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的优化

    时间:2022-11-05 15:5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柏朝国

    芜湖市湾沚区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在企业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驱动下,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内部组织机构也变得越发复杂化,各项工作相互交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想要实现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依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国有企业应该推动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财政资金使用方的工作展开审计监督,尽可能保证审计的全面覆盖,彻底消除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形式,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在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具备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效果。实践环节,国有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深度,将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对象的全覆盖。内部审计是针对国有企业人员、财政和物资的审计监督,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必须能够接触到基层岗位及人员,在一些大型集团企业中,借助内部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可以真正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是审计范围的全覆盖。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确保审计范围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流程,将过程管控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照企业各项业务的实施情况,推动日常监督及专项检查的分阶段分步骤展开,提升内部审计监督的效果。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需要立足全局,树立大局观念,将内部审计监督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中所具备的基石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维护好企业的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杜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必要性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应该包括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2017年3月,再次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围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以及境外投资等,加强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推动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真正做到“国有资本走到哪里,审计工作跟到哪里”,消除死角与隐患。相关文件对国有企业审计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范围和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也为国有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提供了指导。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非常必要,首先,内部审计本身具有监督、评价的功能,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还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的特点,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来获取各种信息,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得到审计对象的配合,可以立足企业的设计需求,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基于此,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地帮助国有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其次,先对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更加熟悉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可以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帮助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属于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缩小内部审计的范围,减少工作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然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于企业风险的准确识别与检查,也可以通过管理、建议等方式,带动企业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影响因素

    1.审计机制

    审计机制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影响十分巨大,想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审计工作机制作为支撑。虽然我国国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层依然没有能够真正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导致审计部门的设置不够合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在审计深度和审计广度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审计对象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越发广泛,设计对象的复杂化及多元化,使得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一般的经营规模较大,一些集团化的企业更是在很多地区都设置有相应的子公司,审计对象复杂。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审计监督的方式,没有在子公司设置独立审计部门,这样会导致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欠缺下沉度,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需求。

    3.工作人员

    内部审计监督本身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其在掌握相关审计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设计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情况分析,很多人员都存在着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新的发展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在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于专业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才为支撑,确保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4.审计方法

    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审计监督方法已经逐渐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从提高审计监督质量的角度,国有企业审计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审计环境的变化,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模式以及方式方法的调整。不过从实际情况分析,多数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审计方法,没有做出有效创新,也无法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影响了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顺利实现。

    5.审计资源

    良好的审计资源是确保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有效贯彻落实的核心所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从目前来看,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时,存在着监督体系结构混乱的情况,部门之间的职能相互交叉重叠,整体性欠缺,导致了审计资源的浪费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被监督对象的负担,影响了工作实施的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审计监督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审计监督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健全审计监督结构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在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过程中,应该对审计监督结构进行健全和完善,做好必要的资源整合工作。一是完善不同审计方式彼此之间的沟通机制,疏通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在内部审计监督实施的同时,可以做好外部审计工作,实现相互补充优化,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服务;
    二是应该加强总部审计部门与基层单位的联动,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持良好的人员流动,例如,可以通过委派的方式,将专业的审计人员委派到下属单位,提升下属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将审计结果的作用合理的发挥出来;
    三是国有企业可以从内部部门或者下属单位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设置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员工,担任兼职审计人员,进一步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安排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引导,推动审计工作在业务流程中的渗透,为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人员队伍建设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贯彻落实环节,必须从工作的现实需求出发,打造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员队伍,通过相应的交流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伴随着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延伸拓展,审计技能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以此为背景,想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积累审计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一是应该丰富培训方式,通过定期培训、专业讲座、自我培训等方式,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目标着眼,积极引入先进的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进行强化,提升其对于工作的适应性;
    二是需要强调审计部门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加速信息传递与共享,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视野进行拓展,促进其审计能力的提高;
    三是应该立足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越发多元化的业务内容,对审计人员开展业务方面的培训,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出全方位的内部审计队伍。

    (三)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在能够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顺利完成。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应该做好各方主体中审计资源的归类整合工作,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对审计信息进行梳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辅助性质的审计工作,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选择审计外包,这样能够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推动审计信息共享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数量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非结构性数据的大量出现,使得数据存储的难度以及数据管理应有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基于此,从保证审计信息安全的角度,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记录好数据下载行为的同时,在提供的可供下载的信息中,融入编码信息,这样如果信息被非法使用,工作人员可以对照相应的编码信息,实现调查和追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使用外部审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先对信息进行检查,评估其安全程度和可用性。以云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信息的合理交换,推动审计的配合,也可以推动审计成果的整合工作,使得其能够被运用到不同审计项目以及审计机关,将审计成本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也可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五)注重审计结果应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对内部管理进行规范,推动内部控制的完善,同时防范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还必须强调内部审计结果的合理应用,促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价值的体现。而在对审计结果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该对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改变,着眼自身的内部经营状况,明确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业务及服务需求,逐步构建起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另外,国有企业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联合各方力量,强化监督防控,对内部审计结果进行转化,确保其价值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六)做好最终结果评价

    十九大报告提出,应该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确保能够做到应该审计的必须审计。从实践的角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财政拨款收入挂钩,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建设工作,加大内部审计监督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打造出良性循环的内部审计体系;
    另一方面,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纪检监察职能结合。在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一样具备相应的监督职能,不过两者有着不同的作用范围。

    内部审计机构针对的主要是国有企业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重大决策审计等,仅具备检查权而不具备处罚权;
    纪检监察部门的核心职能,是对各部门负责人和职工在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于具体业务的检查无能为力。通过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智能与纪检监察职能结合的方式,可以在绩效评价中引入部门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借助纪检监察部门所具备的处罚权,约谈评级过低的领导,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必须将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内部审计监督的细节部分,实现职能的结合以及优势的互补,提高对于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

    总而言之,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依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全面覆盖,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对此,国有企业应该对审计工作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的顺利实现,以此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价值,这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部门监督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环球市场(2020年9期)2020-09-10什么是四个监督?党员生活·下(2020年5期)2020-07-04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日财富(2020年12期)2020-05-09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廉政瞭望(2019年4期)2019-05-27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17年4期)2017-07-24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7期)2017-06-15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上海人大月刊(2015年8期)2015-09-10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年10期)2013-11-07年终总结杂文选刊(2010年12期)2010-05-14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中国报道(2009年3期)2009-05-13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路径 内部审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