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筝乐如诗,跨越千年的对话——古筝协奏曲《定风波》诗与乐的融合

    时间:2023-06-11 16:45: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林浦凤

    近年来,在国家提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文艺界掀起一股挖掘、创作及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族歌剧、舞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合唱及声乐器乐等,其中以古典诗词为创作元素的佳作更是层出不穷,得到艺术家和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喜爱。

    当音乐和诗词两者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的艺术火花和情感冲击美妙绝伦,超乎想象。古筝具有天然美妙的音响,后汉刘熙在《释名》里描述:“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在众多民族乐器中,古筝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委婉动听,一弹一拨尽显典雅风范。古筝艺术与诗词结合具有天然优势和极高的契合度,“诗”之情、“雅”之乐相得益彰。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邓翊群的古筝协奏曲《定风波》就是以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下简称《定风波》)为灵感而创作的。本文以古筝曲《定风波》为例,从苏词《定风波》的意境与内涵、古筝曲《定风波》分析、苏词《定风波》与古筝艺术的融合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古典诗词与古筝艺术融合的美学特质。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和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高博学,其文风豪迈洒脱、激情磅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清醒批判。苏轼尽管一生跌宕起伏,几经宦海沉浮,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和疏狂浪漫的个性气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因苏轼反对新法,遭遇“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后贬至黄州(现湖北黄冈),遂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定风波》这首经典旷世词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46

    这是苏轼在仕途坎坷、人生惆怅之际,与朋友同行山野途中偶遇风雨的抒怀之作。开头是序,道明写词的缘由,突如其来的大雨把人淋成落汤鸡,旁人深感狼狈,唯独他泰然处之。诗人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哲理思考,用“风雨”暗指人生的挫折与险境,然后用“莫听”一词表明外物不足萦怀的乐观心态,纵然万般险恶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穿林打叶声”。接下来,诗人用“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前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把淡然心态付诸行动,一边高歌吟诵一边缓步前行。诗人一生不畏权贵,不屑折腰,政治上屡受排挤和诬陷,虽饱经风霜与磨难,却依然坚守本心,无惧无悔。“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便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写出诗人面对坎坷境遇不屈不挠、自在从容的处世态度。

    诗词最后描写雨过天晴的场景和感悟,借由大自然时雨时晴的气候变化,抒写诗人以顺处逆的人生智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指代“风雨”之声,有一语双关之意,既指前文所述遭遇的风雨,又暗喻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诗人将大自然比作人生,既然风雨雷霆、阴晴圆缺皆属常态,那人生中的政治起落、荣辱得失又何必在意呢?

    纵观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从早期的名动京师、身居要职,到后期贬谪海南儋州,形同流放,可谓尝遍人间疾苦,阅尽世间百态,但他始终保持清醒达观的处世之道,逢苦不忧,遇险不忿,用旷达超脱的胸襟和宠辱不惊的智慧把坎坷人生活成一幅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画卷。可以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便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其豪迈洒脱、浪漫不羁的人格魅力,冠绝古今的诗词造诣,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今人于书案中读其诗,必心潮澎湃,会其意,可笑看风云。

    (一)乐曲的创作背景

    《定风波》的作者是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邓翊群,他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金钟奖”、第三届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银奖、“敦煌杯”中国民族室内乐作曲比赛评委会特等奖、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等,是上海艺术与音乐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创作编配了《定风波》《芦苇荡》《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游子思归》《末代传奇》等多种类体裁的筝乐作品,且多为古筝与各种乐器合作的协奏作品。

    《定风波》创作于2015年8月,当时作者正处于人生低谷阶段,面对重重困难挫折,苦闷彷徨,难以排遣。后来,他偶然看到苏轼作品,深受触动,瞬间打开心结,并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扣人心弦的作品。作者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共鸣,将个人情感寄托到乐曲当中,以情绪变化为主线,运用丰富的音乐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将初遇挫折的忧愁悲苦和直面困难的淡定从容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与苏轼的词作《定风波》情境相通,遥相呼应。该曲于2017年荣获全国优秀筝乐作品三等奖,2018年被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古筝原创作品选集》选录。古筝曲《定风波》获奖的意义不仅限于对作者音乐创作能力的肯定,更在于作品传达给人的精神与思考。在漫长的时光中,每个人都会有至暗时刻,这首作品就像一道精神的“光”,照亮前方的路,带给我们直面困难的勇气,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穿越障碍,走出迷途。

