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十四是要求工会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十五是要求做好基层工会工作[2]。

    这些理论概括都十分全面、客观,特别是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总结的“八个坚持”的基本内涵,是业内公认的权威观点。现在的问题是,这一概括毕竟是4年前提出的,近几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工会事业的发展都有了新的变化,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任务,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了许多新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随着党的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工运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本文认真重温该重要论述有关的82篇重要文献,对照已有的概括发现:首先,当务之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一些新增内容,需要及时补充进来。其次,我们对该重要论述的一些观点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需要进行新的概括,比如“第七个坚持”,强调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事实上增强“三性”是工会的长期任务和衡量工会工作的根本标尺,工会的所有工作、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增强“三性”来开展,而不仅仅是对工会改革的要求。最后,原来的一些内容需要重新调整,比如“四个立足”的实践要求,是各级工会贯彻执行重要论述的要求,并不是该重要论述本身的内容。鉴于此,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入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原来的理论概括框架进行新的整合,对该重要论述进行系统的再思考再梳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行新的理论阐释。

    理论研究追求彻底,理论越彻底,解释力量就越强。为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发展,解决该重要论述归纳的固有缺陷,考虑到该重要论述与劳动、劳动者、劳动关系密切,自然脱离不了工人、工厂、工会这“三工”问题,工会工作与“三工”具有天然联系。我们可以把“八大坚持”这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凝练概括为习近平的劳动观、工人阶级观、工会观。这一理论归纳还有一个好处: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理论阐释框架,无论该重要论述的思想和内涵如何拓展,其所涉及的对象——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是不会变的,都可以囊括进来,只需要在局部微调即可。

    (一)从劳动的视角出发,该重要论述聚焦“劳动光荣、创造伟大”,集中阐述了习近平劳动观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的尺度,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中,印证了习近平劳动观的这一“价值”源头。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创造新论断——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关于劳动创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作为人类本质活动的劳动作了一些新的阐释。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3]。2014年4月30日,他在乌鲁木齐接见劳模先进人物代表时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4]。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他着重强调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5]。2016年4月26日,在与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他再次强调了“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的观点,着重强调了“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6]。2017年1月26日,他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7]。2020年11月24日,他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8]。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深刻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人民的奋斗和劳动,创造了历史、书写着当代、成就着未来。他强调在新征程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5],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2.劳动价值新论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动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本身也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围绕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发表重要讲话,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形塑中国人的精神风貌。2013年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3]的劳模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这是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阐述劳模精神。2014年4月30日,他在乌鲁木齐接见劳模先进人物代表时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4],这是他首次提出“劳动精神”这一重要的创新概念。他在201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5],这是他首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这两个同根同源的精神并列起来讲。2016年他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6]。这是他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这一新概念,工匠精神开始焕发时代之光。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9]。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首次历史性地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8年10月29日,他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10]。这是他首次将“三大精神”并列,把劳动的价值引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他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8]。同时,明确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8]。这是他首次对“三大精神”内涵进行全面、系统、透彻的阐释,标志着我们党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标定了我们所处新时代的精神坐标[11]10。2021年9月29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名列其中,为新时代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3.劳动幸福新论断——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8]。实现幸福劳动,是劳动本质属性的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使命的驱使。幸福劳动构成了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总体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美好生活时,引用了恩格斯概括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的一段重要论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2]。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道,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3][5]。他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3];
    在当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再次强调,“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4];
    同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指出,“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5]。短短3个月里,他就3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他进一步强调,“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14]。2021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他在致全国广大劳动群众的节日祝贺中讲道,“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16]。他反复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3],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8]。

    4.劳动教育新论断——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具有与生俱来的教育功能,劳动教育是真正关系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5月29日,他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指出,“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不要形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17]。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观点,提出“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8]。2018年4月30日,他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勉励他们用自身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2018年5月2日,他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谈道:“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18]。2018年9月10日,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9]。他多次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3]。他指出,“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6]。他反复强调,“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6]。他深刻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
    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3]“要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6]“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5]“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8]。

    5.和谐劳动关系新论断——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明确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其一,强调我国劳动关系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2011年8月15日,他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现阶段的这种劳动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与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和公有制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也有不同之处。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关系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完全能够在合作、协商、协调、依法调处的基础上得到解决的,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其二,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5]“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依靠职工群众共同把企业办好。”[4]

