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

    时间:2023-01-15 10:5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陈 刚,张泰城

    (1.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2.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红色资源作为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2],具有不完全知识性的教育特质,是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这种教育特质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必然会对教育者和学习者提出特殊的要求及其应遵循的独特教育教学规律。因此,以红色资源为教材的课程教学, 必须遵循红色资源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教育特质及其衍生出来的教育教学规律。

    深刻认识和把握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遵循, 是提升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受教育者理论自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

    对价值性和知识性的正确认识是开展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内生动力。

    价值是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 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3](P274)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即物的尺度、 客体的尺度, 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主体的尺度。

    在劳动这个对象化的活动中,人类按照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也在此过程中生成。

    价值是主体在社会劳动中,不断地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对象化的成果,是人类在劳动中直观自身,使自己二重化的结果,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它内涵了主体自身结构、需要、目的性及其实现能力,客体规定性和规律及二者的关系等范畴,在主客体关系中,价值就是主体的尺度。主体的尺度就是价值尺度,它决定了价值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是价值的根源。[4](P76)价值作为哲学为世界立法的“规范”,就是“意味着”,就是具有意义,人类就是借助这种意义,才能构造出科学知识和文化的对象,即客观世界,才构建出包括主客体在内的“现实”世界以外的另一个王国,只有存在和价值的总和才构成了世界。[5](257-26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体、 客体及其关系就构成了价值的基本范畴,因此,所谓价值性,就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的属性, 它不仅依赖于主体和客体, 而且受制于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内在统一。[6](P162)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作为社会实践的特殊形式, 其价值性表现为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或者效用, 它以二者关系的存在为载体。因此,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 指的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具有的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功能和属性。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7]坚持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就是要围绕这一历史使命, 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震撼人[8],遵循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 培养受教育者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要遵循主体的尺度,还受到客体尺度的制约, 客体尺度是劳动对象本身所固有的本性、规定性和规律的表现,它不仅规定着客体本身的发展变化, 而且也规定和制约着主体,使主体不断地向客体接近,走向同客体的本性和规律的一致。

    客体尺度的内容形式上表现为真理、科学、知识等,是认识论的概念范畴。

    现代社会将认识真理等活动认为是“充实新知识的过程”[9](P173),真理、知识成为了与价值对称的范畴。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是不以人的需要、 利益等非理性情绪为转移的,是客观真实的,体现了主观指向客观的趋同,是客体在主体中通过实践实现自己、 映现自己的一个结果。[10](P30)因此,所谓真理性或知识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和意识的属性。[11]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知识性是蕴含在红色资源之中, 是红色资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真理和知识。我们认为,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知识性, 指的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深挖中国共产党历史, 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等系统知识。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2]坚持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就是要将红色资源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讲清楚、讲透彻。

    运用鲜活的红色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 教育广大人民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 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正确认识,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史及其成果,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1],自觉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有机统一于红色资源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载体以及课程教学方式之中;
    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直接体现在知识教育和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之中。

    但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中价值性和知识性教育有所区分。其中,价值性在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决定着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内容、载体和方式的选择,是知识性的旨归。知识性是价值性表现的载体,为价值性服务,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知识教育功能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价值教育的实效。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7]因此,在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既要注重知识教育,更要强化价值观的引导,将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立足于科学知识教育之上。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就是在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历程讲清讲透彻, 并充分运用其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感染人,震撼人,教育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受到人类有限理性、非理性和社会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其生成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性和价值性因素的影响。

    价值判断虽然以主观性为本质特征, 但是价值判断的生成总要建立在理性认识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知识性与价值性这两个要素存在着相互嵌入、 相互支撑的勾连,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着可通约的关系,[13]这就为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提供了前提基础。

    (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本质属性

    知识性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属性, 体现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选择上。

    任何课程都蕴含着知识性的教育, 其主要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技能,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能力,力求对事物和知识的真知,使受教育者具有敢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但知识的生成总是受到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因此,知识性的教育总是受到价值判断的影响。教育中不存在无价值的目标和内容, 即不存在无价值的教育[14],价值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找到人的归属, 是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境界的教育。

    与知识性教育的区别是,价值性教育是在理性认知的前提下, 教人追求价值真理的教育。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不仅要讲授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史,更要引导受教育者在这段历史中找到人生的价值。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一方面,教育的知识性在其客观性的基础上,总是受到受教育者的需要、态度、情感、价值追求、主观价值的影响,只有二者相符合时,知识才能被受教育者运用于实践中并产生作用。同时,教育的知识性又是价值性产生的基础, 价值的产生总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科学的认识, 认识的全面性以及深刻性决定了价值评价的准确度及合理程度。另一方面,教育的价值性是知识性的旨归。

