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野下淮北梆子戏的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

    时间:2022-12-10 08: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 楠

    (亳州学院 音乐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一)社会娱乐功能

    戏曲自其诞生之日起,其主要社会功能和目标就是为了娱乐。众所周知,早期的戏曲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中的歌舞表演[2],生活在底层社会的百姓通过歌舞表演来娱乐,并向神灵传达敬畏之心。淮北梆子戏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它通常也表达出一定的风俗信仰,而这种风俗信仰就是当地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习性、喜爱、信念和礼节等的总和,同时也反映出这一地区群众的生活特点和民俗文化。淮北梆子戏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通过剧目反映百姓的真实情感和生活情感,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淮北梆子戏主要源于河南,由河南梆子沿沙河流域传入皖北地区。淮北梆子戏在皖北地区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在其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皖北特色的独立剧种。在淮北梆子戏成立之初,剧目内容创作多以百姓的生活、历史故事为素材。据不完全统计,淮北梆子戏的传统剧目经常上演的有200 多部,主要以讴歌正义、鞭挞邪恶、反映日常生活的小戏为主,同时伴有改编历史故事的折子戏[3]。剧情上,既有激昂高亢的一面,又有委婉清新的一面,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较为密切,具有典型的皖北地域特色,广受皖北地区百姓的欢迎。在农闲时的皖北平原,《寇准背靴》《双推磨》《小秃闹房》等经典剧目经常在乡村的流动舞台上演,这也是皖北人民群众闲暇时刻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

    (二)社会教育功能

    “精神生活民俗现象,主要反映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反映这两个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祭典礼仪、伦理道德观念、传说故事等几个方面。”[4]随着时代的发展,淮北梆子戏的娱乐功能并没有消退,而是在积极改革和创新,同时其社会教育功能也在逐步地凸显。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淮北梆子戏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将其社会教育功能提升到了一个较高位置。

    早期的淮北梆子戏,剧目内容大多源自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家长里短,不仅传承着祖祖辈辈都坚定的理想信念,还体现出百姓的酸甜苦辣生活和道德情感归属。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淮北梆子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它以当地人民群众熟悉熟知的英雄人物来做模板,用戏剧的演示来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例如大型当代廉政剧《平安是福》:

    腐败是颗毒瘤、是个魔鬼,

    杀人于无形,

    世人要警醒,

    要珍惜现在,

    算好人生账,

    亳文化译介必须面向国外受众,以译介受众为中心。调查表明,亳文化译介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的受众群体,目标语以英语、韩语、日语为主。在亳文化的译介过程中,应清晰把握受众国的传播心理、文化和价值观,寻找受众的兴趣点,以他们对译介内容的认同、接受为目标,提高亳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平安才是福啊!

    从唱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淮北梆子戏。它立足于生活,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发人深省,深刻揭示了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性,不少观众在观看这部剧后陷入了沉思。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剧目内容来寄托情感,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效果更好。淮北梆子戏曲剧目中所包含的伦理道德、百姓信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传统戏曲的淮北梆子戏,蕴藏着皖北地区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积累的深厚地域文化,艺术家紧紧抓住传承地方戏曲的新机遇,通过对剧目内容、演出形式的创新,让淮北梆子戏更加凸显新时代发展特点,更好融入人民群众生活。

    (一)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唱响时代主旋律

    乡村是地方戏曲最好的“田地”。劳动群众长期在田间地头劳作过程中的感想、感悟通过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唱出来,并用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生活、对劳动、对国家、对社会的真实情感。在非遗成为一种社会语境的当下,民间力量在响应国家政府鼓励政策的同时,也在自身日常文艺活动中注入国家符号[5]。淮北梆子戏长期流传于乡村田野,其剧目唱词主要是以古代传说故事、战争、历史等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内容为主,体现出了皖北地区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精神面貌。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淮北梆子戏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形式来打造曲目中的人物形象,来传递党的好政策、讲好中国的故事、唱好时代主旋律。如大型现代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风雨王家坝》《检验》等就是以精准扶贫、抗疫救灾、乡村振兴为主题,歌颂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的感人事迹,以此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推动乡村治理,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地方戏曲文化是中国乡土文化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在日常生活中,地方戏曲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大餐,同时赓续了民众的乡愁记忆,更是在村邻乡舍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早期,淮北梆子戏沿沙河流域传入到皖北地区时,“据艺人口碑,演淮北梆子戏的初为民间业余玩会班,又叫玩散板,多在年节、祭祀、庙会和农闲时活动。”[6]淮北梆子戏初期就是在田间地头、宗祠等地搭台唱戏,对于拉近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乡村邻里的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皖北地区几个地市的梆剧团如亳州梆剧团经常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将淮北梆子戏的经典剧目及新时代创编的剧目送到千家万户,这不仅让淮北梆子戏文化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在熟悉的文化空间里,人民群众对乡村风俗、家庭伦理、国家政策和法治等容易达成一定的共识,能够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乡村治理。