    (二)乐曲的创作特点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曲式结构为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慢板、快板、慢板再现三个部分组成。第1—80小节为引子加慢板部分,第81—196小节为快板加华彩部分,第197—220为慢板再现加尾声部分。作品采用双乐器协作的写作手法,古筝与钢琴不是主奏、伴奏的关系,而是双线并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两者并重的关系。通过两种乐器音色上的对比,声部之间的交错,和声与织体上的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的双乐器融合协作关系。古筝与钢琴的旋律交错进行,使旋律的发展有了鲜明的音色对比,两者在声部之间的相互融合,增强了音乐和声进行的饱满度和律动感。

    此曲的调性特征是在传统五声音阶的定弦基础上加入了两个变宫音,即C宫调式上的VII级音,形成了五声音阶与六声音阶的结合。这种定弦方式实现了自然转调,同时由于变宫音的运用增加七和弦的和声色彩,使乐曲和声的变化更加丰富。作曲家在其文章中曾说过:“由定弦图中可以看出3至9弦之间的GEBDAG的五个音自然形成了一个G宫调式。主调C宫调式为其下属调关系,这两调之间可以相互在不按音移柱的情况下形成自然的转调,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为演奏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8在现代筝曲的创作当中,很多作曲家都喜欢这种自由混合定弦方式,可以为音乐的表现力增加了多样的色彩。

    (三)乐曲的情感分析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的取名及创作灵感来源于苏词《定风波》,乐曲的音乐内容不仅涵盖诗词内容,还包括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段人生经历。自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其仕途及个人身心遭受重大打击,但对其文学创作生涯来说却是涅槃重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可谓诗人不幸,诗之幸。乐曲从“情绪变化”入手,用音乐手段重现诗人当年的心路历程,并将作者自身情感代入其中,完成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

    引子对应“乌台诗案”。苏轼被御史台奸人诬陷,因言获罪,入狱受审103天,险遭杀身之祸,身心备受煎熬。整体音乐氛围较为凝重,营造一种十面埋伏的危机感,突出诗人身陷牢狱的痛苦、不安、忧惧、委屈及愤怒等情绪。慢板部分对应苏轼贬谪黄州的经历。苏轼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犯官身份,地位卑微,生活困苦,行动受当地官员监视。乐曲旋律由缓慢向慢板高潮层层递进,将苏轼漂泊异乡的孤独失落,对政治的心灰意冷,最后又抱有一丝摆脱困局的期望等情绪徐徐铺陈开来。快板部分对应苏词《定风波》的上片内容。在黄州闭门静思一段时间,苏轼幡然顿悟,抛却一切俗世烦恼,以清明透彻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现实与人生意义。这部分音乐要渲染出万马奔腾的气势,模拟象征险境的狂风骤雨,同时运用速度的变化描述雨中高歌、闲庭信步的场景,最终将搏击风雨、超然物外的豪气推向高潮。尾声(慢板再现)对应苏词《定风波》的中下片内容。风雨过后,山映斜阳,回看来时路,风平浪静,一派祥和美好,“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苏轼豁达洒脱个性的绝妙写照。乐曲尾声是慢板再现乐段,同样的旋律表达的情绪却完全不同,从初入黄州的消沉郁郁,到此刻的悠然傲视风雨,前后心境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变,形成强烈的情感色彩对比。

    (一)模拟音效的诗乐融合美

    作曲家在乐曲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了模拟音效的音响效果,使音乐形象更贴近诗词创设的意境,模拟音效中的风声、雨声、雁鸣声等直接体现了诗词中的场景空间,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情境塑造,与词曲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模拟音效采用旋律设计或特殊演奏技法的创作手法来实现,如作品第44小节和第48、49小节下滑音和上滑音的旋律进行,仿佛大雁倦鸟归巢的鸣叫声,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隐喻苏轼被贬至遥远的他乡思念故土、乡愁无边和郁郁寡欢的愁苦心情。模拟风声的音效在第52、53小节“码左侧刮奏”处体现,通过力度上的弱起渐强、音高上的由低到高,营造一种风势由小到大、由缓到急的“风萧萧兮”的气氛,体现苏轼落寞孤寂的心情。又如快板乐段第133、135小节左手刮奏、右手扫弦的演奏手法形成的音响效果,营造一种“风雨交加、疾风骤雨”的场景,在急速的快板中感受苏词“莫听穿林打叶声”的风雨情境。