    其三,强调高度关注一些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他指出,“快递员、送餐员、卡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各类平台就业群体以及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出现的新就业形态群体,既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又是容易出现风险矛盾的群体”[10]。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20]要求工会“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8]。

    其四,强调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2011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形成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是有效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自主协商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关系领域中一些重大问题”[21]“把党政力量、群团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结合和统一起来,共同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9]。

    其五,强调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增强主人翁意识,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3]。强调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10]。

    (二)从工人阶级的视角出发,该重要论述聚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集中阐述了习近平工人阶级观

    我们党的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关爱工人阶级,明确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这一传统,同时,又在如何推动“依靠方针”落地上作了进一步的延展,指明了具体的路径和思路。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1.依靠方针新论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当口号喊、标签贴

    “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提法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论断。

    其一,强调工人阶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3]。他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22]。他深刻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8],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5]。

    其二,从依靠、巩固、发挥三个维度强调了工人阶级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3],“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8]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工人阶级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23]。要最大限度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10]。

    其三,强调落实依靠方针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5]

    其四,强调了落实依靠方针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3],“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5]。强调国有企业是落实依靠方针的重点,“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25]。

    其五,对工人阶级既寄予厚望,又提出明确要求。他号召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
    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
    要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3]。要求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5][8]。

    2.工运主题新论断——工人阶级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既是对工会的要求,更是对工人阶级的殷切期望。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讲道,“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3]。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提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工会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团结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工会工作必须放到这个大目标下来谋划和推进。他明确指出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工会组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强调“一个是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使中国梦真正入脑入心,真正同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一个是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满怀信心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火热实践,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22]。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5]。2015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必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24]。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8]。

    3.产业工人新论断——产业工人是主体力量、中坚力量、骨干力量、有生力量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行业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是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本依靠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

    其一,明确了产改总体思路和队伍建设目标。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方案中突出强调了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其二,明确了产改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9]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劳动者素质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2013年7月,他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26]2014年6月23日,他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7]。2015年4月28日,他在全国劳模大会上指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5]。2019年8月,他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28]。2019年9月24日,他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29]。他深刻指出,“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30]。

    其三,明确了推进产改的五大改革措施。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8]。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指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31],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三)从工会的视角出发,该重要论述聚焦“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集中阐述了习近平工会观

    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定期听汇报、作指示,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其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1.党对工会的领导新论断——做好工会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

    其一,强调工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要求工会要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5]。他指出,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22]。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工会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工会工作做的是群众工作,实质上就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讲政治不是抽象的,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要落实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10]。

    其二,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也是工作准则和具体要求。他明确提出“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5]。

    2015年7月6日,他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由于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众多、层次多样,党需要建立旨在广泛联系各方面群众的群团组织来帮助党做群众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会议明确强调,如果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不落实,流于形式,那也不能算是坚持了党的领导,至少是坚持得不好、不得力[24]。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就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工会工作放到这个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推进;
    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着重强调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22]。

    其三,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工会的领导。他明确指出,领导群团组织是各级党委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实现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制度。工会、共青团、妇联受同级党委和各自上级组织双重领导。完善地方党委研究决定党的群团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完善分级管理、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24]。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大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热情关心、严格要求、重视培养工会干部,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多资源和手段,为工会履职创造更好条件[3][5]。

    2.工会发展道路新论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其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3]。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希望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5]。

    其二,强调全面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他明确提出,做好党的群团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在工会领域的具体展开),全面把握“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统一”的基本特征。“六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三统一”,就是各群团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的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相统一[24]。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工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工会最鲜明的特色。

    其三,强调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他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10][22][24]。

    3.工会基本职责新论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其一,提出保障职工权益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工会要赢得职工群众信赖和支持,必须做好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

    其二,提出工会要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的大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哪里的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群团组织就要站出来说话。同时,做这些工作不能站在纯服务、纯业务的角度,必须同群团组织履行政治职责紧密联系起来,高举旗帜,巩固阵地,争取人心,而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人与我们争夺群众[5][24]。

    其三,提出维权服务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3][5]。2018年10月29日,他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提出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10]。

    其四,提出维权要讲全面也要讲重点。重点就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职工群众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综合起来看,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众,应该摆在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经常抓、反复抓、深入抓[22]。服务职工工作的重点是困难职工,现在城市困难职工还不少,我们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也包括城市困难职工。要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及时做好因各种原因返贫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为广大职工提供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10]。