    (三)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戏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戏曲兼具有其鲜明的区域与民族特色,成为发展乡村特色经济和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推手之一[7]。淮北梆子戏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戏曲,在乡村振兴这个大环境下,成为当地发展乡村经济特色和文化旅游的重要推手。淮北梆子戏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 年以来,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亳州)安徽梆剧展演活动连续四年在亳州举办,展演活动吸引了河南、安徽两省30 多个戏曲院团共同演出,演职人员达到1000 多人。每年的展演活动从9 月1 号开始可以持续20 多天。在开展演出活动之外,前来参加活动的艺术家们还对淮北梆子戏今后的发展和传承进行研讨,目的就是希望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活动的举办不仅提升了梆子戏的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真正地用地方戏曲文化影响力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四)助力文明乡风的形成,提升乡民道德修养

    地方戏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间性,在漫长的形成、发展和表演过程中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8]。淮北梆子戏曲一些剧目内容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因此淮北梆子戏在皖北地区非常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更是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剧目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如《穆桂英挂帅》展现了普通女子的家国情怀;
    《永远的大别山》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家女担当的道义与责任;
    《检验》展现了新时代驻村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风雨王家坝》以七十年来淮河流域抗洪救灾为背景,讲述了淮河岸边一个不起眼的村镇里,一个家庭、一对恋人、一对儿女亲家,几代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培养出强大的抵御灾害能力和与灾害抗争的伟大精神。

    淮北梆子戏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众传递着忠、孝、礼、义、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推动社会风气和家庭家风建设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更好的引领,这也是淮北梆子戏能够活跃于一方的魅力所在。当前,在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将淮北梆子戏在建构新时代道德规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出来,这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之举,也是淮北梆子戏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新媒体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乡村传统文化缺失、人才流失和文化设施匮乏,让乡村文化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也使得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困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相继出台,给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思路和政策支持,同时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建构淮北梆子戏的传承和发展体系

    为了给淮北梆子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切切实实将淮北梆子戏文化作为提升乡村文化的关键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走访、调研来进一步获取相关资料,通过举办展演、比赛搭建交流平台,来逐步地完善淮北梆子戏的传承和发展体系。一是积极推进淮北梆子戏的文化传承和研究工作。加大对淮北梆子戏的研究和挖掘,组织相关部门对淮北梆子戏的老艺人进行摸底、采访,专门点对点地建立老艺人口述史档案库,对淮北梆子戏的视频影像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将这些音频、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为淮北梆子戏资源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此外要加强和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力合作,加大对淮北梆子戏曲艺术的研究,并通过组建淮北梆子戏文化研究机构、召开学术研讨会、申报课题等形式推动淮北梆子戏的发展。二是提高地方政府对淮北梆子戏的供给力度。通过购买公共艺术服务,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如阜阳、亳州、宿州等地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不仅可以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送到基层,淮北梆子戏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淮北梆子戏走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的实施,既扩大淮北梆子戏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大力实施对淮北梆子戏文化传承人培育工程。传承发展地方戏曲的关键是培养戏曲人才。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淮北梆子戏传承人的培养上要加大力度,对于传承人及其所在的剧团在物质上、经费保障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要出台相应措施来稳定、留住戏曲人才。建立淮北梆子戏曲文化传承基地,重点培养一批年轻演员,充实淮北梆子戏后备力量。聘请淮北梆子戏的老艺人、高校相关的专业人员对专业艺术团体进行指导,不断提升专业艺术团体的专业水平。

