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时间:2023-06-05 17:50: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盖 杰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表示,当代大学生面临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冲击,这类价值观容易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引路人的辅导员,有责任与义务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努力营造适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塑造品质精神,它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国内近五年来关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张钰婷(2016)《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熙园为例》、王坤花(2011)《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景观的传承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等。在中国知网以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主题的相关论文有40篇,其中近三年的论文占近十年内论文数量的一半。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其中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有4 300多条,占近十年内研究成果数量的三分之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学者在理论上开展研究。在中国知网关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仅查询到3篇文献。因此,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探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则更深入具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理查德·P.多贝尔关于校园艺术设计的三部著作《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校园规划》,分析了高校校园设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杰克逊等人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而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也有较为突出的成果,但目前尚缺乏思想政治引导角度的相关研究。

    (一)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含义及必要性

    校园公共艺术是由“公共艺术”衍生而来,是其在校园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公共艺术在古希腊时期就体现出城邦的公开性。关于校园公共艺术的研究,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观念中就有提到——以美育代宗教。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是以生动的设计语言阐释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成为高大上的景观小品,而是能对学生产生无言之教的作用,将整体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熏染。

    当前,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校园逐渐转型成为社区性公共环境,成为学校及周边居民的公共教育环境,势必需要有先进的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出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含义及必要性

    校园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华勒等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形课程”的概念,这些非学术型经验的主体实际上就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校园文化的养成过程,是学校办学之初奠定的文化基调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积淀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全体师生长期共同努力、凝炼而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道路规划、建筑物设计、自然环境种植及生态环境维护等;
    另一类是精神文化建设,包含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规章条例与校规校纪等体现的学校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育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育人导向,在有限的校园空间内,从时间发展的脉络,汲取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将各类文化统一在校园空间中,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群体文化氛围。因此,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对教育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精神内核是在筹办学校之初开始奠基,之后随着时代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进步慢慢形成的。

    (一)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校园特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环境建设。校园公共艺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形式展示校园精神文化内核。

    校园文化建设决定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存在及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人文价值和文化品位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内涵,在最能沉淀校园历史元素的环境中,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完整,制约着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逻辑性与思维性。校园文化建设由雏形到发展,由模糊到清晰,是整个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思维过程,将精神变为物质是设计的最终落脚点。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是所有学生参与、接受校园文化教育的隐性教育方式,可以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保证校园文化教育的全面性与连贯性。让学生跳脱出课堂与书本的禁锢,从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切实感受到校园文化与艺术生命的延伸,体会到校园艺术的魅力。

    (二)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利用多种渠道,抓住各类节日积极开展有利于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文化建设活动。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是用美学手法表现出来的,利用校园景观的排比、隐喻、借景等方式,将校园景观艺术化。校园公共艺术善于通过心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与公共法制教育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其中,进而增强全体师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新形势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有利于建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新时代校园。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服务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的主要受益人也是学生,将校园公共艺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更能突出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不是单纯聚焦于校园内部,更要与现实生活所关注的内容紧密结合,将时代特点、生活需求与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巧妙的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例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公共艺术设计将南方常见的砖、竹等进行应用,使整个校园具有了江南水乡的风韵。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通过隐性教育的审美体验,将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3.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能力。在校园空间中进行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熏染,在有限的校园空间中得到感官与精神的体验,艺术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主动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在新形势下有助于广大学生拒绝西方错误审美观的侵蚀,将“过度瘦弱”“男性女性化”等畸形审美形态拒之门外。美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与社会道德规范,更需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在大学生的美育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从劳动实践方面为学校师生提供艺术体验。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中,稻田景观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极具代表性的校园审美实践的体现,将水稻种植节日、中国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等融入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有效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言教育。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方式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因素。学生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主导者,他们的空间感受与空间使用满意程度决定着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导向。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及参与者,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使用的舒适性与现实性。学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对象,因此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是成功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经之路。

    校园文化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融合的有效路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创造参与设计活动及执行的机会,与其他设计者进行讨论及价值交换,获得学生群体对设计的认同,同时发展多种沟通策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多元学习和对周边问题反思的活动,可以有效凝聚学生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智慧与力量。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通常为3~5年,他们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感受校园文化,感受校园公共艺术,对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可以在校园中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形成设计方案,也可以将学生代表吸纳进设计团队,让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校园文化与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有机融合。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设计,在保护学生交流私密性的同时,也可以比全封闭空间更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感。例如,进行校园文化宣讲时,可充分利用此空间,使学生在有别于教室的环境下接受校园文化的熏染。

    (二)融入永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进行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时,一定要将生态永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校园自然环境特点与人文环境特点出发,将校园文化特色融入到整个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念。高成效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光源,提倡建筑自身就是教学工具,使用可回收的材料以及使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植物滴灌。例如,清华大学在胜因院改造中,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打造雨水花园,不仅达到平整地面节省土方量的效果,同时将古朴的建筑与现代的校园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三)滋养学生上善若水的品格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是水体的应用,应使水在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滋养学生上善若水的品格。中国古典院落设计中,水是重要的构成要素。水具有柔的品性,其柔的品格能化解各类矛盾,体现以柔克刚之道。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水景既可以表现美感,增加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又可以通过用流动的、活跃的水使整体的校园公共空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水体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体现了德育教育理念。

    水具有包容的特质,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与事,不用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也不用要求他人迁就自己,而是找到平衡点求同存异,用大度的胸怀容相异之事。水还是毅力与恒心的象征,就如在学校用水滴石穿的毅力进行学习,慢慢积累知识,从懵懂无知到最后在专业上有突出成绩。例如,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旨在培养财会金融类高等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对于专业技能的高追求,包容他人的大胸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精神,更需要淡泊金钱名利,坚持职业操守,涵养谦虚如水的品性。

    深厚的精神与文化底蕴的结合需要用具体的设计进行表达,需要寻找既能表达校园文化又能体现艺术特点的设计。将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效融合,既能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又符合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更能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审美能力。在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将永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从而滋养学生上善若水的品格,以实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校园文化校园 《星.云.海》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花月夜》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喜迎建校20周年•校园文化篇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0年1期)2020-03-16校园的早晨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春满校园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推荐访问:艺术设计 融合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