    (二)音乐发展的诗乐融合美

    曲式结构的设计是一个作品的框架,也是一个作品音乐发展的脉络。《定风波》这首作品从结构设计上就与诗词的内容紧密融合,音乐的发展层层递进,贯穿了诗词的全部内容。

    乐曲的第一部分是引子和慢板(第1—80小节),引子部分为第1—30小节。引子的第一部分由钢琴双手八度从高音区向下模进,从7/8拍子到6/8拍子到3/4拍子的变换节拍,钢琴始终以“f”强力度持续进行,衔接到古筝的摇指和弦,古筝弹奏力度从“fp—fff”即强起突弱到极强,同时钢琴在低音区保持持续震音,再连接到古筝单音反复后由强渐弱,最后第10小节钢琴与古筝一起落在属音B上。这段引子的音乐不论在节拍、力度、速度、织体上都有较大的对比变化,自由散板的节奏、不断的大幅度强弱变化、大跨度的音区对比等等都体现了音乐形象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与苏词中因“乌台诗案”而引起的官场动荡极为吻合。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逮捕入狱,从高官到犯人,仕途跌宕起伏,人生缥缈不定,音乐的各种变化巧妙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复杂时代背景,给听者准确勾勒出故事的情节画面。引子的第二部分,古筝的旋律保持在中低音区展开,中间有弱起渐强再渐弱的自由乐句,钢琴的音型由密集转为开放,预示着苏轼内心沉重、情绪低落以及心绪不宁的情感。

    慢板乐段为第31小节至第80小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总体缓慢,旋律平稳舒缓进行,以级进下行的乐句诉说着苏轼被贬黄州途中的境遇,既有劫后余生的情绪释放,也有前途莫测的凄惶,音乐的旋律线条感较强。慢板的第二部分从第44小节开始,速度比上一部分略快,稍流畅些,钢琴与古筝似乎在交流对答,节奏主体为八分音符,通过旋律的上下滑音、摇指与刮奏的音乐手法,形象描绘出异乡飘零、大雁啼鸣的情境,以及苏轼初入黄州时孤寂凄凉的心情。慢板的第三部分更加深情,歌唱性的旋律将音乐层层推进到慢板的高潮部分,这是作曲家自身境遇与苏轼被贬落魄情感的内心共鸣,音乐的进行表达了两种矛盾的心态,旋律的推进象征着渴望摆脱困境的积极一面,隐含的下行音阶进行又有无可奈何的消极一面,强弱变化的音乐对比深刻地描绘出作者的矛盾心理,实现诗、乐融合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准确刻画。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快板乐段(第81小节至第196小节),这段对应苏词内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段根据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81小节至第132小节,速度为小快板,古筝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与钢琴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加上古筝摇指技法的运用,突出了密集节奏的律动感,渲染了“山雨欲来,乌云密布”的氛围。第二部分为第133小节至148小节,速度为快板,速度的提升加上古筝演奏技法上大量使用扫摇、刮奏和不规则重音,描绘了“疾风骤雨”的场景,使听者如临其境,与苏词的内容紧密结合。第三部分为第149小节至第179小节,速度为急板,此处音乐的速度被推到更快,情绪也不断跟进,古筝快速的琶音进行,古筝与钢琴角色的转换,钢琴的主旋律与古筝的琶音形成鲜明的音乐色彩对比,充分展现了苏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豪迈心情。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慢板再现乐段(第197小节至第220小节),慢板再现对应苏词的内容:“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处主旋律的再现与第一乐段的慢板虽然是同样的旋律,但心境完全不同。钢琴的和弦平稳进行与古筝的主题再现,体现了困扰已久的愁绪随风雨飘走的平静状态,也是词人和作曲家心境豁然开朗的情绪转变。第208小节古筝摇指技法的运用结合力度的变化,展现“雨过天晴”的画面,也表现了作者豁达释然的人生态度。相同的旋律、不同的演绎方式让听者感受到面临困境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与信念。

    古筝协奏曲《定风波》为我们呈现出一场如诗如画的听觉盛宴。它所产生的诗乐融合的美学效果,与作曲家的音乐修养和人生经验相关。作曲家对挫折与困境有着深刻的人生领悟,并从诗人身上找到情感共鸣,对诗词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精准诠释。这是一首音乐与文学交织的艺术创作,堪称古筝艺术与古典诗词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古典诗词与古筝艺术都是中华数千年文明沉淀出的文化结晶,两者结合具备浑然天成的优势和魅力,我们应当在吟诵古典诗词中感受筝乐艺术的空灵与幽美,在聆听古筝的音乐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猜你喜欢 慢板定风波古筝 定风波轻音乐(2022年2期)2022-02-24邱 含陶瓷研究(2020年4期)2020-09-26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遇见古筝,置身竹海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苏东坡·定风波》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音乐探索(2016年3期)2016-12-13西皮慢板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推荐访问:协奏曲 古筝 跨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