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民族文化的论文 民族文化对比下的英汉比喻差异

    时间:2018-12-23 19:39: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比喻在中西方语言表达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了解在民族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之处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国际语言学术交流等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
      关键词: 比喻 民族文化差异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手段,没有比喻,语言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比喻的种类有很多种,早在我国宋代就有关于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引喻、虚喻等的记载,发展至今,最常见的比喻形式有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语言和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有怎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就会出现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样,作为一种修辞方式的比喻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古希腊人常用天神比喻快乐、逍遥;阿拉伯人常用风暴比喻灾难;非洲人常用橄榄树枝比喻和平;印度人把牛作为神的象征;墨西哥人常用仙人掌比喻独立;美国人把耶稣当神一样崇拜;而中国人则常用龙比喻自己的祖先,用梅、兰、菊、竹比喻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传统精神。总之,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比喻都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特征。
      比喻的心理基础是想象,更准确地说是联想,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特征与某些事或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在这方面英汉比喻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美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主要指汉族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就出现了在英美文化中提到某些事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或者是其它的特征。反之亦然。所以本文就民族文化对比下的英汉比喻差异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下简要说明。
      
      第一, 由于社会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Their opinions on art are for the birds. 词典注明for the birds是一个源自美国的成语,主要用于口语,意为“没有意义或价值”,因为birds在英文中常比喻比自己懦弱或蠢笨的人,因此为birds准备的东西被智力正常的人认为是unacceptable。在不同的上下文里,这一成语可以有不同的译法,如:
      Their opinions on art are for the birds. 他们对于艺术的观点简直荒唐可笑。
      I’ve seen the film. It’s for the birds.我看过这部电影,无聊透了。
      A T-shirt selling for one thousand yuan. The price is too high. It’s for the birds. 一件T恤衫要卖一千块钱,太贵了,才不值那么多钱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bird一词在英语中有贬义也有褒义,可以指女孩(dolly bird)、犯人(jail bird)、机灵鬼(downy bird)、行家老手(old bird)、怪人(queer bird)、夜猫子(night bird)、早起的人(early bird)等。
      同样,汉语中也有这样的比喻: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我们从以上这些英汉比喻可以体会出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自的社会风貌和行为习惯。
      
      第二, 由于历史发展和文艺方面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至今拥有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中国有“卧薪尝胆”、“南柯一梦”、“掩耳盗铃”、“鸿门宴”……然而,英国人就没有这个历史背景,所以也没有这些比喻。同样,英美国家常用的一些成语典故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找不到渊源:cat’s paw,字面意思“猫爪子”,出典为17世纪法国著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的《猴子与猫》。讲的是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儿,替它从炉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来。猫儿应命去做,结果猫爪子被火烧伤了,而取出的栗子却被猴子吃光了;a Shylock(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a Frankenstein(弗兰金斯坦;人们常说“制造一个弗兰金斯坦”),指杀伤原制造者的怪物或东西,也指制造这种东西的人以及可怕的怪物或人――这是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金斯坦》中的人物。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医学院的学生。他把尸体中的骨头取来,制造了一个似人的怪物,最后自己被这个怪物杀害; Odyssey(奥德赛)比喻艰难的旅程。但中国就没有这些文化渊源,因此也就没有这类的比喻。又如《基辛格》一书开头对基辛格的一段描写:
      ...he (kissinger) has been described as, among other things...“Dr.Strangelove,”...“Nixon’s Metternich,”...“Jackie Onassis of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M.&.B.Kalb;Kissinger)...他(基辛格)成了传奇人物,给他加的头衔多极了,……“斯特兰奇洛夫博士”……“尼克松的梅特涅”,……“尼克松政府的杰姬・奥纳希斯”(马文・卡尔布佰纳德・卡尔布:《基辛格》)Strangelove(斯特兰奇洛夫)是1964年美国同名电影Dr・Strangelove(《斯特兰奇洛夫博士》)的主人公,是一个受美国雇用、毫无人情的德国科学家;Metternich(梅特涅)是19世纪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和首相,外交老手,基辛格非常崇拜此人;Jackie Onassis(杰姬・奥纳希斯)是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的妻子,一直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妇女”之一。这就是说,基辛格具有这三个人的特点。中文比喻里也有不少同类的例子,比如:“在你们中间肯定会有未来的鲁迅和郭沫若。”是指在你们当中肯定会有文学家产生;“我们厂里的诸葛亮真多”,是指厂里有很多聪明又有才干的人。又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天安门诗抄》)诗中用“鬼”和“豺狼”来比喻残暴和险恶的“四人帮”。“雄杰”喻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只有了解中国历史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诗中的喻意。
      
      第三, 由于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英国人、美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都把狮子比喻成“百兽之王”,使它享有很高的声誉。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但是,中国人则认为狮子不过是一种凶猛强大的动物,而不见得庄严雄伟,倒是常把老虎(tiger)比喻成“兽中之王”。如常把勇将比喻成“虎将”;把勇猛善战的人比喻成“虎胆英雄”或“如猛虎下山”以及“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又如“他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则是比喻“他”生机勃勃。提到兔子,中国人很快就会联想到它的敏捷。如中国人常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东北方言还把跑得快的人说成是“穿兔子鞋了”。但英语民族却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英语常说as timid as hare, as timid as rabbit(胆小如兔)。可是,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之说。又比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喜欢我也要喜欢我的狗)。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来时像狮,去时像羊羔)。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像热砖上的猫)。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汤鸡(像落水的老鼠)。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牛(顽固得像头骡子)。as cunning as a dead pig狡猾得像狐狸(狡猾得像头死猪)。 eagles do not breed doves虎父无犬子(苍鹰不会生出鸽子),等等。
      以上的这些英语比喻,如按汉语习惯译成中文后,便会出现英汉喻体完全不对应的现象。这反映了英汉民族在思维方式、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中国人怎么也想象不出,死猪有狡猾的特征。只有英语里才有这类比喻。但译成中文时,只能按中国人的习惯进行意译,不能直译。
      
      第四, 由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的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英美和大多数西方人大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常常用《圣经》中的人名、地名和故事情节来做比喻的喻体。如Prometheus Unbound的原义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转义“释放出来的巨大力量”。把Prometheus喻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英语中用这类宗教和神话作比喻的很多。用Tower of Babel(巴别通天塔)比喻语言障碍。用olive leaf 来比喻和平。而人名Cain又是杀人犯的代名词,因为在《圣经》中,Cain因为嫉妒弟弟Abel得到了上帝的称赞而将其杀死。同样的Noah’Ark 则表示危险之中的安全之处,因为《圣经》中上帝为了惩罚那些邪恶的人们故意发了大水要将他们淹死,而只有诺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所以上帝用一只方舟挽救了他和家人的性命。此中的洪水Flood也就被比作成了一种严厉的惩罚工具,等等。在中国,佛教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对中国习俗、思想的影响在比喻中也得到反映。如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得过且过,胸无大志;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努力,用时应付一下;用“八仙过海”比喻各有高招。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吃”,“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等,都无不与佛教影响有关。
      以上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英汉比喻的不同之处,体现了民族文化特征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不少英语工作者,由于不了解这些,不知道英汉语言修辞以及所引起的联想方面的差异,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地道的英语比喻,同样也不能灵活地将汉语里的比喻准确地译成英文。难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影响我们同外国朋友交流。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比喻无论在中文还是在英文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比喻在民族文化差异下的不同之处,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更多的了解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2]邓言昌,刘润清.语言与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音研究出版社,1989.
      [3] 张韵斐,周锡卿.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民族文化 英汉 比喻 差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