    其五,提出维权要坚持“双维护”。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要更好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要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代表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从制度上源头上保障职工群众利益、发展职工群众利益[22]。要把稳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5][8]。

    4.工会改革创新新论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其一,强调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推进工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5]。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群团领导机关要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减少中间层次,不要叠床架屋,要更好适应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需要,把群团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9][24]。

    其二,强调“增三性”是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关键是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工会肩负着引领工人阶级跟党走、使之成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使命。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的工作。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必须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走出高楼大院,摆脱文山会海,破除衙门作风,破除机关化、行政化现象,更多到职工群众中去[10][22][24]。

    其三,强调群众路线是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入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倾听他们呼声,关心他们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22]。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职工身上,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5]。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工会应该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不能存在“最后一公里”。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网上亮出工会旗帜、发出工会声音[10]。

    5.基层工会建设新论断——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

    其一,提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工会的力量在于组织,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使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更好发挥“传动装置”和“杠杆”作用,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10]。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基层群团组织要立足自身挖掘潜能,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把神经末梢搞敏感,把毛细血管搞畅通。联系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是群团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接长手臂、形成链条,使群团组织成为党联系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渠道[24]。要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8]。

    其二,提出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三个着力”的要求。2014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总党组关于基层工会建设情况的报告中作出重要批示,明确强调,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联系职工最直接,服务职工最具体,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其三,提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他着重强调,快递员、送餐员、卡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各类平台就业群体以及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出现的新就业形态群体,既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又是容易出现风险矛盾的群体,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把他们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使工会成为他们愿意依靠的组织[10]。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其思想理论观点集中体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植根于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方位,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这些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劳动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对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面临问题的新阐释新回答。追根溯源,该重要论述的形成既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艰苦劳动岁月的素质养成(他本人是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典范);
    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驱使,也是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
    既是坚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担当,也是形塑当下中国人精神风貌的路径思索(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该重要论述是一个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把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简要概括为“三观、十三新论断”,即习近平劳动观(包括劳动创造、劳动价值、劳动幸福、劳动教育、和谐劳动关系五个新论断),习近平工人阶级观(包括依靠方针、工运主题、产业工人三个新论断),习近平工会观(包括党对工会的领导、工会发展道路、工会基本职责、工会改革创新、基层工会建设五个新论断),是一个全新的理论阐释框架。

    从“三观”上看。劳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关键理论变量[11]249。马克思“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32]。习近平劳动观与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契合,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等的理论之源。有了劳动,自然就有了劳动者——工人阶级,劳动实践锻造了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作为劳动群众的主体,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3]。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人阶级观。习近平劳动观和工人阶级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有了劳动,也就有了劳动关系。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会上强调的,中国的劳动关系矛盾与西方的劳资冲突对抗不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这种具体利益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完全能够在合作、协商、协调、依法调处的基础上得到解决的。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工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的群团组织,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的工会观与劳动观、工人阶级观,三者精神高度契合,在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从“十三新论断”看。“十三新论断”是“三观”的具体展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劳动创造新论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劳动价值新论断、“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劳动幸福新论断、“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教育新论断、“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新论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当口号喊、标签贴”的依靠方针新论断、“工人阶级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主题新论断、“产业工人是主体力量、中坚力量、骨干力量、有生力量”的产业工人新论断、“做好工会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的党对工会的领导新论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工会发展道路新论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会基本职责新论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创新新论断以及“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的基层工会建设新论断,全景式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核,突出体现了重要论述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原创性特点。

    “三观、十三新论断”,是认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体系、思想逻辑、丰富内涵的一个全新视角。通过这一理论新概括,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重要论述的重大政治意义、深刻理论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强大实践意义的认识,使我们深刻理解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复杂背景下,该重要论述必将为推动党的工运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指南。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到稳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不管社会风云如何变化,劳动将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必将进一步确立,劳动要素在社会分配中将更加受到重视,广大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将更加得到尊重,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将稳步建立,全社会劳动的活力将竞相迸发,创造的源泉将充分涌流,中国工会将更好地团结组织动员工人阶级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之歌,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工会工作职工群众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浅谈新时代工会工作中国盐业(2018年12期)2018-09-21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工友(2017年12期)2017-12-22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09-26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兵团工运(2016年4期)2016-02-01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兵团工运(2016年5期)2016-02-01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年5期)2015-09-26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共产党员(辽宁)(2015年7期)2015-01-03

    推荐访问:工人阶级 阐释 总书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