    知识性的教育主要是一种间接的经验教育, 必须通过受教育者主观的接受、认同、内化、外化的过程,才能发生作用,在此过程中, 知识教育就必然地与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价值观念相融合。同时,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讲, 是促进人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知识性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于教育之中,是课程教育的本质属性,只有遵循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才能使教育的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才能确保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得以实践。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主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在这一客观的知识性教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用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震撼、感染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到升华,进而找寻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二)价值性和知识性和谐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

    知识的生成受到价值性因素的影响, 价值的生成也受到知识性因素的影响, 二者统一于人类求真求善的内在动力,和谐共融。红色资源课程主要由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载体、课程教学场所、课程教学方式组成, 而价值性和知识性就内生在这四个重要组成要素之中。

    价值性和知识性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内容之中。红色资源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可以用编码化或符号化的方式显示的内容;
    另一部分是不可以用编码化或符号化显示的内容。[15]可以用编码化或符号化的方式显示的内容则表现为知识性的红色资源, 主要包括各种红色文献资料和文本教材,一般来说,主要通过讲解聆听类课程进行知识的传递。

    另一类内容则表现出非传递性的教育特质,属于价值性的内容,无法将其编码化或符号化, 也不能用言传口授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即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只能体验领悟而无法传递接受。

    两者共同构成了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内容。

    价值性和知识性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内容载体中。

    红色资源课程内容载体主要是以红色旧居旧址、红色器物等为代表的实物实景。[16]这类实物实景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历史遗存, 它承载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具有知识的属性。它更蕴含了革命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 具有超越时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价值性教育的优质资源。

    红色资源课程内容载体是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价值性和知识性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场所中。

    红色资源的教学场所往往就是历史事件发生的或重要人物活动的各种场所, 具有情境性的教育特质。

    这些场所对课程教学来说往往是不完备的, 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 在教学场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和优化,形成厚重的历史感,引导受教育者身临其境,感悟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刻体会革命的精神。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升华。

    价值性和知识性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方式中。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参与体验”。教师组织的活动往往是建立了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基础之上,其中蕴含着客观的历史事实和人物活动。比如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就是建立在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之上的。

    学生在参与体验之中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更能感悟革命的艰苦卓绝,体会到胜利的来之不易, 更会被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价值性和知识性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 二者共存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各要素之中,贯穿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服务于受教育者的需求, 进而实现受教育者在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

    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遵循。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通过教师的教导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有利于满足受教育者知识和价值的需求, 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有利于受教育者认识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增强理论自信,实现红色资源课程的守正创新。

    (一)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中提升教育实效

    红色资源的课程, 指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依托红色资源开发的科目以及学习者的经验体验。[16]这就意味着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者良好的经验体验两个主要方面。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能够有效地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目标,并给予学习者良好的经验体验。

    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知识教育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价值教育的学理支撑。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基于讲授中国共产党历史, 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让受教育者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千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真理。

    价值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升华。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立足于认识这一真理的基础上, 更是促使受教育者在学习革命先烈英勇事迹、革命奋斗历程中,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就能将党史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统一起来,实现教育目标。

    学习者的经验体验是课程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课程经验体验。但是无论学习者何种经验体验,只有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为的经验体验,才能在实践中产生作用。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学习者在形成一定理性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情感和意志的桥梁作用, 十分容易形成理性认知和感性认识的交互作用,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不仅将其蕴含的科学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 促使学习者形成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史的深刻认识, 而且让学习者进入革命的旧址旧居等,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在历史的“场域”中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与思考,以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自觉地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并外化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红色资源课程的目标就得到了顺利地实现。

    (二)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阶段的目标。

    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教育必须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与这一全面发展目标相契合, 并能有效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相契合。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品德修养、扎实的学识见识,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创新的思维方式、强健的体质体魄、高尚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的劳动意识。

    红色资源蕴含着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革命理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为革命的胜利,而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为寻求救国道路,而远渡重洋的求知精神等等。

    以红色资源作为教材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契合了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育人目标。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能够有效地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实现。“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是从思想和精神生活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17]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更是用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进行精神教育。红色资源课程不仅能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上发挥作用, 更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中实现课程教学的守正创新

    近年来,红色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依托本地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正式规范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历史较短,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积淀都比较薄弱,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由于对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定位和目标认知不清, 出现了课程教学的娱乐化倾向,比如体验类、活动类等课程中,不以科学的历史为教学内容, 不注重启发、 引导受教育者思考,单纯的以旅游、娱乐代替教学。