    (二)在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的导向中拓展淮北梆子戏的文化生存空间

    民俗文化空间的保护,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9]。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城镇文化的加速,民间庙会、民间逢集等淮北梆子戏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正在逐步萎缩。构建乡村文化共同体、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对淮北梆子戏的文化空间保护,这也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淮北梆子戏的关键之处。淮北梆子戏曲承载着皖北地区乡村记忆的一个重要枢纽,只有拓展淮北梆子戏的文化生存空间,才能更有效促进皖北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一是可以通过打造乡村文化大舞台、乡村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等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为淮北梆子戏剧团提供演出场地,拉近淮北梆子戏与广大民众的距离,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在春节、元宵节、民间庙会等民俗节日期间,当地政府可利用这些演出空间,依托当地剧团,组织专业演员进行展演,既可以进一步加强青年人对淮北梆子戏曲文化的了解,又可以唤起人群众对淮北梆子戏的集体回忆,从而更好地树立传承淮北梆子戏曲文化的信心;
    二是通过对淮北梆子戏曲文化空间的拓展,逐步形成乡村文化共同体,进一步促进文明和谐乡村建设。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组织力和号召力,通过组织淮北梆子戏曲展演,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及时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达给群众,在激发群众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的同时,也培养了群众的集体凝聚力。只有让淮北梆子戏这样典型的地方戏曲真正地回到群众中,回到乡村田间,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传承淮北梆子戏,实现其社会的教育功能。

    (三)创新淮北梆子戏的剧目内容,推进与地方产业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改进、新媒体的兴起,淮北梆子戏之前传统的表演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剧目内容是否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传播方式是否创新、传承保护氛围是否浓厚等等这些因素都让淮北梆子戏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由此看来,要想有效地推动淮北梆子戏的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首先,加强淮北梆子戏剧目内容创新。淮北梆子戏在新剧目创编上,要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剧目内容要多反映时代主题,贴近乡村生活,例如家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就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共鸣。近年来,淮北梆子戏在创作方面围绕时代主题,创作出了一部部经典剧目,如《共待万家团圆时》《疫无反顾铿锵行》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不仅符合大众文化需求,也弘扬了社会的主旋律。其次,加强淮北梆子戏的传播载体创新。新媒体时代,淮北梆子戏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新的传播途径。如抖音、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直播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更多观众欣赏、了解淮北梆子戏。亳州市梆剧团的官方抖音号在开播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涨粉5000 多,获赞1.5 万。由此可见,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将传统地方戏曲传播给群众这种形式还是很受欢迎的。最后,加强淮北梆子戏与地方产业的融合。推进地方戏曲与当地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就是要加强地方戏曲的文化品牌建设。淮北梆子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地方政府一起打造“旅游+非遗”“互联网+非遗”等模式,推进淮北梆子戏的产业融合,打造地方戏曲文化品牌。同时,也可以与当地文化馆、博物馆合作,通过收藏珍贵的淮北梆子戏曲资料,建造淮北梆子戏曲文化专栏,引入VR、AR等高科技技术供游客参观,让他们全方位地体验戏曲文化,增强戏曲的代入感。除此之外,可以将淮北梆子戏的经典人物形象、演出道具等作为文创产品进行开发,既能提高淮北梆子戏的影响力,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淮北梆子戏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地方戏曲之一,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具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若要将其时代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则需不断完善淮北梆子戏曲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拓展淮北梆子戏文化的发展空间,结合时代特点创编淮北梆子戏的剧目,及时更新传播方式。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淮北梆子戏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梆子皖北淮北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新时代视域下沂蒙地区溜山梆子的发展与传承戏剧之家(2021年8期)2021-03-06汉字也逗趣意林·少年版(2020年5期)2020-04-14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戏剧之家(2019年8期)2019-05-24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8期)2016-12-21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商场现代化(2016年20期)2016-08-10淮北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10期)2015-06-15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北京纪事(2015年1期)2015-03-18

    推荐访问:淮北 梆子 振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