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3-06-02 12:05: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卫华 田 迪 邢旭光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却不同程度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逐渐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资源应用与提升的障碍。事实上,教育资源浪费是我国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校教育资源整体利用率,推动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共享教育资源是各大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以生为本原则

    毋庸置疑,高等院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尽管高校伴随时代发展被赋予更多使命,如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但其本质任务仍然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育高质量人才,其本源不会发生变化。从本质角度剖析,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要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教育资源科学调度与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一步来讲,共享教育资源宗旨是教育学生,所以高校在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时,要将学生放至首位,遵循学生至上原则,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其日后更好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二)优势互补原则

    所谓优势互补,即指高校在共享教育资源时,要保证资源价值性和优质性,共享资源理应优于本校或能够为本校借鉴,借助共享提高本校办学水平。倘若学校利用共享获取的教育资源质量不高或质量远低于本校。那么共享也丧失意义,何谈实现提升办学水平和改善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1]。与此同时,校际教育资源共享必须强调资源的互补性与借鉴性。以文科院校和理工院校为例,前者文科教育资源质量较高,后者理科教育资源丰富,倘若两者共享教育资源,则能实现优势互补,这对推动两校更好发展大有裨益。

    (三)适度补偿原则

    适度补偿原则即指学校在共享其他学校资源时,应给予该学校适当补偿,促进资源共享活动实现。但是要注意,该补偿与教育补偿概念存在一定差异,教育补偿主要是为达到教育公平而对处在教育不利位置的群体进行补偿,而教育资源共享中涉及的补偿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资源共享时根据各方因素导致的损失与损耗等展开补偿,如教职工福利待遇条件和教学设备资源损耗等;
    第二,为平衡双方付出的资源而展开补偿,比如职称待遇和兼职教师工资等。另外,适度补偿原则不仅可以应用在教学实力相差较大的高等学校,还可应用在教学实力相差不大的学校。所以,应用适度补偿原则,也要从不同层次、类别和性质入手[2]。具体来讲,首先是参与资源共享学校的补偿。无法否认,共享定然会消耗相应成本,如共享精密科研仪器,便会涉及仪器自身损害、管理员成本耗费与原材料消耗。此时,通过与资源共享活动方协商,明确共享补偿机制,由接受方承担补偿,但要强调适度。其次是各级政府组织补偿。据调查可知,当前国内高等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共享成本约束,超出学校承受能力。在此背景下,倘若政府组织可以提供相应补偿,为校际资源共享分担成本,高校资源共享热情与自主性便会大幅提升。政府补偿方式类型多样,如提供专项资金、减少行政审批手续以及颁布税收优惠政策等。

    (一)教育层面

    立足教育角度剖析,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因学校定位差异造成校际教育资源需求类型不同,一般体现在学校共享规模、共享类型及培养目标差异等几个方面。从共享规模层面来讲,部分学校认为在共享教育资源时,与比自身教育规模大或规模相当的学校合作可以大大提升自我影响力,有助于自身发展壮大;
    从共享类型层面来讲,学校更愿意和同类型院校进行共享合作,这是由于和不同类型学校合作,在专业设置、师资安排、学科结构等方面均与存在较大差异,会阻碍校际课程互选和教学计划制订等;
    从培养目标层面来讲,倘若培养目标不同,课程组合与专业教学侧重点定然会存有较大区别,对应师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难以找到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契合点。总而言之,不同高等学校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同,所以导致部分院校教育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教育资源短缺,闲置和短缺矛盾明显,换句话来讲,就是各学校闲置教学资源和供需不匹配,阻碍教育共享活动正常开展。

    (二)经济层面

    毋庸置疑,资源是所有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可以为持有者提供诸多经济利益。进一步来讲,合理控制自身资源,资源持有者能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这对高等学校来讲亦是如此。为获取更大利益,多数学校均选择追求或占有更多有益教育资源,尽管闲置现有资源,也不愿与其他学校共享。虽然资源共享也能为资源持有者带来相应收益,有可能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是因其共享意识相对薄弱,加之传统的错误竞争意识影响,资源持有者宁愿放弃通过共享获取的收益,也不愿在资源共享中弱化自身核心竞争力[3]。无法否认,大多学校均认同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能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另外,从社会层面考量,资源共享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以较少成本获取自身所需资源,这也是提升教育效率的最佳途径。然而从学校自身利益特别是短期利益而言,学校不愿意与其他学校共享自身优质与核心资源。鉴于上述事实,高校过于强调自我利益得失,是导致教育资源共享趋于形式化,资源共享水平和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管理层面

    基于既有教育管理体制,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均隶属国家范畴,学校拥有资源占有权和使用权。在此前提下,高校倘若想将某项资源共享给其他院校使用,必须报上级主管机构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方可落实此项活动。但是,国内高校隶属不同管理部门,或由国家直接管理,或由省市管理,或由国家与地方合作管理,如若高校逾越不同管理组织展开资源共享会牵扯诸多程序,时间成本极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参与资源共享活动的热情和自主性。另外,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关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颁布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但因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致使配套政策趋于形式化,难以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特别是高等学校在共享教育资源出现纠纷时,缺少协调机构,往往只能依靠学校的自发沟通,耗时耗力,严重影响资源共享效果。总之,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管理思想陈旧,是约束资源共享进程的关键,急需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一)树立竞争观念,强化资源共享意识