    出现了以所谓的“政治正确”为衡量受教育者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其科学理性、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塑造,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弱化了价值引导的功能,降低了教育教学的实效。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立足客观历史事实,传授正确的历史知识,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性的教育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去体验、去感悟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等,让受教育者身临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重要人物的活动地,感悟历史、感悟精神,获得良好的课程经验体验,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守正创新。

    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基本遵循和内在规律。坚持这一规律,是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实效提高, 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实现红色课程教学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于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之中,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整个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还有赖于正确的实践理性, 依托科学的实践方法,才能实现二者完美融合。

    (一)课程设计中坚持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

    任何价值或信仰的生成都需要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 主体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都会对价值评价与选择产生影响。

    认识越科学、越彻底,主体的价值意识就越具有合理性, 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11]红色资源课程设计由教学设计的准备、计划编制、课程设计、评价四个既紧密联系又显著区别的阶段构成, 每个过程都需要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价值观教育和认知教育相互渗透,促进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

    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方向和指引, 也是课程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红色资源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成体系的,由多个层面的目标构成。

    要以传授“现场”承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为基础, 进而实现受教育者价值观的改造。

    这就要求以“现场”为教材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需要将现场承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尽可能的挖掘和整理出来, 设计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到达价值引导的教学目标。

    在计划编制阶段, 主要任务是将教学设计通过文本系统化地表述出来,教学计划或培训方案,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就要求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在讲述各现场教学点所承载的内容时, 要求插入专题聆听类课程或者现场的小专题教学, 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价值引领中传播知识,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凝聚。

    在课程设计的阶段, 教师是主要任务的承担者。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就要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开发提炼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 让受教育者了解教学点的历史事实、 历史故事、 人物活动, 采用引导启发、“激励——建构”的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领悟,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评价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评价主体主要有管理部门、学习者、教师及同行专家等,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就要求在课程评价中注重知识性教育与价值性教育的统一,是否是价值性主导,知识性的基础作用, 通过课程评价实现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

    (二)课程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桥梁作用

    情感是从理性认知到价值选择的转化媒介和内在动力, 在价值体系与知识体系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情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资源课程教学要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必须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情感的桥梁作用, 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红色资源课程教学是情境性的教学,教学情境作为精神情感和实物环境的统一是需要教育者进行创设,主要有两种方法:

    其一,教师在教学现场通过语言、语调、表情、姿态等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话语的逻辑性、语调的起承转换,表情、姿态的到位, 调动氛围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程的成功与否。

    教师在教学现场要随时注意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充分运用语言、语调、表情、姿态等让学习者保持激昂的情绪。

    其二, 教具的使用也是激发学习者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具使用得当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开展体验式课程教学时,让受教育者身着红军服装,瞬间就能让受教育者进入角色, 仿佛回到当年战斗的岁月,情感喷涌而出。

    再如,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教学,通过播放哀乐,让受教育者进入严肃沉重的感情中,对革命先烈产生哀思和尊重之情。在进入情绪之后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 十分容易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和领悟。

    将理性的认知通过情感的桥梁作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选择。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8]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红色资源观[19]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

    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又简称为教学能力, 指的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能力包括优化改进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因素的能力、研究把握课程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能力、 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施的能力、 激励激活学生在现场情境中有效学习的能力、 在运动中教学的课程教学秩序管理能力。[16]掌握这些教学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于实现课程目标、完成课程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受教育者以极大影响。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作为一种价值主导的教育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更高。

    作为教师政治站位要鲜明正确,拥护党的领导;
    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 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有扎实的学识,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随时为受教育者答疑解惑;
    更要有仁爱之心,尽可能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最后,还要健全教师的准入、评价、考核机制。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着意识形态引导的作用, 其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20],要把拥护党的领导作为首要的准入和评价标准。还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红色资源课程教学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遗存作为教材的, 他们承担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

    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党史知识作为储备。只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理论学识的教师才能承担起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任务,才能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任务,提升教育实效,实现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在红色资源课程教学开发和设计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情感的桥梁作用,实现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促使受教育者在提高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 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猜你喜欢 知识性受教育者统一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办公室业务(2022年6期)2022-11-14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科教新报(2022年13期)2022-05-23淝水之战儿童故事画报(2020年10期)2020-10-30一个统一的爱尔兰:爱尔兰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2019-12-02统一数量再比较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3期)2019-04-22“生活教育”教育(2017年13期)2017-05-25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7期)2017-04-10封面差错面面观:以医学及相关图书为例出版广角(2016年13期)2016-09-29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推荐访问:知识性 红色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