    首先,树立教育资源共享思想。高等学校应改变传统“个体主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如此不仅能减少学校财政支出,还能借助共享手段提升学校既存资源整体利用率,这对高等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一,明确教育资源共享内涵,资源共享不可只局限在信息层面,还要囊括物质、课程、师资资源;
    教育资源共享并非只强调“强强联合”,也不是只有一流大学共享教育资源,只要存有需求和供给,便可产生“共享”;
    教育资源共享不是完全免费,可以收取相应费用,换言之,资源需求者需要支付报酬才可获得对方院校特定资源使用权,如此才可充分激发各主体参与共享的热情,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序推进。第二,正确认知教育资源共享意义[4]。现如今,国内高校资源共享效果偏低,主要因学校各主体对共享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共享就是失去,是为他人做贡献。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领导和管理者要改变错误认知,知晓共享并不代表失去,其属于互惠互利行为,能够实现“双赢”。针对资源需求者来讲,借助共享能够以较少成本获取自身所需资源;
    针对资源供给者来讲,借助共享可以减少资源闲置,获取相应收益。不管是资源需求者,还是供给者,均能通过共享获取利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唯有真正认识到此点,学校才愿将自身资源与其他院校分享,并保持较高热情。其次,理性看待共享和竞争之间的关系。据研究得知,国内高校普遍认为竞争大于共享。为推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贯彻落实,需要引导学校主体正确认知共享和竞争存在的关系,理清共享与合作能够共生,并非对立存在。详细而言,竞争存在具有必要性,有助于促进共享。通过竞争,学校能够掌握自身发展不足和问题,为抓住发展机遇,便会积极寻找与其他院校合作,获取优质资源,助力自身发展。同时,伴随科技发展、时代进步,资源更迭速度不断加快,学校购置的资源很容易被淘汰。为保证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在满足本校需求的基础上,将闲置的资源提供给其他院校使用,以此获取相应补偿,补偿金可用来购买更先进、更优质的资源。另外,共享还能有效规避恶性竞争,让各大院校实现共赢。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恶性竞争明显,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甚至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争夺资源,以致两败俱伤,导致高等教育内耗越来越严重。倘若高校可以正确认知共享内涵和价值,明确校际合作利益契合点,便能摆脱以往恶性竞争局面,以合理竞争为基础,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成长[5]。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套政策

    第一,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均是公共产品,在资源配置和共享中极易使市场失灵,这就无法脱离政府组织的支撑。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在于“宏观管住”和“微观放开”,应退出“越位”,弥补“缺位”。在同高校创建关系时,也要重视政事分离,划清教育行政组织与学校的职权,不可干预学校过多权限。从市场关系角度来讲,教育行政组织主要职责是制定市场准入准则,有效规范市场运作行为,促使市场调节作用在教育资源共享中得以全面发挥。第二,优化配套政策措施。现如今,高校在推行教育资源共享工作时,需要依靠政策支撑,所以制定符合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和举措,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共享质量实现最大化[6]。比如,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既要颁布与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有关的资源共享法规,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的合法性,又要立足法律视角推动学校共享行为。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出台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详细阐述法律共享内涵,规范并指导共享区域资源,如此便能形成完备的资源共享章程。制定经济政策,给予社会效应影响力明显的教育资源共享项目经济政策优惠,适当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充分发挥政策作用,激活各主体参与共享的热情和能动性。优化教育政策,消除高等学校在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时存在的顾虑,把资源共享列入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学校主动意识,将被动资源共享转变成主动资源共享,促使高校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7]。最后,完善校际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包含校际共用网络和技术服务平台等,能够快速发布资源、信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信息有效管理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针对校际创建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加强教育资源流通的首要环节,亦是共享学校教育资源的关键途径。为此,政府要规划并创建校际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专项资金,保证共享系统顺利运行。

    (三)建设开发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20世纪初期,国外某高校首次把开放性教育资源纳入课程计划。其中,开放资源指不需要盈利的资源,借助现代技术分享给不同对象,属于一种能够自由参考、随意查阅和应用的教育类资源。伴随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推进,高校和社会优质课程资源免费为学生开放,然而受教育资源数量约束,高质量课程资源稀缺。而且,开放资源还存有“难开放”问题,开放课程中的教学资源共享性与标准不符,难以做到真正共享,无法发挥应有效能。故而,高校要加强对开放性教育资源的整体建设力度,以国家开放教育资源协会为主导,构建一支高素养、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实开放课程资源数量与获取渠道,增加开放性课程数量以及质量[8]。同时,围绕开放教育资源创建成本分摊机制。为保证合理性与公平性,其中涉及的费用要由资源使用者承担,其他费用通过政府组织财政投入和企业资助等手段进行筹集。另外,实现区域高校资源共享也应引起各大院校高度重视。具体实践路径如下:第一,统筹兼顾,有效协调各区域发展。一般来讲,各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属于非平衡性区域发展,所以将区域作为单位,逐步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具有更大可能性。譬如,可率先推行具备地域性特征的院校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统计同一地区和类别教师并留存档案,彻底打破传统聘用机制,落实流动与合作聘用机制。第二,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高校还要实施共享政策,借助公开课发展对外开放课堂教学。各大院校课程教学中,由于内容和形式单调,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极易出现枯燥心理,甚至产生厌烦情绪[9]。但是,在特定区域内共享优秀课程,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提高教师教学成就感,充分激发教职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从学生入手,依据受众心理制定教学方案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为贯彻落实教育资源共享理念,高校必须明确教育资源共享价值和重要性,系统考量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立足学校实际,从树立竞争意识,转变管理职能,设置开放资源等维度入手,提出可行性应对策略,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提升教育资源使用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校际资源共享教育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1期)2022-04-19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物理之友(2022年1期)2022-04-19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18期)2019-10-11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0期)2019-08-24体育专业学生多元化培养的校际联动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年7期)2015-08-26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国火炬(2010年6期)2010-07-25

    推荐访问:高等院校 资源共享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